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圓明園文物每次被拍賣,都撕扯著每個中國人的心……

圓明園文物每次被拍賣,都撕扯著每個中國人的心……

來源:瞭望智庫(ID:zhczyj)

作者:庫叔

3月末,傳出消息:圓明園流散文物、有三千年歷史的西周青銅器虎鎣[yíng]現身英國肯特郡,並將於4月拍賣,估價為人民幣百萬元以上。

其「主人」哈利·劉易斯·埃文斯曾參與1860年的侵華戰爭,在圓明園搶劫了許多文物。

隨後,有專家表示,這件虎鎣的身份仍存疑,尚不能下定論。

圓明園承載著中國人沉重的歷史情感,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每一件都牽動著國人的心。

文 | 庫叔

本文由瞭望智庫綜合。


1

命途多舛的十二獸首

在眾多的圓明園珍貴藏品中,

最為大眾熟知的莫過於「十二生肖獸首」。

現在圓明園展覽館陳列的仿製「十二生肖」銅像

它們原來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水法(噴泉)噴水的龍頭,

下面還對應著十二座人身。

當時,十二生肖對應著十二個時辰,

每到整點,相應的獸首口中就會噴水。

正午時,十二獸首齊發,分毫不差,

因此,被譽為「水力鍾」。

海晏堂十二生肖水法數字復原 數字圓明供圖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

將能拿走的寶物全部搶走,

拿不走的就肆意毀壞。

十二獸首被全部搶走,

配套的十二人身則不知去向,

很可能已經毀於侵略者之手。

如今,十二獸首的命運各不相同:

*馬首、豬首由「澳門賭王」何鴻燊出資搶救回國,

豬首被捐贈給中國保利藝術博物館;

*牛首、虎首、猴首由保利藝術博物館購得並收藏。

*鼠首、兔首由法國PPR集團董事長

弗朗索瓦-亨利?皮諾捐獻、送還中國,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龍首據說藏於中國台灣,

收藏者鑒於此前獸首拍賣的風波不斷,

暫不打算讓龍首露面;

*一位美籍華人曾買到一尊狗首銅像,

但是還未驗明正身;

*蛇首、羊首、雞首至今仍下落不明。


2

收藏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博物館

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

可能是世界上收藏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地方。

博物館坐落的巴黎楓丹白露宮,

原來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

1860年,這裡是當時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皇宮。

法國遠征軍統帥蒙托邦

將搶劫來最貴重的中國寶物獻給了歐仁妮皇后。

她專門建立了一個「中國館」,

收藏了侵略者搶走的3000多件圓明園文物。

她「別出心裁」地將一隻琺琅花瓶改造成了吊燈,

這件琺琅器被改造成了燭台。

2015年3月1日,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的中國館被竊,

竊賊在不到7分鐘時間內盜走了20件珍寶,

震驚了全世界。

被盜珍寶里有若干件圓明園舊藏,

其中,堪稱「鎮館之寶」的琺琅麒麟尤為顯眼。

這是歐仁妮最喜愛的物件,

經常被她置於枕邊。

它通體填海藍琺琅為底,掐銅絲做鱗紋,

並以寶藍琺琅點綴,頸部飾以綠鬃,

眉毛鬍鬚皆外展鎏金,

代表了乾隆時期該類工藝品製作的最高水平。

中國圓明園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

稱其造型和品質「獨一無二」。

其實,這個琺琅麒麟還有一位「孿生兄弟」。

流落英國後,於1989年由倫敦一家古董店轉讓,

現藏於一名台灣收藏家手中。

兩件麒麟從尺寸到細節幾乎完全一致,

只不過分別是右前、左前爪前探。

這對「兄弟」為何被分隔在英吉利海峽兩岸?

原來,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

有個「分贓協議」

——公平均分,

於是,英國一件,法國一件。

同時失竊的圓明園文物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

是藏傳佛教象徵宇宙和世界結構的最貴重法器,

也是一件無價之寶。

現藏於楓丹白露博物的圓明園精品文物還有很多。

藏傳佛教一組五件琺琅法器

金編鐘

銅龍

仿商香爐

玉女筆托

玉屏風


3

英國收藏達人的「中國房」

阿爾弗雷德·莫里森,

這位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首富之子,

是個酷愛收藏文玩的「富二代」。

得知英法聯軍運回中國文物後,

他立即聯繫從軍人員,

買到了大量圓明園珍寶。

之後,莫里森特意聘請建築大師

在他的私邸「放山居」(Fonthill)

建了一間「中國房」,

用於陳列圓明園藏品。

他還為每件文物製作了標籤。

莫里森由此成為最大的圓明園珍寶藏家,

家族收藏延續了150年。

進入21世紀,放山居所藏圓明園珍寶陸續面世。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說:

放山居舊藏每次露面都引起轟動,

全世界的藏家及行家都蜂擁而至,一搏高下。

事實也的確如此,

放山居藏品堪稱拍場上「天價紀錄製造者」,

甚至成為「圓明園流散文物」的代名詞。

2010年10月7日下午,

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

放山居收藏的一樽乾隆御制《萬壽連延》大吉葫蘆瓶,

以2.5266億港元的價格成交,

一舉創下了中國瓷器世界最高成交紀錄。

當年12月1日,

來自放山居的圓明園文物、

一對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琅雙鶴香爐,

又拍出1.2946億港元的高價,

打破了掐絲琺琅器成交額紀錄!

這對香爐是乾隆做皇子時送給父親雍正的生日賀禮,

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

代表了雍正時期的高規格工藝水準。

這對絕無僅有的仙鶴香爐,

也是阿爾弗雷德·莫里森的愛物。

他曾邀請著名畫家畫了一張

自己與香爐的「合影」。

另一件放山居藏品、

清嘉慶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

成交價高達9026萬港元,

刷新了嘉慶年間產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

而這件清乾隆御制粉紅地粉彩軋道蝴蝶瓶,

以各色琺琅描繪出形態各異的蝴蝶,

在傳世的乾隆御制瓷器中,

這種型器僅此一件。

在1971年放山居專場拍賣中,

它以4000美元的價格成交;

37年後,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

它的成交價竟然達到4690萬港元!

2014年10月,

放山居藏御制粉青釉浮雕龍紋罐,

成交價為7400多萬人民幣!

在2015年的保利春季拍賣會上,

三件圓明園流散文物

「放山居舊藏瑰世三珍」悉數登場。

這三件文物,

都是乾隆御制器物,

為清代宮廷藝術品的典型作品,

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

乾隆松石綠地粉彩描金纏枝蓮卷缸

乾隆銅胎掐絲琺琅獸面紋尊

乾隆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水仙盆


4

最頂級珍品還有很多

在那場浩劫中,無數真品漂洋過海。

《圓明園四十景圖》

乾隆初年,宮廷畫師耗時十餘年,

描繪了當時圓明園主要景觀,

不僅畫工精美,

也是研究圓明園最重要的圖像資料。

1860年,法軍上校杜潘將它帶到法國。

幾經流轉,最終被法國國家圖書館買下,保存至今。

這不是一件普通的鎧甲。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張畫像,

這是義大利畫師郎世寧繪製的

《乾隆大閱圖》之《列陣》。

畫卷上乾隆皇帝身著的這身甲胄,

目前就收藏於法國巴黎兵器博物館。

一整套甲衣做工考究,

分上衣、下裳、護肩、護腋、袖、襠等,

紋飾上為明黃緞綉五彩朵雲、金龍紋,

下為海水江崖圖案,月白綢緞做里,

兩袖用金絲條編織,袖口月白緞綉金龍。

這隻流散英國的圓明園文物

——金甌永固杯,

你可能在故宮藏品中看到過它的形象。

乾隆年間至嘉慶初年,

清廷一共製作了四件金甌永固杯,

寓意「江山永固」。

乾隆皇帝極其重視金甌永固杯的製作

親自到造辦處督工,

每道工序都要經過他本人反覆閱查,

可謂精品中的精品。

現在一隻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隻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而另外的兩隻,一金一銅,

原藏圓明園,

目前藏於英國華萊士典藏博物館。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

主要集中於金銀珠寶,

一些書畫珍品幸免於難。

《照夜白圖》

這幅畫是唐代著名畫家韓干所作,

繪製內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愛駒「照夜白」。

畫卷原本藏於圓明園淳化軒,

咸豐帝曾將其賞賜給恭親王奕訢,

後來幾番流離被美國人得到,

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這幅《駿骨圖》是南宋詩人、畫家龔開所作,

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幅「瘦馬圖」。

它原藏淳化軒,

後遭侵略者掠走,

最終流轉到日本,

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院。

此外,

原藏於圓明園文源閣的四庫全書版本,

經搶掠損壞所剩的散本也流落到日本,

現藏於日本東洋文庫。

圓明園文物《自書詩》卷,

為北宋書法家王詵所書。

書法風格痛快淋漓、鋒芒畢露,

卷上有乾隆皇帝等多任收藏者的印章,

堪稱一代名作。

《自書詩》在浩劫後流落民間,

清廷找回此卷,

幾經賞賜流轉,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海峽對岸的台北故宮博物院,

同樣藏有圓明園文物中的稀世珍品,

蘇軾的代表作《寒食帖》卷就藏於此。

當年,這幅名作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後流轉到日本,

又在二戰期間美軍的轟炸中再次得以倖免;

上世紀40年代,民國政府將此帖高價贖回,

千年國寶終於回歸故里。

圓明園與這些中華文化瑰寶,

承載著我們深重的民族感情,

時時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

——我們不忘歷史,

不是糾結於過去,

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部分由劉陽先生、北京數字圓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提供,特此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發文電過多!要材料太急!《人民日報》為何這般狠批「文山會海」
6大投資誤區害人不淺:黃金回報率極低,一毛錢股票並不便宜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