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湖南日報記者 姜鴻麗

清明節前夕,李樹舉驅車50多公里,來到位於石門縣蒙泉鎮潘家鋪村的豐瑞樂家庭農場,指導春季生產。「春季柑橘主要是剪枝,剪密生枝、病蟲枝和枯枝,不能盲目短剪,剪不好就會減產啊!」李樹舉一邊查看柑橘生長情況,一邊向農場負責人黃雲華傳授技術。

「這片橘園是去年進行了改造的,有100多畝。今年,要建設400畝特色柑橘基地。」李樹舉是這裡的「常客」,對情況了如指掌。

今年53歲的李樹舉皮膚黝黑、身材結實、笑容憨厚,是常德市農林科研院經濟作物所所長,當地首屈一指的果樹專家。

李樹舉曾在美國研修6年,但身上仍帶著厚重的泥土氣息。多年來,他心無旁騖,研究草莓、桃子、柑橘、馬鈴薯、朝鮮薊……「如果深耕你擅長的柑橘,進行專項研究,成果可能更大,名利雙收,為啥要把自己搞成一個『雜家』呢?」有人問李樹舉。李樹舉說:「我自己不需要什麼名利,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為了讓農民種好草莓,李樹舉曾用3年時間,收集草莓種質資源26份,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讓種植戶收益倍增;為了繁殖野生葡萄,他跋山涉水,最終在一個山洞口發現了野生葡萄;為了篩選柑橘特色品種,他埋頭研究數年,從2萬多株幼苗中層層篩選……

「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特色產業會發展成為常德鄉村振興支柱產業。這裡種植的特早熟柑橘,可以提前1個月上市,現在推廣了3萬多畝。」李樹舉指著長勢良好的橘園說,經濟作物所這幾年專註於地方特色良種的培育和研究,在「特」字上做文章。

2013年秋,一次到臨澧,李樹舉發現一棵柚子樹長得好,摘下一個柚子一嘗,水分足、口感好、甜分足。他立即剪枝、調查,一戶一戶走訪,最終在臨澧縣烽火鄉農戶徐德亮家找到了種樹。李樹舉將它命名為「香水柚」,並以此為基礎培育常德特色香柚品牌。他動員徐德亮家栽種了50畝香水柚,去年掛果1500多公斤。

李樹舉還是武陵山片區扶貧規劃產業——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常德綜合試驗站站長,他結合武陵山區產業扶貧,利用稻薯輪作,選育出適合南方冬閑田種植的馬鈴薯特色品種,在豐瑞樂家庭農場建起了近1900畝「馬鈴薯+中稻」高產高效示範基地,馬鈴薯畝產達到2600公斤。李樹舉因此被評為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李樹舉堅持科技興農,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他沒有止步,仍穿梭在田間地頭。「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振興鄉村需要發展產業,發展產業需要科技支撐。我們將繼續圍繞培育地方特色品種做文章,幫助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為振興鄉村作貢獻。」李樹舉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日報 的精彩文章:

從製藥大國邁向製藥強國
將執行載人空間站發射任務

TAG:湖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