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和李淵7年統一天下,為何曹操打34年卻只有三分之一?

劉邦和李淵7年統一天下,為何曹操打34年卻只有三分之一?

秦朝末年,劉邦起兵後只用7年就取得了天下;西漢末年,劉秀統一天下用的時間更是不到4年;隋朝末年,李淵奪取天下的時間也是7年。

而在東漢末年,曹操打了34年的仗,直到臨終前還在四處征戰,卻未能統一天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三足鼎立這種特殊局面形成的。三個支點形成一個面,三足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結構,具體政治和軍事形式當然更複雜一些,但曹魏「一強」對蜀、吳「兩弱」,也形成了一種較難打破的平衡,蜀吳只要聯起手來,曹魏就很難同時戰勝他們,這就是一種「恐怖平衡」。

除大勢之外,從曹操自身來說其實也有可以總結的地方,比如曹操用兵的特點,曹操擅長打突襲戰,擅長孤軍深入作戰,儘管手下戰將如雲,其中不乏一流猛將,但曹操仍然有親自帶兵執行重要任務的習慣,曾不止一次帶兵孤軍深入,比如烏巢奇襲戰、遠襲白狼山之戰以及當陽追擊戰等,曹操都是親自帶兵孤軍深入作戰。作為一名軍人,身先士卒、不怕犧牲是優點;作為一名統帥,過於冒險又是一個不足。《孫子兵法》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在為將的5種基本素質里勇敢只排在第4位,比它更重要的是智謀、威信、對士卒的仁愛,當然不是說曹操在智謀等方面不足,而是說曹操凡有大事都習慣親歷親為,這未必是明智之舉。

劉邦手下有韓信,劉秀手下有鄧禹,就連孫權手下都有周瑜、陸遜,他們都是「元帥級」的人物,可以幫助主公獨擋一面,而曹操手下沒有這樣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重要的事你自己都親自幹了,別人沒機會啊!曹操手下的重要將領以「諸夏侯曹」為核心,無論曹洪、曹仁還是夏侯惇、夏侯淵都不具備「元帥」的資歷和氣勢,具體完成一項任務沒問題,但無法替曹操指揮一場大戰役。在曹操晚年夏侯淵曾獨自鎮守漢中,卻因一次戰場上的冒進而戰死。

在曹操的管理體系中,無論文武都以他為核心,武將中有一批資歷差不多的人,個個聽命於他,但也往往只聽命於他,故經常出現諸將之間互不服氣的情況。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扁平化可以提高執行的效率,但過於「扁平」會因管理手段的單一從而引發很深的內部矛盾。曹操的身邊如果有一兩個韓信、鄧禹、周瑜那樣的得力助手,就可以在自己指揮一個戰場時去領導另一個戰場,從而使曹魏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曹操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在實戰中只能攻一方、守一方。

這就讓蜀、吳抓住了他的弱點,他們經常從東、西和中三線同時向曹魏發起攻擊,讓曹魏首尾不能相顧,從而在曹操生前難以捕捉到能夠統一天下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妍妍情感站 的精彩文章:

喜歡冷戰的人,背後有著怎樣的心理?專家這樣說!

TAG:妍妍情感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