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頻打「台灣牌」幫台造潛艇?美國玩套路真有意不如直接賣

頻打「台灣牌」幫台造潛艇?美國玩套路真有意不如直接賣

美國政府最近對台灣的「慷慨」驚動了世界。美國國務院7日對台灣潛艇自製發出「營銷核准」,允許美國公司與台灣「商洽」提供相關敏感技術。台綠營當局欣喜若狂,認為這是「美國保護台灣的堅定證明」以及「『台獨』行動又得到一個安全基礎」。然而國際上是一片懷疑聲,德國和西班牙都曾拒絕向台灣提供潛艇設計方案,以避免觸怒北京政府,「特朗普這是在測試北京嗎?」美國《新聞周刊》這樣問。島內輿論也疑慮重重,台灣《聯合報》問道,特朗普的「慷慨」是否只為向北京叫牌?《中國時報》警告說:「慎防成陸美對抗棋子」。「這只不過是美國想用台灣增加一個與北京談判的籌碼而已」,台灣資深媒體人孫揚明說:「如果美國真的愛台灣,鐵了心要幫台灣,那就直接軍售給台灣潛艦若干艘即可,為何還要弄個『營銷核准證』?」

貿易戰之際「考驗」大陸?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8日稱,特朗普在升級對華貿易戰之際,核准美國公司的商業許可,向台灣出售自行建造潛艇的技術。這是在考驗大陸嗎?一名匿名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美國方面將持續審視台灣的「國防需求」。這名官員稱,美國對台軍售政策「歷經7個不同美國政府」,「此前一直都保持一致」,對台灣的安全、對維護台灣海峽的穩定與和平起到重要作用。

台灣「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8日稱,美國的這一舉動是「一大突破」。他向法新社表示,「這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我們將循序漸進」。而法新社評論說,美國政府給台灣自製潛艇的「行銷核准證」,可能會激怒北京。

《紐約時報》8日稱,台灣目前有4艘常規潛艇,但都早已老舊。其中兩艘是美國建造的,早就應該進博物館了。另外兩艘潛艇是上世紀80年代由荷蘭建造的。「相比之下,大陸擁有59艘攻擊型潛艇,其中5艘是核動力潛艇。」報道稱,台灣日漸陳舊的潛艇艦隊,是海峽兩岸軍事平衡向大陸傾斜的標誌。小布希2001年宣布向台灣出售8艘新型柴油動力潛艇的計劃,但最後不了了之。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艾立信說,台灣需要認識到,它的防務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紐約時報》稱,事實上,台灣的武裝部隊遠遠落後於大陸,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士兵和海員,也不能為現有人員配備裝備。一個主要障礙是,各國越來越不願意把最精密的武器賣給台灣,因為不願惹怒北京。即使在華盛頓,雖然在國會中仍有支持台灣的聲音,但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崛起使得美國更加難以忽視北京。

「德國之聲」8日質疑道,台灣自造潛艇的最大問題是能否從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獲得技術轉讓。美國已經40多年沒有建造常規動力潛艇了,而德國和西班牙都曾拒絕向台灣提供設計方案。報道說,縱使台美廠商溝通順利,最後相關技術輸台還是得經由美國務院同意,因此,現在談「取得這些技術與設備」還太早。

台當局的「潛艇情結」

蔡英文上台後,就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要造8艘潛艇的「潛艦(艇)國造」計劃。台灣的「潛艇情結」由來已久,可是歷史似乎總是跟台灣開玩笑。1969年,台灣海軍在左營大張旗鼓地成立「武昌艇隊」,將兩艘由義大利潛水愛好者公司援建的微型潛艇擺在美國軍事顧問團面前炫耀,希望當時的尼克松政府能放行潛艇銷售,可是尼克松正忙著脫離越戰泥潭,尋求中國大陸幫助乃至實現關係正常化。1973年,台灣當局以「培訓反潛兵力」為由,總算從美國買來退役的二戰潛艇「海獅」號和「海豹」號,合同明確規定只是作為「反潛訓練艇」使用,為此美國還封堵了魚雷發射管,杜絕作為武器使用。台軍努力保持兩艇的運行,以致創下世界潛艇服役最久紀錄,許多設備已老到無法再修。就在數年前,台灣海軍還致函美國,詢問兩艇後續維修方法,美國海軍回復稱:「根本無法回答,因為從沒有柴電潛艇可以用這麼久。」

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繞開「8·17公報」的售台武器限制,開放退休官員及民間公司協助台灣「曲線購潛艇」,但無法成功,究其原因,是美國早已放棄常規潛艇開發和生產,必須從第三國購買成品,但隨著大陸的影響力遍布全球,台灣要以商售方式購入完整潛艇簡直是「天方夜譚」。

2001年,小布希政府突破禁區,罕見地答應幫助台灣獲得8艘潛艇,但終究是「口惠而實不至」。到2014年,在確認美國方面擱置了8艘柴電潛艦的出售案後,台當局才下決心「自行研發建造潛艦」。

台灣處境「顯得尷尬」

因此,對於這次美國國務院所謂「對台灣潛艦自製發出營銷核准證」的消息,島內輿論也深表懷疑。資深媒體人高凌雲說,「這項商售案在美陸台三邊關係上,必然會造成政治波動,美國開放敏感裝備售台,台灣缺乏設計生產能力,一時難有具體成果,而對北京的政治效應卻是具體強烈」。

孫揚明說得更明白,「美國國務院發了這個所謂潛艦的『營銷核准證』,並不是說從此台灣就可以到美國去買潛艦;更不是說,美國就會把整艘潛艦賣給台灣了;而是說,有關潛艦的項目,台灣可以來談了」,充其量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他還說:「在過去幾個月,美國與北京關係緊張,先後出現『國防授權法案』(雙方軍艦可以互訪)『台灣旅行法』和此次的潛艦營銷核准證等,甚至是放出新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6月可能訪台的風聲。這些事都有兩個共同特徵:一是都圍繞著中美對抗。二是所有這些類似法案或政策的東西,都不具有對美國本身的強制性。換言之,在這種情況下的台灣,不過是美國手中一張更明顯對抗北京的牌。」

另外,台灣輿論也認為,最近「自製獵雷艦」的弊案已經讓台灣老百姓傷了心,擔心蔡政府 「潛艦國造」計劃,到頭來也只是騙了納稅人的錢,肥了綠營相關人員的荷包而已。就算美企真的開始「協助台灣製造潛艦」,至少要從2020年才能談判、設計,2028年才有第一艘潛艇,到第8艘潛艇下水時則是2034年了,到時兩岸關係是何景象有誰知道?

8日,台灣《聯合報》發表署名評論稱,以特朗普徹底的商人作風,這次對台灣的「慷慨」,是否只是華盛頓向北京叫牌喊價?如果大陸在其他方面願意給予美國甜頭,特朗普會不會又把我們犧牲?「特朗普政府對於『台灣牌』的使用時機,似乎越來越得心應手」,《中國時報》8日稱,這次給台灣點燃「潛艦國造」的希望,恰逢美陸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對台灣而言,似乎受了美國「恩惠」,「但要直接面對大陸不滿情緒的也還是我們,處境倒也顯得尷尬」,「在當前美陸對抗的情勢下,身為棋子的台灣,每一步都必須走得謹慎無比,甚至得預測兩強的下一步,才能夠走出一條活路」。

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台灣商售潛艇技術這一招比「台灣旅行法」更加惡劣,因為潛艇是公認的攻擊性武器。美國口上說著「一中」政策,也說不支持「台獨」。但是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寬廣的灰色地帶。說到底,美國不想真的為台灣跟中國大陸打一仗,它無非是打打「台灣牌」,刺激大陸,企圖同時從大陸和台灣兩邊撈好處。 本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任重 田聿 本報記者 吳志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軍事 的精彩文章:

天宮一號與全球科學家「開玩笑」 墜落點誰也沒猜到
美軍又在變相秀武:10架特種戰機就在半島附近隨時出動

TAG:環球時報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