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改錯就能成長,劉邦一生中的九次改過,無不令人欽佩

改錯就能成長,劉邦一生中的九次改過,無不令人欽佩

劉邦沒讀過什麼書,也沒什麼背景,卻在秦末亂世里,以四十八歲的高齡起兵反秦,僅僅八年便開創了大漢王朝,這無疑是一個神話。劉邦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從他一生中那些知錯能改的事迹中,便可見一斑。

漢高祖劉邦

1.從「倨見長者」到「攝衣謝之,延上坐」

公元前207年,劉邦受命向西進軍咸陽,途中儒生酈食其前來投奔。劉邦一向看不起書生,當時有兩位女子幫他洗腳,所以沒有站起來迎接,而是坐在床邊。酈食其說,如果想要誅滅暴秦,就不能這樣對待長者。於是,劉邦便起身穿好衣服,向他道歉,並請上座。


2.從「止宮休舍」到「還軍霸上」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先進入咸陽城,作為一介平民,突然擁有富麗堂皇的宮殿,有許多珍寶和美女,自然想在裡面留宿,劉邦也不意外。因此,他對樊噲的勸說根本不加理睬,直到張良勸諫,劉邦才退到霸上。

漢高祖劉邦

3.從「趣刻印」到「趣銷印」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為了得到六國勢力的支持,他聽從酈食其的建議,恢復六國的政局,正準備刻授印,張良得知此事,立即前來勸阻,聽了張良的一番解釋後,劉邦恍然大悟,立刻摧毀授印。


4.從「收兵欲復東」到「引兵南走」

公關前204年,劉邦出了滎陽,準備收聚軍隊重新向東進攻,被袁生勸住,他建議引兵向南,這樣會讓楚軍防禦的地區增多,兵力分散,而漢軍則有時間休整,再次交戰時,必定能打垮楚軍。劉邦採納了這個建議。

漢高祖劉邦


5.從「欲攻之」到「立信為齊王」

公元前203年,韓信打垮齊國後,便派人對劉邦說,齊國不太穩定,我的權力輕,假如不立為代理齊王的話,恐怕我也維持不了。劉邦聽後就想攻打韓信,卻被張良攔住了,一番勸住後,便派張良拿著印綬去封韓信為齊王。

6.從「西歸」到「東進」

公元前203年,楚漢雙方簽訂「鴻溝之約」,相當於承認了兩個國家。項羽便解散兵馬回到東方,劉邦也準備回到西方,張良進言,應該趁機「東進」,劉邦採納了建議,項羽的楚軍沒有防備,損失慘重。

漢高祖劉邦


7.從「洛陽」到「長安」

公元前202年,劉邦贏得楚漢之戰後,準備在洛陽定都,當時滿堂文武都是這個意見,包括「漢初三傑」。這時,一個叫婁敬的小人物進言,定都長安比洛陽更好,只需要守住函谷關,便能確保天下不失,最後劉邦採納了他的意見。


8.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

公元前195年,當劉邦平定英布之後,蕭何為了自污,便強買數千民宅,如今百姓鬧了起來,蕭何便把皇室的上林苑讓給百姓打獵。劉邦一氣之下,便將蕭何下獄,後來有人求情,劉邦就對蕭何說,我不過是夏桀、商紂這樣的君主,而你卻是賢相。

漢高祖劉邦


9.終究沒有廢除太子

劉邦晚年寵幸戚夫人,還準備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幾度在朝堂商討,都被群臣拒絕。呂布聽從張良之計,請來商山四皓輔助劉盈。在一次宴會上,劉邦見到四人站在太子身後,便對身旁的戚夫人說:呂后真而主矣。

參考文獻:

1.《史記·高祖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朝軼事:劉邦要廢太子,張良妙計幫呂后
漢朝軼事:劉邦死後,呂后是如何處置八個兒子?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