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細思極恐的塔比星 KIC 8462852

細思極恐的塔比星 KIC 8462852

編號 KIC 8462852的恆星,也就是塔比之星( Tabby』s star) ,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有1480光年。光變曲線與眾不同而引人注目,它的亮度不穩定地下降高達 22%,並且那裡沒有行星做周期性的軌道運行,只有一堆不規則、找不到特定模式遮光的形狀。2017年5月19日,KIC 8462852的光度再次如期下降。

KIC 8462852位於天鵝座,在天空中大約是明亮的天津四(天鵝座α星)和天津二(天鵝座δ星)中間,NGC 6866星團東北邊。雖然距離星團不遠,但他們是完全不相關的,該恆星距離太陽比距離星團要近。該星的視星等為11.7,因此無法用肉眼看到,需要在沒有光害的夜晚用5英寸望遠鏡觀察。

為什麼說細思極恐?

根據克普勒望遠鏡觀察到的光度資料顯示,該星的亮度有數個非周期性的驟降,而且每次降低的強度是不一致的。另外還有2個大驟降約每750天會發生一次。這樣的強度和非周期變化令科學家相當困惑。如果有大量小型物體以「密集隊形」環繞該恆星,那麼產生的結果就會和克普勒觀察的資料一致

第一次主要驟降遮蓋了該恆星15%的亮度,另一次則造成22%的下降。相比之下,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只會造成這顆恆星亮度下降1%,這並不表示一顆行星就可以遮擋恆星的光,而是某個寬度有恆星一半的物體,換做KIC 8462852的話,至少有33顆木星(塔比星比太陽大1.5倍)整齊劃一地串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型的行星屏風,然後規律圍繞其母星旋轉,這可能嗎?這簡直不可思議。KIC 8462852並非變星,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幅的變化?

所以對於事實的猜測,還有以下幾種:

假說1:著名的戴森球假說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如此高度的文明程度勢必已遠超人類。至少是Ⅱ型文明才能搞定。

Ⅰ型文明

(包括我們在內)是已經發展到以下水平的那些文明:他們能夠開發利用自己棲息的那個世界的自然資源。(人類目前為0.7級,未達Ⅰ型文明)

Ⅱ型文明

應該能夠建造像戴森球那樣的東西,並且能夠處理他們那個恆星的全部能量輸出。文明發展到這個水平幾乎可以肯定有能力進行星際旅行。這樣的文明也許已經研究出使物體運動速度超過光速的方法。一種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文化要比我們先進幾千年甚至於幾萬年。

Ⅲ型文明

領先我們成百上千萬年,並且已經掌握利用它們星系的全部資源的技術,這種能力對我們說來就像是屬於上帝卻又在物理定律允許的範圍內。在宇宙的意義上,這不過是一種生命形式之開始進化相對來說比我們稍早一些而已。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生命似乎具有神明一般的力量,其實,他們也是在某顆遙遠的行星上,在單細胞有機體的泥漿里形成的。只不過他們發展的時間比我們更長而已。

假說2:星際塵埃

來自周遭恆星的重力可能造成該星的歐特雲里的彗星朝該星墜落。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是,距離該星132× 10千米(885天文單位)確實有一顆紅矮星存在。但是,來自歐特雲的彗星雲氣被重力擾動後,以橢圓形軌道近距離繞行恆星,並且有足夠的數量造成該星22%的亮度下降,然而這個想法飽受質疑。理由是這樣的恆星會有特定的紅外輻射,但KIC8462852不是這樣。其他的種種跡象也都顯示KIC 8462852並不是一顆年輕恆星:它是一顆成年的F型恆星,有太陽的1.5倍大。這種可能性是極低的。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線探測衛星(WISE)在2009到2011年間曾對那顆恆星進行過觀測,並沒有任何數據顯示那邊發生過行星碰撞。隨後,「開普勒」的觀測就開始了,二者的時間間隔很短。在如此短的間隔里恰好發生了行星碰撞,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開普勒」必須是在對的時候看到了對的地方,才會剛剛好看到一大批彗星從恆星前面經過。

假說3:行星碰撞假說

目前已經對該星進行了高解析度的光譜儀和影像觀察,也透過西班牙的北歐光學望遠鏡進行了光譜能量分布分析。如果這些環繞恆星的物體之間發生碰撞,那麼應該會產生溫暖的塵埃,並發出紅外線光,但是目前並沒有觀察到任何超量的紅外線能量,顯然行星碰撞說也不站不住腳。

其他假說種種:

其他解釋居然還有說是因為儀器/資料的錯誤、易變的Be星(光譜中出現氫的巴耳末發射線,光度級為Ⅱ—Ⅴ)、宇宙塵、伴星、具備原行星盤的年輕恆星、或是一系列具備環型結構的巨大行星。目前來說,塵埃,宇宙彗星群,星際氣體的假說成立可能性都非常之低。

天文學家探究其中原因,初時以為這些光波動,只是數據回傳錯誤,又或是小行星解體碎片,甚至是太空船活動干擾所致,但說法一一被推翻。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天文學家賴特(JasonWright)更大膽假設,認為有外星文明正蠢蠢欲動,偷取恆星的能量輸出,建造巨大的建築群。

Tabetha Boyajian

賴特續指:「要作存在外星人這個推論,應該留待最後方提出,但這些(證據)確實像是人類期望已久的外星文明活動」。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博耶贊(TabethaBoyajian)亦指,此情況非常罕有,她亦相信這些光波動與外星文明有關。一系列的光波動目前仍然無法解釋,耶魯大學科學家Tabetha Boyajian同樣指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恆星信號,以為是探測器出現錯誤。但是檢查之後,也沒有發現問題,因此這個信號可能是真實的。如果這顆恆星被外星人利用,那麼其周圍會布滿各種軌道建築,以最大限度汲取光能。這就會導致恆星亮度發生改變,下降到原來20%的水平。該現象發現於2011年,每次活動呈現周期性,大約5至80天,這段光變曲線與其他恆星有所差別。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等機構也在推進地外文明搜尋,目前科學家建議我們應該尋找恆星周圍的人造建築。因為高級文明需要使用大量的能量,恆星上取之不盡的能量是可開採的。如果某個恆星系統被先進的外星文明殖民,那麼會產生大量的中紅外波長信號,由此可發現外星文明。

由此看來,我們更該支持哪種假說呢?若是懸而未決,那就讓拖鞋再飛一會兒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Quora:令人不安的郵件
上升的海平面:這些地方已經被海淹沒了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