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孫涵:永遠的懷念——我與南懷瑾先生的出版之緣

孫涵:永遠的懷念——我與南懷瑾先生的出版之緣

因發下「為保衛中華文化而戰」之弘願,歷經七十年言傳身教,南懷瑾先生及其著述為海內外億萬讀者所熟知。而其真正被大陸地區認識、接受並熱議,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最早的是海南三環出版社引進出版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此後,復旦大學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世界語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陸續推出南懷瑾的著述。但當時的市場較為混亂,出版者也比較多,更沒有有計劃的推廣。進入21世紀,隨著國學熱的升溫,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南先生作為國學大家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認知,他的相關著作成為出版者目光的焦點。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當2008年2月我從宗教文化出版社一個朋友處得知,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意尋找新的合作方出版其著述時,立刻意識到這是個絕好的出版機會,也會是個重要的出版事件,於是馬上表達了熱切的合作意願。南先生在了解了出版社基本情況後,表示願意進一步接觸並希望直接與出版方負責人洽談。於是有了2008年3月,黃書元社長和我的第一次吳江太湖大學堂之行。

我清楚記得第一次見到傳聞中的南懷瑾先生時的感覺——清矍、整潔、溫和,眼神清亮,面含笑意,口音很重的普通話始終不急不徐,音調不高但顯然底氣很足。因到的比較晚,主要的交談是在大學堂的飯廳里。當天的飯廳有一個主桌和兩個副桌,大約30人左右,南先生介紹說,幾乎每天都這樣,他晚飯和大家一道吃,談談話,聊聊天。在太湖大學堂,來的都是客,餓了在這吃,累了在這兒睡,煩了還可以去禪堂打坐靜心。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他對黃書元社長說,「你是人民出版社,我是人民公社大食堂,都是人民嘛!」當時我就感覺——有門!果不其然,詳細溝通和多方了解後,南先生認可人民出版社對傳揚中華文明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緊迫感,決定與人民出版社合作,以東方出版社的名義出版發行其著述。

2008年4月,在太湖大學堂,九十高齡的南懷瑾先生親自與黃書元社長簽署了出版合同,還專門安排了見證人——從美國回國的大律師吳研雷先生,並要求他也在合同上簽字。他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開始,美國大律師的見證更說明了「重要」。熟悉南先生的人都知道,此前南先生一般只簽一年合同。但他破例與我們簽訂了三年合同(以後一直延續三年一簽)。在南先生生前,每一份出版合同,都是由南先生親筆簽署。為區別南先生以前在大陸出版的圖書,更是考慮這次出版合作將是一個長期、穩定、多卷本的合作,南先生和出版方都認為應起一個系列叢書名。鑒於南先生的圖書多半是講述整理出來的,而當時南先生確實在太湖大學堂開堂講課,黃書元社長建議以「太湖大學堂系列」作為叢書名,南懷瑾先生當即表示贊同。這便是東方出版社出版南懷瑾作品的開端。那一次的見面從下午兩點多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多,我們都有點擔心九十高齡的南師是否吃得消,但他一直精神矍鑠,興緻勃勃,談笑風生。連他跟前的人都驚訝地說,他現在極少這麼陪客人了,他一定很高興!第二天上午,他更是將我們引入他的書房,帶我們觀看他的藏書,有不少珍本,更有絕版孤本。但他說的最多的不是這個書有多珍貴,多難得,而是這本書多重要,多有價值,應該整理出來,多印一些,讓更多的人看到,讀到!從那一刻起,我便深刻地體會到為什麼南懷瑾被稱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踐行者。

南先生畢生致力於民族文化的復興、振興和社會人心的改善,真真做到了言行一致,身體力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行動派」。他始終秉持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堅定信念,雖歷經烽火戰亂,千辛萬苦,不改其志,不變初心。不論是早年在台期間的授課,還是旅居海外期間的講座,直至太湖大學堂的建立,他一直堅持以講學的方式傳播中華文化的精神和要義,他的著作絕大部分也是根據講課內容整理而成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了要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聽得懂、搞明白,他採用了一種經史合參,出入百家,旁徵博引,貫穿古今的講述方法,語言表達通俗易懂,非常貼近生活,更兼具輕鬆詼諧,舉重若輕,好聽、易聽,好讀、易讀,具有巨大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讀者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和興趣,也因此擁有巨大的「粉絲」團隊,著述常銷不衰。而在東方版圖書編輯出版過程中,南先生特別提出紙張要微微泛黃,字體要大,行間距要疏朗,不要腰封等任何裝飾,都是出於讀者的角度考量。這些小細節,都讓我心生感慨:這是一種多麼務實的傳播,這是一種多麼貼地氣的推廣!他的立場總是站在受眾的一邊,盡量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們總談教化人心,可是你連人心都不關心,不了解,何談教化呢!

記得在我寫出第二本書的「編者的話」後,南先生委託劉老師打電話問我是學什麼的?我當時有點緊張,以為是不是自己水平有限,說了什麼外行話,便如實回答是學中文的。不想,劉老師又轉達了南先生的讚揚,並說要獎勵我!不久,我接到南先生寄來的蠶絲棉被。這份暖人的褒獎我一直用到今天。2009年底我休產假,南先生委託專人前來探望。2011年,孩子快滿兩歲了,南先生專門和我談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三叮囑我做為母親,再忙也不能缺失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親歷親為。我記得他對我感慨說:我們現在的社會,往往是受過最良好教育的優秀父母,他們的孩子受不到最好的教育。為什麼?因為父母都優秀,都忙於事業,孩子扔給保姆,扔給各種搞不清根底的教育機構。中國傳統家庭中母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出類拔萃的人都是有個好母親。

應該說,給南先生編書的這幾年是我一生受益良多的好時光,不光在品讀南師著述時看到「顏如玉」,發現「黃金屋」,更有幸得到耳提面命,親身感受國學大家的人物風流和精神風采。常有人讓我比較南懷瑾的作品和其他有關傳統文化的著作有何高下,我一直不以為然。每一位致力於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者都值得人敬佩,但每個人的思想理念、精神追求,尤其是生活際遇、生命歷程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可能也沒必要作比較。如果要說南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的話,我覺得,數十年前李石曾先生贈他的「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做了再好不過的詮釋。他帶著對中華文化無比的自信心,行為上的文化自覺,堅定不移地接續、傳播、復興、弘揚著中華文明的精神!沒有門戶之見、派別之爭,海納百川,博採眾長,從宏觀整體上把握貫穿在社會各個層面之中的文化,並全面檢討其得失。與經院學派大師們對傳統典籍的考據、訓詁和疏釋不同,南先生更加註重義理的闡釋和發揮,重視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方方面面所起到的作用,無論是對政治、文化、教育,亦或是經濟領域,都具有思想上和實際操作層面的指導性意義。

記得2012年7月社長和我最後一次拜訪南師,他因腸胃不適略顯憔悴,已不太出來見訪客了。但因席間談起要在大學堂設立一個編輯部,專門整理出版他的所有著述和他挑選出來的市場上已絕跡但非常有必要重版的古書時,老人一下來了精神,一直和我們談到晚上十點,在我們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去休息。臨走還一再對社長說:要快啊!我讀過的好多書現在已經沒了,要搶救出來啊!這些書對今天是有大用處的啊!我永遠記得他因興奮而有些泛紅的臉頰和言語間的殷切,我甚至看到他一絲不亂的白髮根部開始變黑……我以為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南先生過世後,基於相互信任,更基於傳承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心愿,先生的法定繼承人繼續授權,並發表聲明:南懷瑾先生著述簡體字版權在大陸地區的專有出版權歸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東方出版社)所有。文章千古事!我們可以繼續先生的遺願,重新整理校訂新書舊作,為他的理想盡一點綿薄之力了!我開心、喜悅、傷感,懷念。

兜兜轉轉,從2008年春初見南懷瑾先生,商討出版其著述,到今天已蔚然成規模的48個品種90多本,10年時光已悄然流逝。期間多次有人建議我這個「當事人」說點什麼,關於南懷瑾,關於南懷瑾的書。但我一直沉默著,不為別的,只是因為恭敬與尊重。南師一生低調,不事張揚,生前即反對任何形式的宣傳;我們尊從先生意願,一直以來只是默默出書,奉獻讀者大眾。儘管如此,他和他的作品仍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即便在他仙逝後,這種熱情依然不減,反而因時間更堅定了對他的崇敬和感激。我想這大概是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他畢生堅持弘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而他窮其一生言傳身教「重續中華文化斷層」的精神和追求在今天尤顯可貴。

時間是可以用來緬懷的。今年是南師誕辰一百年,其著述整理出版已近尾聲,作為東方出版社南懷瑾系列作品出版的主要執行人,我想借回憶懷念這位點亮無數人心燈的前行者,更表達一個後生晚輩對復興民族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懈努力的大師的致敬!

按:本文作者孫涵女士,為東方出版社總編輯。

本文轉自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南懷瑾文教基金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視角:詩仙、詩佛、詩鬼…唐代詩人的有趣稱號,你知道多少?
南懷瑾老師:做人做事最高的智慧:隨時隨地小心,善於把握時機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