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些捷徑,你真的可以去嘗試下

有些捷徑,你真的可以去嘗試下

全文2580字,閱讀僅需7分鐘。

文章發出後有個學妹聯繫我,說非常有興趣參與我的項目,想和我聊聊。

於是,昨天下午我們就聊了一個多小時。

過程很愉快,結果也很不錯。

她是大四的,而且已經簽約了,所以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考慮到她本身具備很不錯的潛質,之前也一直有聯繫,還幫過我一些忙,所以我還是同意了,讓她短期參與一個月並從中學習。

據她所述,前段時間考研失利,曾經找工作也一度不順,所以目前狀態不是很好。

當我問她找工作的經歷後,有一點印象特別深刻。

因為錯過了校招季,她在網上投的很多簡歷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好不容易參與一些面試,也沒能很好地展現自己,或者不符合他們的要求。

其實我很理解,有兩個原因導致這樣的局面:第一,除了校園招聘階段外,通過求職招聘網站進行求職,本就不是最佳方案;第二,大多數企業和招聘官要的並不一定是你這個人多優秀或多有潛力,而是你能否召之即來、來之即用。

正因為這兩個原因,不少優秀的青年才俊也會遭遇一些挫折,空嘆「報國無門」,抑或是懷才不遇。

為啥在招聘求職網站進行求職不是最佳方案呢?

我用一張圖來說明吧:

圖片來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8805

如上圖所示,對於僱主或者招聘方來說,有職位空缺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工作當中或者以前工作中認識的人中有沒有合適的,接下來才是可信任的人推薦的候選者,到最後才會想起和利用招聘機構以及招聘廣告。

求職者呢,則恰恰相反,尋找工作的時候,最常利用的就是招聘機構和招聘廣告,很少有充分利用好人脈資源找工作的,這點在大學生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大學生身上尤為常見,因為他們往往不重視人際交往或者缺乏人際交往能力與技巧。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劇啊。

怎麼辦呢?

充分利用和調動各種弱關係!

儘管我們可能內心會有抵觸,覺得靠關係找工作是件羞於啟齒甚至是很丟人的事情,但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意識矯正過來,善於利用和藉助弱關係,並學會「勾搭」社交網路上的大牛。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學妹,她後來還是找到一個很不錯的公司和崗位,但她可不是通過求職招聘網站找到的,而是通過領英里的二度人脈找到了一個一畢業的學姐,這位學姐恰好是這個公司的合伙人,然後,學姐喊她飛過去面試,後來就搞定了工作,待遇和發展前景都相當不錯。(校友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覷啊,當然,她人本身也是很不錯的)

關於弱關係的作用,如果你之前看過我的文章,肯定就理解了——「弱聯繫」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見下圖)

然而,絕大多數也僅僅是知道這麼一回事而已,並不能夠真正把它踐行。

以下兩條建議倘若你能真正理解並踐行,說它價值千金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1.挖掘和整理各種弱關係

我們不但不應對關係嗤之以鼻,相反,應當善於利用和藉助弱關係,典型的包括:

校友資源: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尤其是在你想要從事職業或意向的組織與崗位工作的,遇到了千萬不要錯過;

學校資源:各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老師或機構工作人員,往往與校外組織或校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親戚關係:你舅媽的姑父的小姨子的女兒的男朋友的妹妹,哪怕有一絲瓜葛也總比萍水相逢、素不相識的要好得不止一點點。

社交網路資源: Linkedin有按行業、職業或公司和學校分類的聯繫人,去看看意向單位或崗位有沒有你能搭上聯繫的人。知乎各自領域也還是有些大牛,可以想方設法和他們建立聯繫。

2.學會有效「勾搭」

要得到別人的幫忙,前提就是要讓別人感覺你是一個值得幫忙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讓別人覺得值得幫忙呢?

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本身是個還不錯的、靠譜的人;第二,懂得換位思考,照顧別人利益和感受。

舉個例子,我在知乎和微信經常收到類似的私信:

這種私信,我確實不予回復。

第一,問題太大,不可能三言兩語搞清楚;第二,這種措辭和諮詢的方式我確實不是很喜歡,不對,是很不喜歡!!

憑什麼這樣和我說話,我又不是你爹媽,你何去何從與我有半毛錢關係?!

我也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教你做人。(真實的感受和肺腑之言)

所以根本就懶得回復。

有些私信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位同學則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第一,特別講禮貌、讓我覺得舒服;第二,還在值乎付費諮詢,夠誠意,夠尊重。(這也是一種認可和支持,是人都喜歡啊)

我看了她在我值乎上的提問,所涉及的問題也有點大,我一兩分鐘也說不清,就喊她加我微信,而且沒收她費用。

後來微信溝通也不方便,就直接電話溝通,又談了半個多小時,把問題基本梳理之後有了較為清晰的框架和思路,她自己也表示,諮詢的所有人中我對她的作用是最大的,其他很多的僅僅是安慰或者套話之類。

所以,我們要去「勾搭」別人,或者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務必注意:

自己本身要靠譜,準備工作要做足,否則,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厭煩;

學會換位思考,照顧別人利益和感受,起碼的社交禮儀要到位吧;

要明白,別人不幫你是本分(去反思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幫你是情分(對別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

其實還有個訣竅。

一般人的天性都是愛占別人便宜,一心只求索取,這樣的結局卻是往往變成一個troublemaker,不受人待見;倘若你能反其道而行之,多想著為別人做些什麼,你就成了一個giver,你想想別人有什麼需求,你能做些什麼幫助到別人。然後,你就會發現,世界變得大不相同了!

這點看起來很簡答是吧,實際上我發現真正理解並踐行的人是少數,因為很多人找我的時候都表現得像是前者,幾乎很少有後面那樣行動和表現的。當然,那些少數的幾個後者,我們都由弱關係慢慢轉化為強關係了。

所以,我也一直警惕,在和人相處的時候,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troublemaker,而是要儘可能成為一個giver。

小結一下,三個關鍵點:

不要對關係不屑一顧,相反,應當重視和利用關係;

走出去,跳出狹小的人際圈子,接觸更多的優秀的人群;

成為一個giver,而不是troublemaker,多想想怎麼去給別人提供價值,而不是老想著佔人便宜。

其實年輕人,自我的奮鬥當然重要(這是肯定的),但倘若是能早點跳出那個狹小的人際圈,走出去,結識更多的優秀的人群,真的很可能會少走很多彎路,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並以成倍的速度進步和提升。

如果說人生有捷徑的話,這或許算是一個吧。

有些捷徑,你真的可以去嘗試一下!

比如我這邊,就歡迎你來「勾搭」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維燈泡 的精彩文章:

時髦的人都在玩MBTI,踏實的人都在學 Big Five

TAG:思維燈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