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對沙俄發動貿易戰,8年後沙俄屈服:保證不犯了

乾隆對沙俄發動貿易戰,8年後沙俄屈服:保證不犯了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外蒙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的商人前往烏梁海進行游牧貿易,結果被沙俄的幾名搶劫犯搶走了貨物。庫倫商人立刻報告清政府,乾隆要求理藩院立刻著手處理。

中俄雙方在恰克圖對搶劫犯進行了會審,對於商人給予10倍於原貨物價值的賠償。然而,沙俄方面卻在沒有通知中方的情況下對搶劫犯釋放了。

對於沙俄的做法,乾隆非常憤怒決定第三次關閉恰克圖貿易給予懲罰。經過八年的禁運,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對此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乾隆對沙俄發動貿易戰,8年後沙俄屈服:保證不犯了

1.恰克圖貿易中的大黃貿易

恰克圖原屬中國,1728年(雍正六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恰克圖河作為中俄邊境的界限,恰克圖就此歸於沙俄。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中俄兩國簽訂條約後,中國和沙俄之間的貿易關係就產生了。《恰克圖條約》簽訂之後,中國開闢了互市貿易,兩國之間的貿易增長迅速。

因為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強大時期,當時的沙俄屬於「歐洲的棄兒」,在歐洲無法發展,只好向亞洲拓展,論國力之是屬於歐洲二三流之間的國家。因此,面對清朝的強大,他對於領土的慾望只得讓位於經濟利益,因為他需要皮毛——獺皮來腐蝕他的歐洲敵人們。

《恰克圖條約》簽訂後形成了「朝貢貿易」(國家間,我國認為是朝貢,沙俄可不理解朝貢是啥)和「互市貿易」(民間)。因為,中國重農思維較重,歷來就不重視朝貢貿易的經濟效益,所以,沙俄經過30年的探索對此已經很不重視了。相反,中國和沙俄兩國之間的民間貿易則非常發達。

大家都看過《喬家大院》,山西晉商前往的就是恰克圖。然而,恰克圖貿易卻在1731年到1792年間被廢止12次之多,關閉長達15年。俄方對此非常憤怒,因為,沙俄為此喪失了不少關稅。

乾隆對沙俄發動貿易戰,8年後沙俄屈服:保證不犯了

2.乾隆利用恰克圖貿易制衡沙俄

1744年,沙俄在恰克圖交換了價值高達28.75萬盧布的中國貨物,這些物資中有相當大一部分都出口到了奧斯曼以及歐洲,作為奢侈品腐蝕他的敵人們。而官方商隊從1730年到1744年,所帶的貨品不過10萬盧布,由此,恰克圖貿易對沙俄的重要性有多麼重大。

1755—1762年平均年貿易額為101萬盧布;1768—1778年平均每年貿易額為230萬盧布;1780—1785年平均每年貿易額為636萬盧布。由此對應的稅收總量為:1755-1762年22萬盧布,1768—1778年為42.5萬盧布,1780年—1785年為60萬盧布。稅率大約為十稅一。

1762—1768年;1778—1779年;1885—1892年,乾隆曾三次關閉恰克圖貿易應對沙俄對中國各種主權的侵犯。結合上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第三次關閉正值中俄兩國民間貿易非常興隆的時期,由此,沙俄政府也是獲利最多的時期。

那一時期的沙俄,除了稅收之外,各種對民間商人的剝削也並不少,所以,恰克圖貿易給沙俄帶去的好多稅收是底線。而且,中國與沙俄的貿易還有海商如廣州的貿易往來,由此可見,關閉恰克圖貿易必然極大地影響整個中俄的貿易。

為了加大沙俄方面的損失,乾隆還下令重點加強對大黃的禁運。中亞各民族、西北地區靠大黃交換沙俄的呢子和皮貨。為了大規模地對沙俄進行貿易,乾隆除了命令:中亞各政權(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等)、內外蒙古、陝甘、新疆外,還要求東北三省、直隸、山東、江西、閩浙、粵東等地區加入「貿易戰」。

乾隆對沙俄發動貿易戰,8年後沙俄屈服:保證不犯了

3.沙俄最終低頭認錯

恰克圖互市關閉了八年後,沙俄損失了大量的稅收。更重要的是,這些商品進入沙俄後,沙俄往往出口到歐洲,利用這些商品可以成倍地賺取歐洲的金錢。更重要地是,利用中國的奢侈品可以腐蝕沙俄的敵人。這點其實是沙俄最看重的。

例如1普特(16.3805公斤)買入價為12—15盧布,加上所有成本(如中介、損耗等)不過25盧布。進入沙俄後再轉賣給歐洲人為110盧布,僅此一項,沙俄政府就能收到每年15萬盧布。

為此,中俄方面在1792年簽訂了《恰克圖市約》,沙俄保證今後不會再發生違反《恰克圖條約》的事情發生。

兩國簽訂了新的條約後,恰克圖貿易的貿易額飛速增長。1792—1802年,貿易額增長了70%。從1802—1826年由820萬盧布增到1230萬盧布。

某國為禁止銅錢流出而搜查,我方水手寧可搜身也不願穿該國衣服

巴拿馬被西班牙美國殖民四百年簡史:老布希最不願意他出獄

清朝從來不是小政府,書吏和衙役的編製有數,無編人員卻無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劉伯溫、姚廣孝與建北京無關,元朝第一漢臣才是創建者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