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舉杯讀《通鑒》 滿飲一大白

舉杯讀《通鑒》 滿飲一大白

久病荒怠正業,今日開始用功,拿起《資治通鑒》,準備細讀。看瞿林東先生為新版作的《序》,談到了梁啟超對《資治通鑒》的評價。

梁啟超用「飛動」一詞盛讚《資治通鑒》的文采:「事本飛動,而文章呆板,人將不願看;就看,亦昏昏欲睡。事本呆板,而文章生動,使字字都活躍紙上,使看的人要哭便哭,要笑便笑。……司馬光作《資治通鑒》,畢沅作《續資治通鑒》,同是一般體裁,前者看去,百讀不厭,後者讀一二次,就不願再讀了。光書筆最飛動,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劉裕在京口起事,平姚秦,北齊北周沙苑之戰,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事實不過爾爾,而看去令人感動。」(《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第二章)

對「飛動」二字我亦深有同感,當然,不是讀《資治通鑒》,而是《左傳》。其間,國家相爭、君臣相殺、亂臣賊子、勇士謀略、昏庸君王,貧民百姓,無名女子,細節鋪張,躍然紙上,讓人如置身其中,豈不是「飛動」!至今講古代史,還是覺得春秋戰國講得最好,無不感謝《左傳》之功。

關於好的史書,大家感覺向來一致,班固《漢書》亦是如此。若不然,何來「《漢書》下酒」之典故。

宋人龔明之《中吳紀聞》中講名士蘇舜欽讀《漢書·張良傳》,讀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案曰:「惜乎!擊之不中。」遂滿飲一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蘇舜欽每有感慨遂暢飲一大杯,以至於每晚都要喝酒一斗。岳父杜正獻詫異他喝酒怎如此之多,專門派人偷偷觀察,後聽聞其讀《漢書》之情景,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誠不為多也。」《漢書》能讓人作為下酒之物暢讀,可見班固文筆之精彩!

明人吳從先《小窗自紀》也提到蘇舜欽故事,並把《漢書》和《南唐書》對比:「蘇子美讀《漢書》,以此下酒,百斗不足多。余讀《南唐書》,一斗便醉。」可見,《南唐書》遜色太多,不堪對比。

「《漢書》下酒」已成遙遠古事,世人皆期盼再有傳世佳作,可為新下酒之物,成為盛世美談。研究秦漢史的王子今先生就曾豪放發聲,說史界朋友若有誰著書既「生龍活虎,繪聲繪色」,又「震撼一世,叱吒千古」,「定真摯感佩,誠心祝賀」,舉杯暢飲,要「滿飲一大白,復舉一大白」!可見渴盼之心聲,亦見讀佳作之暢快!

《通鑒》讀來,其感嘆、暢懷之情,亦是如此!

讀《通鑒·周紀一》,看三家分晉,一場血雨腥風的內爭,高下之分,其實在前期接班人的選擇上就已知曉了。

趙簡子有二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趙簡子想在其中找一位合格的繼承人,但不知該選誰。於是,來一場持久的考驗。在竹簡上寫下自己的訓誡之語分別送給兩個兒子,叮囑他們用心牢記。三年後,趙簡子問大兒子伯魯,伯魯不能答,再問竹簡何在,早已不知去向。而問無恤,不但牢記在心,且隨身攜帶,從袖中抽出。於是,趙簡子認為無恤是一個賢能的人,立其為繼承人。看趙簡子用三年之久來考驗兩個兒子,如此謹慎,想起後來趙國不但在三晉中最強大,而且在七國之中也是不敢讓人小覷的強國,皆是有先期之原因的。讀到此處,感嘆有加,有蘇舜欽撫案之衝動,來,滿飲一大白!

趙簡子的不同凡響之處,還在於政治家特有的經營管理上的深謀遠慮。他派尹鐸去治理晉陽,尹鐸臨去前問他想讓晉陽變成聚斂財富的賦稅之地,還是變成民無二心的保障之城?趙簡子曰:「保障哉!」尹鐸到晉陽後,減輕賦稅,大收民心。以至於後來智氏挾持魏、韓軍隊圍攻晉陽,決水淹城,城牆離全部淹沒僅剩六尺之高,而此時城內百姓鍋灶俱淹,青蛙亂跳,即使到如此境地,全城「民無叛意」!

一句「保障哉」,最終獲得了民心向背的根本。趙簡子的高瞻遠矚,使晉陽最終成就了趙氏。趙簡子對無恤說,如果將來趙氏有難,你哪裡都不要去,就去晉陽,不要嫌尹鐸年輕,不要嫌晉陽地遠。結果,在智氏發難後,趙襄子無恤果然選擇避難晉陽。晉陽一戰,智氏盡滅,奠定了三家分晉之結局。讀到此處,感嘆司馬光筆下趙簡子的政治家風采,復舉一大白!

晉陽一戰,被盡滅的智氏,最初,在智、趙、魏、韓四家中勢力最大。而與趙簡子不同的是,智氏在選擇繼承人上,就先錯一著。

智宣子想立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勸他不如立智宵,雖然智瑤高大健壯、精於騎射、才藝雙全、能言善辯、堅毅果敢,具有這五種賢能的特徵,但他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仁德之心。如果他以五種優勢去駕馭別人,又以不仁之心去行使,誰能夠忍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瑤,則智氏宗族一定會滅亡。智宣子不聽,依然選擇了智瑤。智果見此,便脫離了智氏族姓,改為輔氏。

不出智果所料,智宣子死後,智瑤當政,在一次宴會上戲弄韓氏及其手下,並放出大話:「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之後,又恃強向韓氏、魏氏要地盤,韓、魏皆與之,又向趙襄子無恤要地,無恤不給,智瑤就甲兵相見。所作所為,真真應了先前智果的話,以「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那接下來的後果便是「智宗必滅」的死路一條了。

再看智瑤水淹晉陽城時,帶著魏氏、韓氏去觀看水情,得意洋洋地說了一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之國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且看魏氏、韓氏的私下小動作: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韓康子,而韓康子則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腳面。眼前情景也許就是他們的明天啊,因為汾水可以灌魏的安邑,而絳水也可以灌韓的平陽。唇亡齒寒估計是此刻倆人心中同時閃現且被放大又放大的一個詞語。

短短一頁,人物形象、歷史細節,字字躍然紙上,豈不是飛動?再舉一大白!

讀「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之句,不僅嘆息。智瑤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但卻連累了整個智氏宗族,一族之人為之陪葬!

智氏之族雖盡滅,但「唯輔果在」,只有改為輔氏的智果一家幸免於難。扼腕之餘,為智果果斷離開,且不留任何迴轉餘地,最後免禍而嘆服。智果從一個人的品行上看到此人將來之結果,大智慧!

看清一個人,就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有任何的留戀,與其留戀,只能害己!這是智果給人的借鑒。讀書明智,為此,復飲一大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青春大中年 的精彩文章:

TAG:小青春大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