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吾將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倫

吾將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倫

文/賈來生

乾隆二十年,劉一明回到了龕谷峽。

樊老人問劉一明:「這兩年你都去了哪裡,你的丹道功夫有什麼長進嗎?」

父母在,不遠遊(資料圖)

劉一明細述了他雲遊龍鳳山和開龍山,途中遇到父親以及回鞏昌之家的事情。劉一明對師父實話實說,可樊老人認為劉一明塵緣未決,有點不高興:「一個人孝養父母的責任不能不盡啊!你既然去了如何又回了呢?」意思是要劉一明回家去孝順父母。

劉一明聽了,趕緊解釋道:「人間世事,變化無常。父母親情,固然天責,但是,我的求道之心是堅決的,修道煉養才是我人生之本。師父,只是我一直不得要訣,內丹功法不能進步,難以更上層樓,這又該如何辦呢?」

劉一明對師父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期待老人能賜以教誨,在修道煉養中立竿見影。樊老人沉呤了一下,說道:「一明,你正道直行,勇猛精進,慕道心切,為師是知道的。

我相信你的品行,今天,我就把幾十年來修鍊所得的保身之術傳給你,希望你日後能成就道業,光耀道門。我說完了,你就先回家去,先盡了人倫孝道的責任,再慢慢的潛心練習,你看如何?」

成就道業(資料圖)

劉一明心中大喜,說道:「謝謝師父的恩德!尊師之言,一明我怎敢不從!」

樊老人說道:「人們常常說烏龜長壽,烏龜能活千載有餘,原因就是烏龜能潛伏著慢慢的吸氣和吐氣,讓氣緩緩地吸進和吐出。人們如果能像烏龜一樣呼吸,定能延長壽命。這叫靈龜養氣之功,是一個人修鍊時調節運氣的基礎。我今天就把整個過程和關鍵的秘訣傳授給你。」

說完,老人看著周圍無人,就親自給劉一明演示了吐納的過程,秘授了口訣。然後老人叮囑道:「得了手,閉了口,千萬不可輕易泄露。如果輕易泄露,老君是要懲罰你的。」

靈龜養氣(資料圖)

劉一明得了秘訣,心中高興,遵照師父的叮囑,很快就回到了山西曲沃的老家。

一路上,劉一明想到自己以前也知道靈龜養氣之法,可是那時自己墜入了「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硃砂,白金黑錫,坎男離女」的文字怪圈,卻並不知道從氣流的強弱控制以及運氣的部位考慮。

中國古代社會的技藝傳承,常常有門戶觀念。有些徒弟跟師傅學了大半生,還是空手而歸,這也實屬平常。至於道門丹法的傳承,一方面派系眾多,另一方面各門各派又秘而不宣。

一些丹道典籍,總是借用比喻象徵的手法,籠籠統統,含蓄迷糊,讓人無法洞察其真。正如張伯端所說:

「今之學者,有取鉛汞為二氣,指藏府為五行,分心腎為坎離,以肝肺為龍虎,用神氣為子母,執津液為鉛汞。不識浮沉,寧分主客?何異認他財為己物,呼別姓為親兒。又豈知金木相剋之幽微,陰陽互用之奧妙?是皆日月失道,鉛汞異爐,慾望結成還丹,不亦遠乎!」

紫陽真人張伯端(資料圖)

紫陽真人的意思就是說,由於丹經常常使用比喻,晦澀難懂,很多學者把比喻所實指的概念的對應關係都搞錯了。

於是,這些人既談不上能分出主次,更談不上了解金木陰陽五行的奧妙。其結果就是丹道理論南轅北轍,離開真道越行越遠。

道教修練功法不只是一種理論修養,而且是一種操作實踐。光是閱讀經典,沒有名師指點,一旦誤入畸境,就會走火入魔。輕則致殘,重則亡命。因而,劉一明心中更加感激樊老人能把秘訣親口傳授給他。

回到家裡,劉一明除了侍奉母親,照顧妻兒外,每當夜深人靜、無人打擾的時候,他都會堅持煉功。

他挑選了一間靜謐的房子,白天仔細閱讀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葛洪的《抱撲子·金丹篇》,陶弘景的《合丹藥諸法式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諸要》、《煉化雜術》等丹經著作。晚上則加緊煉功,潛心操作,謹慎把握氣流火候。

經過對證丹經和實踐操作,劉一明發現樊老人所述的功法確實比他之前修的清靜功要高深許多,效果也頗明顯。

修鍊時間長了,劉一明也達到了「雖千萬人在前,不能妨其事;雖終日應事接物,不能亂其心」的極靜境界。

御白鶴兮駕龍鱗,游太虛兮謁仙君,錄天圖兮號真人(資料圖)

不過,樊老人所授的也只是全形之道,並非延命之術,還達不到魏伯陽所說的「御白鶴兮駕龍鱗,游太虛兮謁仙君,錄天圖兮號真人」的美好境界。

過了一年,即乾隆二十一年,劉一明第三次來到了龕谷峽,再次向老人求教丹道的一些細微而重要的地方。老人又給他講了葯為精氣神,氣分先後天,先天精氣神是內葯,後天精氣神是外葯等道理。

老人強調葯雖然是從外界吸收來的,但丹卻是自己內在煉製的。末了,老人給他講道:「丹道煉養就是從後天回返先天。先天之氣是從道中來的,無形無象,恍兮惚兮。《道經》說有生於無,所以先天祖氣自虛無中來。你要,細心體察。當然,細心窮理丹道之術,仍然必須先盡人事。

劉一明對此似懂非懂,內心的疑團並未冰消,只得怏怏而回山西老家。那一年,祖師二十三歲。

未完待續……

(編輯:柯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一年春色又楊花:清明、上巳時節的習俗流變
指南針是怎樣被發明的?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