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將所有「S級檔案」外國人驅逐出境?法國反恐監視檔案究竟如何保護民眾

將所有「S級檔案」外國人驅逐出境?法國反恐監視檔案究竟如何保護民眾

法國不同名號的反恐檔案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又是如何運作的?

就在法國政府推出60條預防恐怖主義行動的反恐新措施一個月後,3月23日,法國南部奧德省小城特雷布發生恐怖襲擊,造成3名平民和1名警察死亡。

據悉,發動恐襲的拉多安·拉科蒂姆曾被列入「S」級監視檔案黑名單和「預防恐怖主義性質極端化行動」監視檔案(FSPRT),不禁在全國引發有關對這些不同名單上「危險」人物監視是否有效的爭議。究竟這些不同名號的檔案有什麼區別,它們又是如何運作的?

拉多安·拉科蒂姆

FSPRT檔案

檔案目標群:宗教極端分子

「預防恐怖主義性質極端化行動」監視檔案(FSPRT)設立於2015年3月,有關資料庫中收集了被懷疑有危害國家安全傾向的宗教極端分子的名冊資料。根據內政部最新公布數據,名單上約有2萬人。

這些人根據威脅程度被分為幾類:監禁(cl?turé)、重點監視(pris en compte)、監視(en veille)和其他。

屬於威脅性最大的約4000人名列「榜首」,他們被認為最有可能採取恐怖行動,因此這些人被視為「作戰目標」,受到內政部下屬國內安全總局(DGSI)的密切監視。通常,這些人都是司法訴訟的對象,很多已鋃鐺入獄。此次發動恐襲的拉科蒂姆從2015年起被列入這一檔案,而且正是屬於最危險級別。

絕大多數名單人員(近1.1萬)屬於「重點監視」類別,由法國境內情報總局(SCRT)監視。小部分屬於監視(en veille)類別,代表這類人群已幾乎沒有威脅,但仍必須在名單上保留5年時間,他們由地方司法警察、憲兵或巴黎情報部門監管。

目前,FSPRT檔案名冊人數中95%為成年人,但也有約1000名未成年人被記入「黑名單」,男性佔到檔案總人數的3/4。

檔案記錄了什麼內容?

檔案記錄的信息包括目標對象的身份、地理位置、犯罪記錄和精神狀況等。此外,目標對象與其他極端分子可能產生的聯繫也會被記錄在案。

被記入FSPRT檔案的極端分子不能在公共交通等敏感部門工作,如法國國營鐵路公司(SNCF)和巴黎公共交通公司(RATP)都被要求辭退列入FSPRT名單的工作人員或為他們重新安排工作。

FSPRT檔案內的龐大數據由法國反恐協調局(Uclat)管理。反恐協調局創立於1984年,隸屬於國家警察總局(DGPN)。2014年起,反恐協調局的主要工作為集中法國和國外情報以協調反恐行動,它是反恐工作中相當重要的機構,還負責監管從伊拉克、敘利亞戰區「迴流」法國的人員信息。2018年2月起,反恐協調局局長由內政部長科隆的親信Amin Boutaghane擔任。

檔案情報從哪獲取?

FSPRT檔案情報來源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由負責各省安全事務的機構(警察局、憲兵隊、司法機構等)組成的安全參謀部提供的情報;二是來自法國預防和援助激進化中心(CNAPR)的信息,該中心從2014年4月起開通綠色專線(0800 005 696),每周一至周五接受有關極端化分子的舉報電話。

根據2017年參議員一份關於去激進化政策的報告,法國預防和援助激進化中心(CNAPR)於2014年4月29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間共接到5萬多電話,登記了5723條線索。

法國各省監視小組會分析這些登記在FSPRT檔案上的信息,如有必要,他們會告知警察局和司法部門,以組織相關行動。

FPR通緝人員檔案與「S」級監視檔案

檔案目標群:法國行政部門或司法部門通緝人員

「通緝人員檔案」(FPR)設立於1969年5月15日,登記的是法國行政部門或司法部門通緝人員,該檔案建立的初衷是便於法國警局和憲兵隊依照司法、軍事或行政機構的要求進行搜查。

「通緝人員檔案」(FPR)覆蓋多個類別人員,如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M」級)、在逃犯(「V」級),以及禁止出境者(「IT」級)。「S」級監視檔案就是法國「通緝人員檔案」(FPR)下的一個類別。2010年時,「通緝人員檔案」(FPR)名冊上有超過40萬人。

「S」級監視檔案中的「S」是「國家安全」(S?reté de l"état)的簡稱,國內安全總局(DGSI)單位每天負責更新「S」級檔案庫。在冷戰時期,政府憑藉這份檔案得以監視間諜、東歐國家外交官及其親屬、大使館工作人員等,因為這些人常被委任為其國家提供情報。

如今,「S」級監視檔案中除了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還包括極左、極右分子、足球流氓或遊行暴力破壞分子(Black blols)。根據《世界報》資料,2016年,約有2萬人名列「S」級監視檔案,其中近12000人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有關,這些人不一定身在法國,也不一定是法國人。「S」級監視檔案的目的主要為了監察名單上人員的出行和行動。根據這份名單還可以拒絕相關人員擔任某些公共部門職位。

「S」級監視檔案記錄內容

「S」級監視檔案分成S1至S16總共16個級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級別的區分並不是用來表示監視對象的危險程度,而是提示警方遇到嫌犯時應採取何種行動,例如S14是從伊拉克或敘利亞迴流的「聖戰分子」。

同一人可能同時被列入不同的級別。某些「S」級監控對象可能會被跟蹤或監聽,雖然這一監視狀態不是連續和持續的。「S」級檔案每年會更新一次。

FIJAIT資料庫

資料庫目標群:被宣判涉恐人員

恐怖主義犯罪分子資料庫(FIJAIT)設立於2016年,記錄了被宣判為恐怖主義或涉及恐怖主義並被禁止出境人員,涉及恐怖主義但因被診斷有精神問題而免於刑罰者也被記錄在內。這一資料庫的建立主要為了搜集恐怖主義舊犯信息,以防止其再次犯罪。名單上人員更換地址或出國都必須申報。

資料庫記錄什麼內容?

資料庫記錄了人員身份、地址、處境記錄、犯罪性質等信息,如果對象是成年人,這些記錄會被保存20年,如果是未成年人則是10年。很多公共服務部門可以查詢恐怖主義犯罪分子資料庫(FIJAIT),比如司法當局、情報部門、部分行政部門、市長和地方政府機構最高負責人。這一資料庫比「S」級監視檔案信息開放度高,後者因為司法原因,行政部門很難直接獲得檔案內容。

對極端化監獄囚犯的新措施

根據政府公布的數據,目前法國監獄關押犯人中約有1123人被認定為極端分子,學校、監獄、宗教祈禱場所都可能是極端分子的活動場所。由於許多「聖戰」分子是從監獄裡走上極端化道路,政府新推出的預防極端化分子措施特彆強調了有關對極端化監獄囚犯的監管新政:首先,法國極端化評估區數目將從3個增加到7個,接著,每年將評估250名犯人,根據其危險程度,將極端分子單獨監禁或關押在「預防極端化區」。司法部表示,將在78座監獄裡設立這類監禁區,並與普通犯人隔絕開來。政府預計總共將增加1500個這一類關押名額。

被認為威脅較小的極端化犯人由司法部門負責囚犯追蹤與融入處(SPIP)監導,也正是為了監管這類人群,2016年末科爾馬(Colmar)開展了「極端暴力者干預工作」(RIVE)計劃,目的是在獄外正常壞境下監管具有極端暴力傾向的犯人,一名犯人在一年內將由5名專門人員監視(包括教育者、精神病專家和指導員),這一計劃隨後將在馬賽、里爾和里昂實行。

極端分子監控的難點

對所有檔案人員進行監視?政府無能為力

關於為何黑名單上危險分子屢屢犯案,特羅蒂儂認為政府沒有能力對所有檔案上人員進行監視。尤其是事實證明,大多數情況下,實施恐襲的並非恐怖主義網路頭號人物。但情報部門不能冒險扔下這些頭號危險分子不管。監視這些頭號人物花費了大多數情報部門工作人員的人力和分析力量。當然,特羅蒂儂認為,國家政策也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政府可以決定是否將反恐作為國家重點任務,並給予相應的費用。

情報部門是否招聘了足夠多的工作人員,情報信息在處理上是否過於分散?這都是政府從政策上可以解決的問題。目前的難點是,當一個地區很好地完成情報工作,但不同地區之間的情報交流很困難,因為必須先將情報轉交巴黎,再通過巴黎轉交地方。

專門研究反恐和極端化問題的非營利組織L"Institut action résilience 主席馬斯(Cédric Mas)認為,「我們不可能為每名檔案上人員配備9名警察進行監視,因此我認為應加強對網路的監控、打擊宣傳恐怖主義的信息,以此來節約安全部門資源」。他認為,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增加網路反恐宣傳以沖淡宣揚恐怖主義信息。「有一半聖戰者利用媒體在進行宣傳。因此也應該動用一半反恐力量利用媒體與聖戰者做鬥爭。」

「S」級監視檔案的缺陷

不可否認的是,「S」級監視檔案具有非常有價值的「情報」和「提醒」功能,但它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包括「S」級檔案在內的FPR通緝人員檔案會不斷被更新。如果一個被列入檔案者沒有任何犯罪跡象,他會被除名,檔案信息有效期只有一年。比如,2015年6月因將老闆斬首、襲擊化工廠而「名噪一時」的亞辛·沙里,曾於2006年至2008年被列入S級檔案,但隨後被除名。

特羅蒂儂指出,「S」級檔案監視或許存在著一些邏輯問題,比如此次發動恐襲的拉科蒂姆的女友從一年前開始被列入「S」級檔案,然而拉科蒂姆卻已不再被監視。「一名和極端化主義者生活在一起的人難道就不會再被極端化嗎?我認為必須對這類人群多長點心眼,以確認是否已沒有繼續對其監視的理由」,特羅蒂儂解釋道。

越對潛在「聖戰者」施壓,他們行動就越快

此外,根據情報部門的經驗,越是對聖戰者施壓,他們的行動變化就越快。「我們發現一些極端分子比關押者接受到更多的聖戰組織訓練」,特羅蒂儂解釋說。

最後,從司法層面來看,列入「S」級檔案並不能被視為實施監禁的裁決,因為這只是一種情報工具、一種威懾手段。根據法國《憲法》和《歐洲人權公約》,「法律不能允許在不經過刑事法庭程序的情況下,將極端化分子監禁於以此目的設立的中心。」 法國行政法院也曾指出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不能在實施犯罪前監禁某人。

但另一方面,政府仍可以與企圖實施恐襲者進行鬥爭。例如,與恐怖組織和個人恐怖主義有關的犯罪陰謀如被發現,政府會採取行動加以摧毀。對恐怖主義的辯護也會受到懲處。因此,根據以上這些標準被認定具有威脅性的個人可以被起訴,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被處以判決前拘留(détention préventive)。

逮捕「S」級監視檔案人員另一塊絆腳石是,這些監視屬於秘密防禦行動,並非向所有部門公開。許多情況下,監視的目的是為了跟蹤整個恐怖主義網路,並找到其他聯絡人,總之,監視行動必須非常小心謹慎,以免打草驚蛇。顯然,讓某一恐怖分子知道自己被懷疑並被帶上電子鐐銬,並非是完全有效的阻止恐怖行動的方法。

這不由讓人想起去年巴黎香街襲警案襲擊者阿達姆?扎茲里,他在2015年8月31日被內政部下屬國內安全總局(DGSI)列入S級監控名單,但他仍於2017年更新了持械許可。2016年11月末,在更新持械許可證的時候,埃松省省政府考慮到扎茲里是「S」級檔案監控對象,所以曾請求憲兵隊對他做行政調查。

憲兵部門要求法國國內安全總局提供指導性意見,安全總局當時認為用不著撤銷扎茲里的持械許可,憲兵部門向埃松省當局轉達了安全總局的意見,根據這個意見,省政府於2017年更新了扎茲里的持械許可證。

當時法新社就這一問題採訪了警方專家,得到的解釋是,國內安全總局可能出於破獲極端組織的目的不想打草驚蛇,因此同意不收回扎茲里的持槍許可,因為此人當時並無任何刑事犯罪記錄,如果撤銷了他的持槍證,難免會引起他的疑心,使情報部門難以順藤摸瓜、打擊極端組織。不過,警方承認,這種做法有一定的風險,如何綜合考慮情報部門偵察、了解極端團伙動向需求和確保公眾安全的需要,這是反恐新形勢下法國面臨的挑戰。

「S」級檔案無法成為驅逐外國人的標準

共和黨黨魁沃基耶與國民陣線黨魁馬琳娜·勒龐都提議應該驅逐所有列入「S」級檔案的外國人。拉科蒂姆認為,從2016年7月發生尼斯恐襲後,這樣的提議就沒有間斷過,但推進這類司法改革的進程非常艱難。

據《世界報》分析,驅逐所有「S」級檔案外國人之所以很難實行,首先在於,法國法律雖然的確存在有關驅逐嚴重危害公共秩序人員出境的規定,但這裡所說的「危害」必須是「當前的」,且其危害程度必須與驅逐出境這一決定相匹配。

這樣的決定必須根據每一案例不同情況、按照每位個體對國家威脅的程度分開來判決。對於實現系統性的合法化驅逐,「S」級監視檔案所彙集的情況過於多樣性。「S」級監視檔案是一種監控工具,不是對個人危險程度的評估,且驅逐外國人必須建立在事實依據上,而「S」級檔案無法成為評判標準。

法國內政部長科隆3月31日證實,法國去年共驅逐20名具有極端化傾向的外國人,創下了驅逐此類人數的最高紀錄。

(歐洲時報/ 周軼倫)

編輯:靖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時大參 的精彩文章:

法國判決:男子59歲以後生娃只能「靠自己」
法鐵罷工留商機,拼車、大巴服務乘勢增長

TAG:歐時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