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言外有意,李商隱的兩首詠柳詩全文無柳,卻句句寫柳

言外有意,李商隱的兩首詠柳詩全文無柳,卻句句寫柳

柳樹在古代詩詞里是常見的意象,因為柳字與留字音同字異,所以古人就用柳借代,抒發自己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著名的告別詩《春夜洛城聞笛》里就寫道,「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裡的柳就是表達一種離別時難捨難分的心情。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兩首詩,雖是寫柳,卻全文無一處有柳字,但我們認真閱讀,卻發現它每一句都在寫柳,而且可以進一步借代去寫人,李商隱真是詩壇奇葩。

原文:《贈柳》 李商隱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第一首詩作者純用白描,仔細賞析,詩句既是寫柳又像是在寫人,我們腦海中彷彿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

你聽他說,長安章台街上柳枝垂拂繁茂,楚國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在蹁躚起舞。迷人的柳色延伸到橋邊,就要被橋隔斷,我的心也緊隨不舍。你怎麼忍心啊,那如雪的柳絮飄浮著,飛舞在青樓酒旗之間。

李商隱想像力豐富,從長安街聯想到楚都,又從柳枝的飄擺幻象到美麗的舞女,讓我們的視覺受到不斷的衝擊,從湖邊、橋頭,再到青樓酒巷,終於完整地表現了柳樹在詩人內心中的所有意象。

第二首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溯它在春天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現實中的柳樹上來。

作者繪聲繪色地寫道,曾經追逐東風,你猶如仕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遊玩。怎麼會到深秋的季節,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看來詩人非常惋惜春天的離去,彷彿深深地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之中,但又覺得沒有其它的方式可以宣洩,於是就藉助柳樹的顏色、形態等變化表達一種落寞的感覺。

第一首詩里「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很有深意,淺顯地理解,就是朋友告別時,遠遠地送到了橋頭,但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朋友到了長堤的另一頭,雖然看不見了,自己的心彷彿一直跟隨著對方,腦海中也一直回蕩著朋友過去的音容笑貌。

如果引申了理解,意相隨可以是弟子對師長的追隨,即使遠離身邊,也會牢記使命和初心,心意相通;或者對一種理念或信仰的不懈追求,即使遠隔萬水千山,困難重重,也無法泯滅心中的烈火。

第二首詩中「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明的是寫柳樹在春天時生機盎然,舞姿優美,被人讚歎,到了秋天卻快熬不住凄風冷雨,又有秋蟬不斷地鳴叫攪擾,真是苦不堪言。正如李商隱另一首詩里描述的,「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詩人借寫柳樹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實環境的不滿,表達自己苦悶的心情。但我們再仔細品來,也可以將這句話引申開來,現實中很多人和事看起來很糟糕,其實他們也許曾經有過輝煌,也在內心中珍惜著對往事的美好回憶,所以我們不能以表象來推測內在。

美和丑,善與惡,真和假有時只是瞬間或一層窗戶紙,只是我們喜歡看到的總是眼前和現實存在,正所謂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的一首浣溪沙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魯迅小說中那些精彩的描寫片段,幽默且發人深省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