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頓:「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是自謙,好奇才是成功的秘訣

牛頓:「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是自謙,好奇才是成功的秘訣

把一首心曲獻給他——

為感動世界的人寫頒獎辭

第二十九位人物:

牛頓

物理學界,總是充滿著神奇——

公元1642年,義大利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逝世。好似接力一般,同年,英國偉大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誕生。

牛頓的好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這樣生動地描述牛頓的人生意義——

自然和自然規律隱沒在黑暗中。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片光明。

牛頓回眸自己的人生之旅時,則說:我好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二百年過去了,讓我們想像:沙灘上有一個孩子,睜著一雙星子般的眼睛。

像許多男孩子一樣,少年牛頓對機械模型很感興趣。他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會自動滴水的水鍾、掛著小燈的風箏、能摺疊的提燈。

家裡的牆角窗台上,到處是他刻畫的日晷,他隨時查看日影的移動。

他對幾何學很痴迷,對哥白尼、伽利略說的話,更是充滿了疑問和好奇。

在牛頓所處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是上帝在治理萬物。牛頓就學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更是一個塗滿濃厚宗教色彩的地方。所謂「三一」,是指基督教教義的聖父(上帝)、聖子(耶穌)、聖靈「三位一體」。

即使是像伽利略這樣偉大的科學巨匠,晚年也受到來自羅馬教廷的迫害,可見神學的盛行。初入科學世界的牛頓,並未刻意超越神學的束縛。然而,「神話故事」對於一個求知慾旺盛的孩子來說,更能夠助燃好奇的星火,讓他產生揭開世界神秘的面紗的慾望。

比如,為什麼有時候在太陽光束中能看到彩色的光帶?太陽光究竟是什麼顏色的?或許,這樣的問題,在人們的熟視中算不上問題,但卻總是在他的腦海中泛起。

為了能看清光的顏色,他專門找來一把鑽,用鑽的尖端擠壓眼球,這樣就能看到白色、黑色、彩色的光環。他的眼睛差一點失明,曾經有三天,眼睛看不到任何東西。

但好奇依舊在他的心中飄蕩。

一天,燦爛的陽光透過窗子照進來,恰巧投射到他準備做實驗的三稜鏡上,地上出現了紅、黃、藍等交織的彩色光帶,這個意外令他欣喜若狂。他由太陽這意味深長的一瞥,明白太陽光果然是彩色的。

但現象,遠不能說明道理。他開始嚴謹地設計實驗,將三稜鏡用支架固定。用硬紙板做光屏,調整入射角度,反覆試驗,詳細記錄數據,不斷總結規律。終於,他得出結論,原來那看似純潔的太陽光,其實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

後來,他又把一個磨得很精細、曲率半徑較大的凸透鏡的凸面,壓在一個十分光潔的平面玻璃上。白光照射下,可以看到中心的接觸點是一個暗點,而周圍則是明暗相間的同心圓圈。後人把這一現象稱為「牛頓環」。牛頓的這一實驗,證明了光的運動性質。

不久,他又把目光投向渺遠的宇宙。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延伸了他的目光,但他發現,望遠鏡中所觀察到的物像周圍,總有一個彩色的光圈。於是,他反覆實驗,最後巧妙地在目鏡和物鏡之間,加入了一個傾斜的平面鏡,這樣,物象周圍的光圈不見了,並且同樣長度的望遠鏡,觀測的距離卻可以更遠。一個折射式的望遠鏡由此製作完成。直至今日,眾多的天文愛好者眺望星空,還在使用著牛頓的這一發明。

牛頓的探索,從不止步於觀測,他不滿足於問題的表面。伽利略曾說: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牛頓在好奇心的趨使下,要通過計算,用量化破解自然規律。

在研究透鏡的反射規律的時候,以及測算宇宙行星運動面積的過程中,牛頓發現已有的幾何、數學知識的局限性,他用盡了解析幾何、無窮級數等理論,都無法解決物理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他了解到古希臘求解無窮小問題的種種特殊方法,令他眼前一亮,他嘗試引入「流量」、「差率」、「變率」等概念,使物理學中的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後來,他又用二項式展開定理,發現了無窮級數,並且順利地計算出面積、積分、解方程。

牛頓在數學方面的獨創性的探索,彷彿是破解了世界的語言,在真理海洋深處撿拾到的寶貝,讓他意外,讓他驚喜。

與前面的一些收穫相比,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力學定律發現,意義更為重大,因為這些定律是宇宙的「密碼」。

從1679年開始,牛頓專註於力學研究。他常常足不出戶,每天工作在18小時以上。

藉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反覆觀察計算,1687年,他終於完成了《自然科學中的數學原理》這一划時代的著作。

在這部500多頁的書中,他系統地闡述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大定律和揭示天體運動規律的萬有引力定律。這些有理有據的推算,讓人們的看到了世界的科學本質,也讓人們看到了用科學解釋科學世界的科學方法。

牛頓拾到的這幾顆碩大珍珠,被鑲嵌到了我們的物理課本上,也讓牛頓的名字光耀歷史。

牛頓由此後來被授予爵士稱號,並且擔任英國皇家科學院院長。

有人提到牛頓曾經迷戀鍊金術。其實,這也是一次童心「大爆炸」。

少年時代,牛頓曾經在一位藥劑師的鄰居家中,看到他配藥製藥的過程,不同物質混合一起,即產生其他物質,這樣的神奇的事情,他一生都不會忘記。

他所處的時代,鍊金術盛行。「煉金」實際就是化學實驗。他接觸了英格蘭大量的鍊金術方面的書籍,於是他產生衝動,夢想將鉛百鍊成金。

他像一個沉醉於化學實驗的中學生一樣,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不停在稱量、加熱、分析,甚至用舌頭品嘗。

雖然預想並沒有實現,但結果還是有的,催生了現代化學學科的誕生。

牛頓晚年,還擔任過英國皇家鑄幣廠的監管。他像「包青天」一樣,嫉惡如仇,嚴懲過幾個假幣製造者。

在經濟上,他首次提出了金本位制度。

就這樣,這位終身未娶,性格羞怯的男人,被後人尊稱為「物理學之父」,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直到今天,人造地球衛星、火箭、宇宙飛船的發射升空和運行軌道的計算,都仍以這作為理論根據。

更為重要的意義,是他以科學精神,將人們帶入了一個科學認識的時代。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將一首心曲獻給感動世界的人,

我為牛頓奉上的頒獎辭是——

澄澈的雙眸,穿越了宇宙。稚嫩的手,抖落了上帝的面紗。一顆赤子心,寫滿了定理和公式,那是天地的「密碼」。從此,人類變得聰慧,世界變得親切,人類與世界相擁和諧。

你的呢?

我是有底線的@語岩文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岩文志 的精彩文章:

故宮展出的文物,不足總數的2%——聽「段子手「單霽翔講故宮前世今生

TAG:語岩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