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決不做國際「學霸」

中國決不做國際「學霸」

中國人反對一切霸權,更不可能當「學霸」。

從根本上講,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以下簡稱「大科學計劃」),是一種國際責任,是一種全球道義,是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全球的公益性貢獻。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領域拒絕霸權思維。在大科學計劃實施過程中,負責任的牽頭組織者付出一定相對較多,而研究成果是為參與各方乃至國際社會所共享的。

我們不能否認,歷史上曾存在科學先進國家利用自身優勢打壓落後國家的霸權強權行為,這一現象在今天的全球科技合作中也絕不能說就不存在了。

但所有這些,不可能發生在中國。姑且不論中國離世界科學中心還有長路要走,就算中國已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創新中心,稱王稱霸也不是我們的基因。

這些年中國科技取得歷史性成就,國人為之振奮,世界為之矚目。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源頭創新不強、原創成果不多仍是我們的重大短板和制約瓶頸,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和產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存在差距的領域,中國人歷來強調以謙遜之心努力學習,睜開眼睛看世界,以全球視野謀劃推動創新。尤其是經過近代的深重苦難,這更成為中國人的歷史心得。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國際上一些得了「紅眼病」的國家、地區或媒體,看不得、看不慣中國科技的進步和創新,不時炒作中國所謂的科學霸權威脅。

這種脫離實際、情緒化、損人不利己的「炒作」,才是赤裸裸的霸權。甚而一些國家或國際輿論,明火執仗舉著「科學霸權」的大棒,施壓中國應用其優勢技術。

中國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這樣的行為。不僅在公益性較強的科學領域沒有,在直接關係我國經濟發展利益的貿易領域,中國也是堅持合作共贏的。

當然,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科技在一些領域已經具備了牽頭組織大科學計劃的能力,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具備了支撐實施若干大科學計劃的實力。

此時,我們提出牽頭組織大科學計劃,是為了給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能量,是為了給國際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國人歷來強調道義相交,這是我們的傳統和基因。在中國科學的優勢領域,我們不憚於與別的國家和民族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在中國人的字典里,沒有「科學霸權」一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活久見!新發現的巨大病毒,正刷新我們對微生物的認知……
缺人!缺人!缺人!國家如此重視這個行業,你還不快點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