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遊記》有高深的哲理嗎?魯迅:遊戲而已,莫牽強附會

《西遊記》有高深的哲理嗎?魯迅:遊戲而已,莫牽強附會

文/有毛僧

在近些年,從博客時代到自媒體時代,分析《西遊記》的各類學者、專家都傾向於認為,《西遊記》中是有深刻哲理的。在清代版本的《西遊證道書》中,《西遊記》簡直成了修道的集大成作品,滿是丹道學的至高命題。

然而,在很多學者看來,這些多半是牽強附會的說法。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作者為儒生,此書則實出於遊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遇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元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

魯迅先生的觀點很明確,作者是個儒生,為了讓小說好看,故意把儒釋道三家放到一起,試圖讓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都能讀懂,進而得到好的社會效果罷了。從書中雜糅的三教關係以及三教知識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所言非虛。

當然,魯迅先生也並沒有對此一竿子打死。如果非要從中找到一些大道理的話,也是有的。只不過是比較簡單的道理,並沒有複雜的成分。魯迅先生道:

「假欲勉求大旨,則謝肇制《西遊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數語以足盡之。」

整個《西遊記》講的是收放本心的故事,告訴人,心收起則為佛道,心放任則為妖魔。孫悟空是心猿,所以本性是難控制的。他縱橫天地,放任四海,是他本心決定的。這個本心也象徵著修行之前普通人的內心。

經過取經的磨練,也就是等於通過修行的磨練,最終降服了本心。而修行的過程中,通過緊箍束縛,讓本心不再外放,最終成就了無極大道。如果《西遊記》有深刻的含義,也無外乎這些。這是魯迅先生對這部書的理解。

建國之後的學者,多數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解讀《西遊記》,賦予了這部書太多的社會價值。從如今的學術界研究狀況來看,這些觀點從總體上看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回歸書的本體,從書的成書過程可以看出,這部書也不應該承擔太多社會化育的責任。

畢竟,從五代的變文到北宋的詩話再到元代的雜劇,這部書是依據這樣的傳統傳承的,本質是基於讀者、觀眾基礎而創作的,本意是好看,而不是反映什麼大道理。所以說,魯迅先生的觀點至今還能站住腳。

參考文獻

1.《西遊記》;

2.《中國小說史略》;

3.《西遊記資料彙編》;

4.《西遊記版本源流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菩提老祖有四五百弟子,為何成名的只有孫悟空一人?
天蓬元帥曾是銀河系統帥,為何淪落成豬妖了呢?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