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杜鵑代言的「NEIWAI內外」獲6000萬元B+輪融資,品牌已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杜鵑代言的「NEIWAI內外」獲6000萬元B+輪融資,品牌已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36氪獲悉,我們多次報道的內衣品牌NEIWAI內外(以下簡稱「內外」)已完成 8000 萬元 B+ 輪融資,資方為華強資本。

在中國內衣領域,內外是新品牌崛起的典型代表。最近杜鵑出任品牌代言人,又讓「內外」這個名字被更多人知道。

體感上強調舒適、無鋼圈,設計風格簡約自然,內外在五年前創辦時彷彿「預見」了如今女性的需求——她們對健康更重視,精神上更加解放和自信,因此逐漸摒棄「聚攏」「加厚海綿」所定義的性感,追求輕盈、妥帖的內衣產品。

我們曾介紹過,內外的創始人劉小璐和李江是一對夫婦,劉小璐來自內衣世家,擁有美國華盛頓大學Olin商學院金融學碩士、香港大學學士學位,曾在諮詢公司負責女性消費品和奢侈品品牌規劃。李江擁有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博士和南京大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就職於戰略諮詢和跨國葯企,有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

在兩人的配合管理下,內外採取深 SKU、推爆品和次爆品策略,連續三年保持 5 倍增速(去年在天貓同比增長 8 倍),2017 年銷售額 1.5 億元,雙十一日單量超過 10 萬單,是唯一與黛安芬、維密、華歌爾等國際大牌一起進入天貓內衣行業前十的國內新興品牌。

進入 2018 年後,內外一方面繼續保持銷售增速,今年 1 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 4 倍,同時也有幾方面的新動向。


品牌:拿掉商標依然有辨識度

首先自然是品牌建設,請杜鵑做代言人很好得拔高了品牌調性。同時,明星代言和線下店的開設同步進行,兩者相輔相成,讓內外從線上品牌轉型成全品類生活方式品牌。

據劉小璐介紹,尋找代言人的工作從 17 年開始,邀請杜鵑做代言人是公司品牌部的決策,從邀請、簽約、創意、到最終品牌片的製作只用了兩個月。他們也考慮過其他明星,但杜鵑的氣質以及團隊的專業度和品牌最契合。

「杜鵑的神秘感讓人無法一眼看穿,很適合『內外』這兩個字代表的有層次的美感。」

據了解,這次杜鵑代言 Campaign 的創意與投放都由內外的創意團隊自己完成,除了上海話版本「我的內外,你都了解」視頻及大片引起朋友圈刷屏外,內外還對平面和視頻廣告做了全面立體投放,出現在戶外、電影院等場景。

劉小璐認為,產品是一種identity,品牌不能給人面目模糊的感覺,即使拿掉商標也要有辨識度。這和品牌營銷大師 Martin Lindstrom 在《感官品牌》中提出的看法一致:粉碎商標後,你的顏色、形狀、甚至氣味都還能讓消費者認出來。

但與此同時,一個豐富的品牌無法用語言形容,至少無法用一句slogan——這是為什麼內外沒有slogan 的原因。

在很多人眼裡,建設品牌是一門玄學,因為品牌想要傳遞給消費者的東西必須能夠引起共鳴,而這其中也許有套路,但更多時候靠的是多年細節的積累,靠的是創始團隊始終傳遞統一的價值觀和情感。從這個角度看,內外做得不錯——風格的辨識度,包裝設計等細節的統一,以及「解放身體」這樣一種價值觀的傳遞,讓內外能夠在新品牌較稀缺的服飾領域佔領自己的位置。

「每個品牌從誕生那天起,就有自己的生命,是一個有機體。」李江說,「我們一直認為內外不應該只是小璐和我個人意志的投射,這些年我們建立了一支有才華又志同道合年輕團隊。經過反覆打磨,內外的品牌文化已內化為團隊每個人的思考和行事準則。」


門店:數據可能帶來產品革新

線下店是品牌面對消費者的窗口,也是消費者與品牌連接的入口。無論電商如何發達,消費者仍然喜歡在門店流連。尤其對於貼身衣物,客人需要試穿、體驗,看尺碼是否合適。線下店也給顧客提供了更多 SKU,更好的服務。

小璐說,內外堅信內衣終極服務形態是線上線下無縫結合。目前內外已在上海、南京、重慶擁有 5 家線下店。其中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店月坪效超過 1 萬元/坪,客單價1000元,NEIWAI Studio高端系列銷售佔比超過50%。今年內外將在太古、嘉里、凱德、華潤、銀泰等高端商業地產品牌開設超過 25 家實體店。

除了體驗,大數據時代的門店還承擔著更多職能——內外長寧來福士門店鋪設了精準 3D 身體掃描設備,用來精確採集用戶身體數據。據了解,設備由內外和德國公司合作,6秒可掃描人體 300 萬個數據點 ,精確到毫米級。用戶掃描後,店員會根據數據幫助他們選擇最合適的內衣款式和尺碼。

由於每個人身體、胸型不同,以往內衣製造的放碼方式並不能做到足夠貼合。實際上,我們看到 NIKE、Adidas 早已嘗試根據每個人的足部數據來定製鞋履,內衣的數據獲取在未來也可能改變產品的生產方式。

除了3D掃描外,內外還會通過和阿里 iStore 項目合作,將所有門店實現會員數字化,打通線上線下數據,為消費者提供如積分優惠券共享,線上購買線下提貨,線下掃碼線上購物,LBS精準營銷等一系列服務。

在品類方面,除了已有的內衣、家居服和運動線,內外還將向便服、家居用品等品類拓展。家居服在國內是個藍海市場,內外從貼身衣物切入,很容易取得用戶信任。「我們希望讓消費者覺得,她們由內到外都能由內外來照顧妥帖。」


供應鏈:聚攏人才、觸達更優質工廠

在大服飾品類里,內衣由於工序多、工藝複雜,供應鏈門檻高。

我們曾介紹過,內外採取的是類似優衣庫的少 SKU、深庫存策略,這樣既能減少庫存周轉壓力,又能持續改進經典產品,不斷打磨爆品。通常內外的熱賣單品月銷量 3 萬件,「次爆品」月銷量約 1 萬件。其中最受歡迎的零敏系列,上線後改進過 5 次,累計銷量 50 萬件。

為支持研發,內外有近 40人的專業生產管理團隊,覆蓋從設計、打版、開發、採購到質控全過程,並在上海市中心建立了 1500 平米的設計研發中心。

李江介紹,內外的供應鏈這兩年不斷加強——合作更好的工廠,優化鏈條上的每個節點,提高反應速度,優化成本空間等等。

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人才,兩人笑稱,他們 50% 的時間都花在招人上: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創始人要做的是制定策略、尋找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偶爾救火。

由於品牌有了聚攏效應,「曾經挖不動人,現在則是別人自己找來」。內外如今的供應鏈負責人是世界最大內衣工廠的早期核心成員,並曾創建管理過兩萬人的內衣工廠,今年內外從各個大的服裝品牌吸收了不少商品企劃、面料研發、零售等各類人才。

劉小璐認為,團隊的建立要比公司發展先行一步,現在人才的搭建,一定是為以後規模十幾億的時候做準備,否則當公司快速發展時就會拖後腿。她還分享了內外招人的標準,他們更喜歡招既在大公司工作過,也有內部/外部創業經歷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既熟悉大公司的管理流程,又接地氣,有從0到1的闖勁。

在採訪最後,李江透露,內外已啟動海外市場拓展,通過和Amazon合作,今年上半年會在美國和日本率先開出線上店。下半年計劃在紐約SOHO區開出第一家海外旗艦店,作為向美國消費者介紹內外的窗口。李江曾在紐約學習生活過多年,在他看來,美國市場現在同樣需要新鮮的品牌,維密這兩年業績下滑就是佐證,而內外的生活方式契合美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喜好。內外願景是成為世界一流的產品公司,意味著必須要有勇氣在客場和國際品牌同台競爭,才能不斷提升品牌的實力。

在中國製造之後,到了中國向世界輸出品牌文化、價值觀的時候了。

——————————————————

我是36氪作者痕痕,消費、小程序、新零售類項目求報道請加微信 pennykoi 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多彩投CEO趙耕乾:VC冷落了民宿,卻給了眾籌一次機會
映客擬今年赴香港上市,直播平台紛紛進入收割期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