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人都害怕魔鬼,但魔鬼害怕王亞樵

人人都害怕魔鬼,但魔鬼害怕王亞樵

王亞樵(1889—1936),字九光,抗日誌士,民族英雄。1889年出生於安徽合肥,自幼讀書,聰穎過人,少年時期目睹官吏豪強壓榨人民,恨之入骨。每與青年志士談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慷慨悲歌,不屈不撓,鄰里友人多贊王亞樵有古烈士風。

傳奇愛國志士王亞樵,將暗殺作為抗日和反蔣的主要手段,行刺侵華日軍大將、蔣介石等,弄得國民黨黨羽們人心惶惶,唯恐哪天就一不小心被送上黃泉路,對於老蔣而言,此人是個大隱患,曾三翻幾次的暗殺自己,在政治上也受到了巨大影響,此人必除,蔣介石懸賞100萬大洋的天價緝拿他。就這樣一個古今中外無人出其右的暗殺大王,最後卻不幸死於別人對他的暗殺。

「第一殺手」震動海內外

王亞樵188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自幼就聰穎過人,嫉惡如仇。長大後,王亞樵不滿清廷的腐敗無能和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加入同盟會。1915年追隨孫中山投身護國討袁鬥爭,他多次上書孫中山,建議成立暗殺組織暗殺反動軍閥,孫中山批駁他說:「解決革命,應以武裝力量徹底推翻其組織,不在於殺死一兩個人。」

王亞樵見自己的暗殺革命理念不被孫中山接受,就出走上海,在安徽籍上海工人中成立了「安徽勞工上海同鄉會」,並出任該組織首領,不久便擁眾數百人。他們人手一把斧頭,幾百把斧頭頓時把上海灘攪得昏天黑地,斧頭幫從此聲名鵲起。

有了自己獨立的組織和勢力後,王亞樵放手實施他的暗殺理念,開始了暗殺大王生涯。他揮刀舉槍馬不停蹄,封建餘孽殺,反動黨政要人殺,日本鬼子殺,流氓惡霸殺,眾多不知名的漢奸特務不過是下酒小菜,只要王亞樵認為該死的,沒有不敢殺的,他成為許多人談之色變的「民國第一殺手」。

「有幸」成為王亞樵刀下第一個「無頭鬼」的,是淞滬上海警察廳廳長徐國梁。徐國梁鎮壓革命黨人和愛國人士不遺餘力。1923年11月12日,徐國梁來到上海溫泉浴室洗澡後出門登車之際,王亞樵的部下抽槍向徐國梁射擊,徐國梁一命嗚呼。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王亞樵目睹無數革命志士慘遭殺害,心中十分悲憤,決定暗殺蔣介石和宋子文。

1931年夏,在王亞樵的組織下,刺客潛入廬山,朝正在甬道上散步的蔣介石連開兩槍,因距離較遠沒有命中,蔣介石逃過一劫。1931年7月23日,王亞樵在上海北火車站刺殺宋子文,但誤將宋子文的秘書唐腴廬認作目標,宋子文僥倖逃脫。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王亞樵召集部下緊急宣布「全力以赴抗日」,成立淞滬抗日義勇軍,自任司令,同時組織成立了以日軍高級軍官和鐵杆漢奸為對象的「鐵血鋤奸團」,並親自擔任團長。淞滬停戰後,4月29日在日軍祝捷大會這天,王亞樵派人進入會場,引爆炸彈,日本原關東軍總司令、上海侵華日軍總指揮白川義則大將當場斃命,其餘10餘名日本軍政大員也都非死即傷。

「一·二八」事變後不久,英國外交官李頓率國際調查團來華實際調查中日衝突,李頓竟然連續發表偏袒日本的談話。王亞樵決定給李頓一個「血的教訓」。1932年11月10日,王亞樵派出的殺手在李頓住的賓館正準備行動時,不慎被警察逮捕。李頓受此驚嚇慌忙逃離中國,國際輿論的冷嘲熱諷讓李頓顏面盡失。隨後,「國聯」連連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懲辦王亞樵等「兇手」。王亞樵一波接一波的驚天暗殺大案,讓國民黨所有顯要人物都感到如芒刺在背。

蔣介石天價懸賞

王亞樵的頻頻出手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形成了巨大威脅,他把王亞樵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嚴令戴笠緝捕王亞樵。戴笠早年曾投身王亞樵門下,深知王亞樵的厲害,本不願趟這渾水,但受到蔣介石的「欽點」,不得不硬著頭皮和上海軍警合作追捕恩師王亞樵。戴笠儘管下了很大功夫,卻沒能在上海捉到王亞樵。

1933年8月,王亞樵知道上海已非久留之地,便化裝成碼頭工人,帶領20多名骨幹成員隨船偷渡到香港。到港不久,王亞樵很快又與「西南派」首領李濟深等人取得了聯繫,共同謀劃再次刺蔣。王亞樵派手下大將華克之謀到南京晨光通訊社社長一職,以記者身份廣泛接觸國民黨高層,打探蔣介石的行蹤,伺機下手。

1935年11月,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的開幕式後,因久等蔣介石未到,行政院長汪精衛只好牽頭帶領國民黨中央委員拍照。這時,化裝成記者的孫鳳鳴從箱式相機里掏出手槍,對準汪精衛舉槍便射,汪精衛應聲倒地,身受重傷。孫鳳鳴隨後被警衛人員射殺。

汪精衛的被刺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蔣介石召來戴笠,限他3天內破案。

戴笠分析:共產黨不主張搞恐怖暗殺,最大可能就是反蔣派,而在反蔣派中,除了王亞樵,在中國找不到第二人。他還得知,晨光通訊社社長鬍雲卿其實就是王亞樵手下的華克之,而他這時候早已不知所蹤。

知悉這樁驚天巨案又是王亞樵所為,蔣介石狠狠地給戴笠下達了死命令:「把王亞樵的懸賞金額從1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捉不來活的,就要死的!我知道你和王亞樵的關係,如果這次再讓王亞樵漏網,你就不要來見我了!」

戴笠前幾年對捉拿王亞樵還有少許應付或者幻想為己所用,可眼前則被逼到了死角。

暗殺大王的蓋棺論定

戴笠獲知王亞樵正躲藏在香港後,就親自帶領幾十名骨幹分子密赴香港捕殺王亞樵。

在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的多次交涉下,英國政府電令香港當局協助南京國民政府逮捕王亞樵及其同夥。香港警方不得已,通知王亞樵儘快離開香港。李濟深來信請王亞樵去廣西梧州他的老家暫居。王亞樵於1936年2月,偕20餘名部屬及家眷離開香港住進李濟深的祖居府邸。

王亞樵再次神秘失蹤後,蔣介石整日惶恐不安。戴笠挨蔣介石一頓臭罵之後,急得團團轉。忽然有一天,他想出了一條「以人尋人」的妙計……

原來,王亞樵的重要部下余立奎在南京參與刺汪被捕,但余立奎是個硬漢子,始終不肯吐露有關王亞樵的一個字。戴笠決定從余立奎在香港的一個小妾婉君入手,找到王亞樵的藏身之處。

特務們找到了婉君,一番哄騙,婉君答應幫助特務們尋找王亞樵的最新落腳之處。

圈內人找圈內人果然容易得多。3天沒過,婉君就將王亞樵藏身廣西梧州的消息告訴了戴笠。1936年9月20日,婉君說有重要事請王亞樵去她的住處商談。王亞樵不知是計,按約定時間去婉君的住所,剛一進門,特務們立即向他撒了一把石灰,王亞樵眼睛被迷,仍頑強地同特務展開激烈搏鬥。最後,王亞樵身中5槍,被刺3刀,當場身亡。一代亂世梟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暗殺大王的生涯。然後,特務們又一刀結果了婉君的性命。

王亞樵一生暗殺了許多人,卻從來不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無辜群眾,還曾幫助共產黨做了許多好事。

據王亞樵的得力幹將、後來成為中共隱蔽戰線傑出人物的華克之回憶:1931年底,中共地下黨主辦的《紅旗日報》遇到困難,王亞樵及時為他們籌款1萬元,使《紅旗日報》得以繼續出版。此外,王亞樵還曾為去延安的同志提供路費,出資請律師幫助被捕的共產黨員辯護。

據說,毛澤東同志在評價王亞樵時,說他:「殺敵無罪,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也算是對他有了一個蓋棺定論。

「四大金剛」下落何處?

鮮為人知的是,王亞樵的斧頭幫以及抗戰時期組建的鐵血鋤奸團骨幹「四大金剛」,解放後均在人民政府任職。

「四大金剛」中,鄭抱真負責聯繫、行動及武器保管;余立奎負責軍事;余亞農負責政治;華克之負責鋤奸。

1936年王亞樵在廣西梧州被軍統特務殺害後,鄭抱真回到家鄉壽縣組織抗日武裝,擔任安徽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一路軍第二支隊支隊長。1938年秋,率部參加新四軍,歷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淮南抗日游擊縱隊縱隊長、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副司令、新四軍淮南津浦路西聯防司令部司令、淮南津浦路西專員公署專員、蘇皖邊區參議會副參議長。在抗戰的長期艱苦歲月中,鄭抱真始終不渝地執行黨堅持敵後根據地的方針,緊緊依靠群眾,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積極擴大人民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為贏取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6年8月,鄭抱真率部奉命北撤,歷任華中分局駐魯辦事處副主任、政委,華東駐通化辦事處主任、黨委書記。1949年解放後,鄭抱真先後擔任新中國首任合肥市長、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第一秘書長、安徽省政府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於上海,享年57歲。

余立奎1935年由於參加行刺汪精衛的案件在香港被捕,1936年被引渡至南京後,被國民黨政府判處死刑,遭到長期監禁至1948年釋放。1950年任南京救濟分會監委會副主任,並由李濟深先生介紹任民革南京分部常務委員。1951年余立奎先生回安徽後,歷任皖北行署委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第一、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1967年去世,享年78歲。

1938年春,余亞農任皖北人民抗日自衛軍第5路指揮。因余亞農與新四軍第6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合作較好,遭國民黨內反共頑固派忌恨,同年冬自衛軍為廣西軍黃瑞華、蒙若剛部包圍繳械。余亞農被逮捕後,經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及社會人士營救始獲釋,在淮北經商耕地,以資糊口。李品仙、廖磊數次說其出山,均遭拒絕。日軍投降後,余亞農應中共華中局鄧子恢之邀,赴蘇北與蔡蹈和、鄭抱真等共商大計。回滬,經沈鈞儒、沈志遠介紹,加入民主同盟,復以「民革」名義開展兵運工作。

1949年冬,余亞農與中共地下工作者一起在寧、滬、蕪間進行策動起義活動,以協助大軍渡江。解放後,余亞農先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皖北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皖北行署監委會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員、副省長等職。1959年去世,享年72歲。中共安徽省委員會在余亞農病危時,根據他本人的請求,批准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937年5月,在國民黨反動派和日偽反動勢力的追殺下,華克之奔赴延安,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事業。同年5月4日,他在毛澤東面前立下了「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謊、不貪財、不想出頭、不埋怨組織、不討價還價」的「七不」誓言,並用「七不」誓言激勵自己的一生。

1939年,在毛澤東、朱德同志的派遣下,受廖承志和潘漢年同志的直接領導,華克之在香港、上海等地從事黨的秘密聯絡工作。他多次出生入死、深入虎穴,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使命,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後,華克之任國務院內務部副部長。後受潘漢年冤案的株連,長期蒙冤受屈,但對黨的信念和人民的熱愛始終沒有動搖。1998年1月7日,96歲的華克之走完了傳奇的一生,在北京去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韋杭 的精彩文章:

血火奔流1927

TAG:韋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