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19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19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19

講解:釋宗柱(佛脊)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學習《無量壽經》。上一講里我們學習了十門開啟之「教所被機」。《無量壽經》所攝受的根機非常廣泛,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上智下愚、貧富貴賤,只要具足信願行,就會被凈土法門所攝取。

不光如此,《無量壽經》也攝取宗門教下的行人。「宗門」就是禪宗;「教下」就是一般的通途法門,即華嚴、天台、三論、唯識。他們的修行方法一般是以「戒定慧」來降伏貪嗔痴煩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

但是現在是末法時期,如果還有心去修行「戒定慧」,可是自力不堪,就是通過自己的修行能力,沒有辦法再斷煩惱、證菩提。那麼這一部分人也想「了生脫死」,怎麼辦呢?

阿彌陀佛便發了第十九大願:只需要宗門教下的人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到極樂世界,都能夠如願往生,「了生脫死」。

阿彌陀佛的大願是對九法界眾生而發的,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薩眾也都紛紛雲集到極樂世界去供養阿彌陀佛,親自聽聞阿彌陀佛講經說法,這樣就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授記,得到速疾成佛的大利益。所以《無量壽經》有這樣的法語:「至彼嚴凈國,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所以說《無量壽經》也攝取他方世界的菩薩眾,這部經的當機眾特別多,比丘、比丘尼以及賢劫中的一切菩薩,以賢護等十六正士為首的在家菩薩,還有天龍八部,都來參加《無量壽經》法會。

在本次《無量壽經》法會結束的時候,法會現場就有無量的眾生聽聞了《無量壽經》而發起了無上菩提心,有一萬二千那由他億人得了清凈法眼(初果阿羅漢),有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到了阿那含果,還有八十萬比丘得到了阿羅漢果,還有四十億菩薩得到了不退轉(阿鞞跋致)。可見《無量壽經》所收攝的根機相當地多,這是橫著說。

豎著說,這部經也是不可思議的。豎著就是超越時間。世尊說這部《無量壽經》不僅要攝受當時與會的當機者,更要攝受未來世沒有福報因緣見佛的眾生。也就是像今天我們這些人,見不到佛了,佛的遺教還在,我們有緣遇到凈土法門生起信心,都能夠超越生死輪迴。

不光如此,而且將來在經道滅盡之時,佛還要加持讓這部《無量壽經》住世百年,為刀兵劫的眾生做最後的救度。

住世百年之後,《無量壽經》滅了,這就等於說佛法在地球上終結了。世尊在《佛說法滅盡經》中做了這樣的預言:「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這是佛在《佛說法滅盡經》中的記載。人的平均壽命到了五十二歲的時候(我們現在人的壽命平均七十歲多一些),也就是再過不到兩千年,《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就沒有了。直到最後,十二部經都沒了,出家人的袈裟自然變成白色,僧也沒有了,法也沒有了。

在這個時候,十六羅漢把世間的一切經法都貯藏在一座塔裡面,這座塔是銅鑄的,然後就將這座塔沉在了金剛際。這個金剛際就是金剛大地。關於金剛大地有一本書叫《心性休息》,這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叢書之一。

這本書中說:「初劫形成時,於空無所有、無阻無礙的虛空界中,形成了金剛不壞的金剛十字架風,其上形成了堅如金剛的水輪,在水輪上形成量同第一禪天具鐵圍山之金剛大地。」

在法滅之後,釋迦牟尼佛憐愍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特留《無量壽經》住世一百年,為末法眾生做最後的救度。所以法滅的標誌就是這部《無量壽經》的消滅。

這就證明念佛往生一法,是最契合末法眾生根機的法門,這個時代越往後,眾生的根機越陋劣,越需要仰靠佛力的救度。所以我們應該深信佛語、仰謝佛恩,自信教人信,真誠報佛恩。

下面學習十門總起第五門——「教體淺深」。

「教體淺深」主要說的是《無量壽經》的體性是什麼。因緣所生之法,當體性空,而一切大乘經典都以實相為體、空性為體。我們引用蕅益大師的法語。蕅益大師說:「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報)作正(報)、作法(身)作報(身)、作自(佛)作他(佛),乃至能說(釋迦)所說(彌陀)、能度(佛)所度(眾生)、能信(心)所信(法)、能願(欣願)所願(極樂)、能持(身口意三業)所持(名號)、能生(信願行三資糧)所生(四凈土)、能贊(釋迦諸佛)所贊(彌陀依正),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蕅益大師的這段法語是說:極樂世界的正報、依報,還有報身、法身,佛的一切當機眾,乃至於能說的釋迦佛與彌陀佛,能度的佛和所度的眾生,能信的心和所信的法,以至於能持的三業和所持的這句名號,以及極樂世界的凈土,都是實相變現的。

然而蕅益大師是站在通途教理上說的,意思是說一切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如果不是以實相為體,學了也成不了佛。我們凈土宗的大祖師曇鸞大師說:「三經皆以名號為體。」名號和實相的關係,我們曾經講過,名號即是圓滿的、成熟的實相。

如果說以實相為體的其他大乘經典讓我們去修行,我們沒有辦法,可是以名號為體的凈土經典,我們卻能修行。因為實相是無相的,我們抓不著,六根接觸不了;而名號也是實相,並且是成熟的實相,我們能夠用眼睛看、耳朵聽、嘴裡念,能夠絕對抓得住,而且稱念的當下全攝佛功德成己功德。

所以說《無量壽經》是以名號為體,體不同,作用也不一樣。其他的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其能攝受的根機是具有大乘根性的菩薩,必須是有能力斷煩惱、破無明的法身大士才能修行,我們人天的凡夫肯定不在這些經典的攝受範圍之內。而以名號為體的凈土經典,不光能夠攝受菩薩、羅漢、緣覺,連人天的凡夫,甚至地獄眾生,只要有緣稱念這句名號的,統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以名號為體的凈土經典,對我們來說甚為親切,甚為重要!如果沒有以名號為體的《無量壽經》,那像我們這樣的凡夫就會永遠沉淪六道,永無出頭之日。

下面我們介紹十門總啟的第六門——「宗趣旨歸」。

這裡的「宗」就是綱宗要領,也就是我們修行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方法。「旨歸」是什麼呢?是「宗」最終的歸宿,就是趣向、目標。我們按照這個方法去修行,最後達到的目的是什麼?這就叫「宗趣旨歸」。

《無量壽經》的綱宗要領是什麼?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名號,最終歸宿就是橫超三界、徑登安養。「安養」就是極樂世界。「徑」就是快速的意思,捷徑。這就含攝了帶業往生的意思。

往生極樂不是憑自己修行的功夫,而是信願持名,仗佛的本願力徑登安養。走了這麼一個捷徑,快速地去了極樂世界了。徑登安養的目的就是要在極樂凈土速疾成佛,成佛的目的是為了普度眾生,所以念佛法門的菩提心,就是念佛往生,成佛度眾生。所以蕅益大師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故而《無量壽經》的「綱宗歸趣」大暢十方諸佛度眾生的本懷,十方諸佛度生之本懷就是要令九法界眾生快速地往生極樂世界,入大乘「正定聚」,圓證大乘的佛果,最後輾轉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這一切的大事因緣的達成,都是仰賴於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所致。

因此念佛法門是大乘菩薩的行門,念佛求往生的凈業行人是大乘第一弟子。執持名號是世出世間最高之善,也就是《阿彌陀經》所講的多善多福。因此佛在《觀經》中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這一節就學到這裡。

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朵朵開 的精彩文章:

選擇集略講54
選擇集略講60

TAG:蓮花朵朵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