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福報」——從我之成長談親情處事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福報」——從我之成長談親情處事

父母還在身邊時,我們常常會忽略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覺得他們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人,可一旦我們遠遊他鄉,除了濃濃的思鄉之情,恐怕也會對雙親有一個更全面、更深透的認識。特別是對我這樣,父母已然仙游多年的孤寂之人,常常在旁人對自己的反饋中,苦苦的思量,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他們不長的人生路給了我什麼樣的啟迪和回饋?我的答案是——福報!

父母本就是與人為善的人,在世時常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誰家有事相求從未回絕,總是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為難。

那時父親是南關大隊的電工,管著好幾萬人的用電,誰家跳閘了,誰家需要接個電線,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也不論是白天、還是半夜,有人來敲門,他總會穿上衣服,登上自行車就出門。直到現在,只要在南關提到他的名字,沒人說出不好,總是有人抹著淚說,「好人沒好報啊,可惜了這個年紀,那麼年輕就走了!"對於我們仨,在偌大的南關街頭有了什麼事,總會有人說,」這是xxx的孩子,別為難他。所以有時我總在想,「父母雖然走了,但他們的恩澤永存,是他們在世時積下的福報護佑著我們平安長大。」

前些年回舅舅家,二舅媽總會口中念叨一些舊事。如今她也早已作古,往事真的已然塵封,無人提及,可卻令我對母親有了一重新的認識。

那是在我幾個月大時,媽媽抱著我回娘家。剛一進門,看到比我大三個月的表兄鍾兒,手腳都滿是紅腫,有的地方還流著膿,媽媽趕忙問是怎麼了?

那時生活實在困難,農村更是艱難。買不起煤,大多人家都是靠撿拾柴火取暖、做飯。可柴火畢竟不充足,寒冬中,大人尚且可以強撐著,幼小的孩子怎麼能受?媽媽見狀,什麼也沒說,抹著眼淚拔腿就走,說什麼也不再娘家住了。

剛開始聽二舅媽說到這兒,我心裡暗想,「是不是怕我挨凍呀?」

半個月後,媽媽託人給二舅帶話,讓他套車去城裡兒拉煤,說是湊了好長時間,終於湊足煤票,可以去拉一車煤過冬啦。

其實那時,我們家在南關,半農半城鎮化,有一些布票、糧票、煤票,可都是按人頭髮的,我不知道父母怎麼湊出來的這一車煤,但肯定不容易。

能夠讓二舅媽心心念念了幾十年的事,可想而知,在當時給了他們多大的溫暖。不僅是生上火可以取暖,更重要的是暖了人心。

父母對親戚們都是這樣,自己有的,也要讓兄弟姐妹有。當年開始流行用水箱爐子,那是用鐵焊的,可以生火,也可以在外圈加一層鐵片,這樣就可以冬天有熱水用了。

爸爸手巧,找來工地的邊角廢料,自己焊了一個,一用,還真好用,趕忙又找了好多料,焊了好幾個,送給了姑姑們和舅舅們。自己不惜力,也不只裝著自己小家的日子,永遠有我的,就有別人的。

在我們小時候,無論是在外地的大爺、姑姑,還是在農村的舅舅、大姨,誰來南關都是在我們家吃飯。我那時常想,這邊的親戚有好幾家子,為什麼他們不去別人家呢?現在想明白了,在我們家舒心、舒服,有情有義。

人生百年,不可享盡世間所有榮華;惠及百人,能夠得到人間更多真愛。這是父母給我上的重要一課。

父母過世後,每到天一轉涼,二舅早早地就會套上馬車,給我們送上一車煤和煤土。那時我們還小,沒力氣,看著二舅四十幾歲的人,像個壯小伙似的,一鐵杴一鐵杴地裝到小推車上,再推到院子里堆好。來來回回幾十趟,臨了還怕我不會和煤,總要和出一堆,攤好煤球,晾在院子里。

我含著淚問,「二舅,中午吃什麼呀?」

二舅帶著庄稼人特有的腔調回應:「什麼都行啊。」

一盤炸糊了的花生米,就著剛買來的二鍋頭,二舅邊吃邊不時落淚,我知道

他想我爸了。以前來家總是熱菜熱飯,可如今,和爸爸碰杯的日子再也沒有了。他只想多送一點煤,早送一點煤,別讓我們仨受凍。

天冷了,好幾家子都會送來白菜,把菜幫子包了又包,整齊地碼放在陰涼的牆角。

到了年關,舅舅、表兄們就會送來年貨,一輛自行車,兩個小水筲,一桶白豆腐,一桶炸豆腐,還有年糕、餎餷。不是多值錢的東西,可那時家家過年就只有這些。

父母僅僅三十幾年的陽壽,雖是不幸罹難,可我們靠什麼活了過來?就靠這一車車的煤。一顆顆的菜,一桶桶的豆腐······更重要的是父母生前對人的好,積下的巨大福報,讓那麼多相關的、不相關的人都心裡放不下我們,幫襯我們,走出了最最難熬的歲月。

不要擔心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紮根,等到時機成熟,你會登上別人遙不可及的巔峰。聰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謝謝爹娘,你們的聰明,你們的厚道,你們的福報,我都已收到!

金錢、權利、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載萬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父母是我心目中的「千金人物」,他們給了我重要的人生一課,「人活一世,不必苛求名利、金錢,好好做人,積累福報,不但自己受用,而且可以福蔭子孫!」

父母當年的車禍,肇事的司機也是南關人。大隊的幹部問我,「想怎麼處理這件事?可以讓他給我們一些經濟補償,也可以把人抓起來、判刑。」

我搖了搖頭,「別動官了,我的家已經人亡了,別讓人家再家破了,看他們家能力補償吧,不追究了。」

時至今日,我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主要是不想知道,怕知道了忍不住會「恨」。不是當年十五歲的我有多大度,我想就是耳濡目染地在父母的眼中學會的做人、做事。

每到過年過節,我也會學著父母在世時的做法,拎上水果等禮物,挨家挨戶地送上。他們感動的流淚,說我真懂事。哪裡是我懂事,是父母做得好,我只是傳承而已。

這麼多年,有了父母的蔭澤護佑,我們有了延續的關照;有了我多年的傳承,弟弟、妹妹在涿州也得到了極大地親友扶持。

朋友之間,你給我一滴水,我願傾其一片海的回饋。有人說,這樣的人很傻,可這卻是我的做人底線,是從父母的言談中深刻進骨子裡的底線。

今天這個時代,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白的能說成黑的,假的能說成真的。只有一樣東西能在危急時刻保護你,就是長久以來的好人品。它就像一道護身符。平時悄無聲息,關鍵時刻特別管用。因為你做的每件事,都會回報給你,通過一種神奇的媒介:口碑。

這個世界上一旦有了信任,就會變得特別簡單。可信任從哪裡來?無非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為人處事里。

經常有人跟我說,本事、能力、錢,才能讓你過得好。人品這種東西,有多遠扔多遠,根本不值錢。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忍不住哀嘆,沒經歷過落魄,不知道人品有多重要。我們見過很多人背景雄厚、能力超群,可關鍵時刻,家世和本事都不管用,最後能救他們於水火的就一件事兒:你是不是個好人。

我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沒有顯耀的家世,有的只是父母給的教育,「默默地自己吃虧,多為他人想想,看淡錢財,看重情誼。」

正義會傳染 ,邪惡也是如此。為現在的別人做善事也是為將來的自己。傳遞溫暖,拒絕冷漠。我相信,做好人好事不吃虧,讓正能量的陽光普照世間,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正能量,我們的生活必將美好!

有時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點,東西不貴別還價,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遇到學生出來勤工儉學的,他賣什麼你就買點,要不是家庭困難,誰會出來打工,鼓勵鼓勵吧;雨雪時候,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剩得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我只能做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堅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愛往愛至,福往福來!

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相反的那句話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周易》里也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喜歡分享,朋友就越來越多;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喜歡佔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喜歡布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人生就是這樣,熙熙攘攘中,有陰晴圓缺,也有悲歡離合。前行的路上,誰都想鮮花滿徑,幸福縈懷。可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順心遂意,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推心置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路前行,一路學會堅強,一路惜福,一路與人為善,累積福報。

匆匆的時光,從我們的凝望中,從我們的沉思中,從我們的期盼中,悄然無聲地流淌而過。彷彿還來不及梳理紛亂的思緒,來不及細嗅生活的芬芳,如水的光陰已經將我們沖刷到歲月的彼岸,回首,只剩下一地的凌亂。

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完不成的夙願?是不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疲憊不堪?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堪回首的曾經?是不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珍藏著一段獨自回味的美好?

這是我的故事,它是我多年夜色行進中的一縷月光;是我風雪人生中的一抹暖陽。

一個人苦海中含淚前行,雖有曲折,也有理解和幫助;雖有傷痛,也有關懷和溫暖。感謝父母的恩賜,感謝你們的厚重之禮,感謝你們為我積下的無盡「福——報」,使我在歷經山重水複的迷茫之後,迎來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子日記 的精彩文章:

陪伴就是要有廚房的煙火氣

TAG:育子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