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如何炮擊金門玩轉戰爭邊緣政策:充分利用交叉重疊的敵意

毛澤東如何炮擊金門玩轉戰爭邊緣政策:充分利用交叉重疊的敵意

1958.8.23~10.5,國共雙方隔海相互炮戰,又稱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

炮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在得到美軍支援後,國軍開始反擊並癱瘓廈門車站內的補運單位。炮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

01

毛炮擊金門的目的,既非支援中東地區的反美鬥爭,也非試探美國保護台灣的政策底線。

毛採取戰爭邊緣政策的真正目的在於,利用中東危機、美國無暇東顧之機,通過炮轟的方式來封鎖金門,造成一種氣勢和壓力,迫使國軍主動放棄金門,從而收復全部沿海島嶼

要實現這一目的,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

第一,國軍缺少鬥志,無心守島,否則只能使戰爭升級,採取空中轟炸和強行登陸的辦法,而這是毛不願意也不準備實施的。

第二,美軍置若罔聞,無意干涉,否則共軍採取的行動非但無法達到目的,反而會引火燒身。

毛考慮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防止美國對炮擊行動做出激烈反應。

毛的策略是,充分利用中美蘇三大國之間交叉重疊的敵意,讓美蘇按照自己的設想做出反應。

02

毛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向美國人顯示一下中蘇同盟的力量。7月21日,蘇聯人提出建立聯合艦隊的建議,恰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毛對此大動肝火,態度粗暴,借題發揮,趁機向蘇聯發難,批評蘇聯人干涉中國內政,其主要目的就是把赫魯曉夫本人引到北京,並與他簽署一個公開的聯合聲明。

7月31日,惴惴不安的赫魯曉夫果然來到北京。談話間,毛不經意地提到:「我們應該就會談發表一個公報,也許我們可以嚇唬一下帝國主義者。」驚魂未定的赫魯曉夫果然上鉤。

毛如此做法,無非是想給外界造成一種印象,中國日後採取的行動是經中蘇雙方協商決定的。

美國和蔣介石果然認為,蘇聯默許並支持了中共的炮擊行為,因為蘇聯人相信這不會導致中共和美國之間的大規模敵對行動。

讓對手感受到中蘇同盟的存在和中蘇團結的力量,這正是毛澤東所期待的反應。

03

然而,赫魯曉夫卻像傻子一樣一直被蒙在鼓裡。在其訪華期間,毛根本就沒有提到台灣問題。面對北京的「突然襲擊」,莫斯科當然十分惱火。

當美國開始考慮對台灣海峽的軍事衝突採取從護航直至「投擲原子彈」等「五種行動」時,蘇聯又氣又急,還不得不為中國提供核保護,還不便公開暴露盟友之間的重大矛盾。

當蘇聯外長葛羅米柯提醒毛要考慮核戰爭威脅之時,毛表示,中國不怕核訛詐,如果美國實施核打擊,中國政府將退守延安繼續鬥爭。

毛不忘調侃蘇聯人:「原子彈有什麼可怕?我們現在沒有,將來會有;我們沒有,你們還有嘛。」

毛的確沒有想過甚至力圖避免同美國發生軍事衝突,一旦美國參與進來,中國也會想方設法化解危機。但在表面上,中國一定不能示弱。

9月7日,赫魯曉夫在給美國總統的信中為中國打開了核保護傘,蘇聯甚至提議要派導彈部隊和空軍到福建前線,但毛予以拒絕,這令赫魯曉夫十分不滿。

因為毛這時已經決定放棄收復金馬的初衷。他的「戰爭邊緣」政策也不是不留餘地。10月初,共軍宣布解除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逐漸減少攻勢,直到1979年和美國建交為止。

台海危機雖然因毛決定放棄奪取金門而消除,但其結果卻在中蘇之間形成芥蒂。危機期間,中蘇同盟顯示了其力量和影響,同時也受到了傷害。

這為後來的中蘇十年論戰甚至邊境衝突打下了伏筆,也促使蘇聯領導人決定停止向中國進一步提供有關核武器的技術和設備,特別是原子彈的樣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談兵 的精彩文章:

奧蘭海戰:你如何證明做事的決心
《孫子兵法》:天才文藝家如何思考軍事哲學

TAG:講武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