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訪「投名狀」原型馬新貽陵墓,其六世孫講述148前的故事

探訪「投名狀」原型馬新貽陵墓,其六世孫講述148前的故事

晚晴兩江總督馬新貽陵墓前的石人被用來修建水閘。洙趙新河,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屬於南四湖水系,系調整洙水河和趙王河水系時於1965~1972年開挖的大型排水人工河道。該河菏澤市牡丹區都司鎮尹樓村北段,有一座「金貴」的水閘。說它金貴,是因為修建該水閘所用的石材大多數來自晚晴兩江總督馬新貽的陵墓。

清同治九年(1870年)7月26日馬新貽遇刺身亡後,同治皇帝親賜祭文、碑文,特贈太子太保,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襲,謚端敏。這是馬新貽陵墓雕龍的石材被用來修建水閘。

這個排水口下面是一塊石碑,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碑文據說是李鴻章撰寫的。148年前的石碑,如今靜靜的躺在這水閘之上,默默的為西馬垓村的老百姓們服務。

馬新貽(1821年11月3日-1870年8月23日),字谷山,號燕門,又號鐵舫,室名尚卿居,清朝官員,山東省曹州府菏澤縣人(菏澤市牡丹區都司鎮西馬垓村)。祖輩幾代為清朝官吏。27歲中進士,先後任安徽建平知縣、合肥知縣、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撫、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等職。

電影《投名狀》在全國熱映,片中李連杰扮演的龐青雲一角,原型就是清末「刺馬案」中的主角馬新貽,曾經遭到馬新貽六世孫馬福建的指責。馬福建稱,馬新貽並非片中描寫的那樣,是「漁色負友」之徒,如果電影有辱沒先祖之嫌,他不會善罷甘休。

無論是現在的《投名狀》還是以前的張徹版《刺馬》,馬新貽總以「漁色負友」的形象示人,對此,馬福建說馬新貽是個有品有德的清官,他在江南積極興修水利,著手減輕農民負擔,頗受百姓愛戴。馬新貽絕對是個專情的好男人。「當年,馬新貽的妻子知道馬新貽遇刺身亡之後立即自殺。這件事情有史書記載,原文寫的是『墜金』自盡。你想,如果馬新貽是個好色之徒,他老婆會這樣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西南的歌 的精彩文章:

40天後菏澤將成花的海洋 牡丹盛開喜迎天下客
石頭寨里500年前的石槽 曾經被當成鎮村之寶

TAG:魯西南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