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機遇之城」排名出爐 武漢四項指標排第一

全國「機遇之城」排名出爐 武漢四項指標排第一

  4月5日,記者了解到,世界上頂級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近期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了最新的《機遇之城2018》報告。報告顯示,在除了「北上廣深」外的其他26座城市排名中,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廈門位列前五。

  普華永道介紹,《機遇之城2018》對城市觀察的維度與變數,源自普華永道全球發布的權威城市研究報告《機遇之都》。《機遇之城》報告作為普華永道對全球城市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發現城市更大的發展潛力。

  據悉,《機遇之城2018》從「智力資本和創新」「技術成熟度」「區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與治安」「交通和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與自然環境」「文化與居民生活」「經濟影響力」「成本」和「宜商環境」 共10個維度57個變數,對30座中國行政與經濟中心城市進行深入、全面考察。

  報告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單獨分列進行比較。哈爾濱、瀋陽、大連、烏魯木齊、蘭州、西安、太原、天津、石家莊、濟南、青島、鄭州、南京、武漢、無錫、蘇州、杭州、寧波、福州、廈門、長沙、珠海、成都、重慶、昆明、貴陽26座城市進行對比。

  在這26座城市中,武漢位列第二,延續了2017年的排列次序。在10個維度的排名中,武漢有9個維度的排名位列前六,其中「技術成熟度」維度排名第一。在57個變數的排名中,在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技術市場規模、醫療設施上,武漢排26城市中的第一位。

武漢在26座城市中維度排位

  「回顧過往五年數據,武漢在技術成熟度方面實現飛躍。」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武漢位列26座城市「技術成熟度」排名第一。

  普華永道表示,「技術成熟度」這個維度旨在衡量城市的尖端技術產業發展情況,這一方面,武漢表現突出。涉及的變數排名中,「技術市場規模」排第一,「數字經濟」排第二,「互聯網+」排第三,「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排第四。

  普華永道分析,武漢現有80餘所高校,擁有在校大學生超過百萬人,是中部人才高地,由此,在輸出技術成交額和吸納技術成交額方面表現在26城市中居第一,使得武漢「技術市場規模」排第一。

  另外,武漢在衡量電子商務發展指數的「數字經濟」、衡量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技術成熟水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反映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與農業、工業、餐飲、旅遊、交通運輸、零售電商、金融等各行業結合情況的「互聯網+」,都表現突出。

  此外,武漢在「宜商環境」排名上升幅度最大。「宜商環境」是從投資者角度考察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國內外企業來此發展的軟實力。普華永道統計發現,在10個維度中,武漢市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維度是「宜商環境」。

  對比2017年和2018年的報告,可以看到,與2017年排名十一位相比,武漢市2018年「宜商環境」排名位列第六。其中,在「創業便利性」這個變數上,2018年比2017年提升了17位。

  普華永道分析,武漢市在「宜商環境」排名上升得益於綜合實力的提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變數「創業便利性」,得益於近年來武漢在鼓勵企業創新創業方面做出的努力。2017年武漢發布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支持創新創業發展新經濟的政策清單》,被稱為「新黃金十條」,該政策借鑒了國內外支持創新創業和新經濟發展的經驗做法,促進了武漢在加強企業創新創業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武漢作為中部崛起重要城市的地位。

  武漢:「機遇之城」機遇多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國家戰略機遇在漢多重疊加

  武漢近年來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突出,是一座充滿戰略機遇的城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多重國家戰略聚焦武漢。

  一帶一路

  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015年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對18省份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定位予以明確,並提到要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分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是當前國家戰略,中部地區就處在這兩大戰略的支點位置,起到承上啟下、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中部崛起對中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有其特殊價值和意義。中國下一步發展將形成新的增長極,武漢會扮演重要角色。」

  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並於2015年4月16日對外發布了這一規劃。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將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明確武漢作為超大城市、區域中心城市、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分析說,武漢的前景以及武漢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今天的中國之於世界,充滿活力、潛力無限,擁有巨大的趕超空間。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於2015年9月7日對外發布,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按方案,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瀋陽為改革試驗區域,擔負起先行先試的重任。

  張燕生說:「中國下一步發展將形成新的增長極,武漢會扮演重要角色。」武漢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最密集,大學生和最富創造力的年輕人數量多,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應該發揮比現在更大的作用。創新引領對武漢來講,今後的潛力和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

  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印發,武漢片區70平方公里落子光谷,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武漢正式擔負起開放尖兵的國家重任。從自貿區在上海首設,經兩次擴容,國家將武漢等內陸城市直接推向開放最前沿。

  有人士分析,自貿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這三大國家戰略比作武漢發展的「盾構機」,「如果說『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打開了東西雙向開放通道,那麼自貿區的掛牌,是從制度創新的深度方面,給湖北、武漢的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維度,三大國家戰略從廣度和深度上,利好湖北、武漢發展。」

  人才「磁場城市」、新民營經濟集聚地

  武漢主動創新作為創造城市新機遇

  近年,武漢大力倡導新民營經濟並提出打造新民營經濟集聚地,叫響「校友經濟」,將招商引資列為「一號工程」、全面推進「資智聚漢四大工程」……

  拼搏趕超,創新作為,武漢帶來了時代新機遇——

  去年,武漢發布《突破性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試行)》16條,舉辦新民營經濟招商大會上海市浙江商會專場、閩粵港專場、通用航空專場、全球溫商專場、世界500強與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會外資商會專場、中法生態城專場、國際友城專場等。這些吸引了馬雲、許家印、雷軍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民營企業家來漢洽談,投資武漢。

  在全國率先成立招才局,統籌全市人才工作職能、政策、資金、力量,最大限度地將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雙招雙引」有機融合,成為城市發展的「雙引擎」。這些引來巴里·馬歇爾、達尼埃爾·謝赫特曼、阿龍·切哈諾沃等6位諾貝爾獎得主「紮根」武漢。

  武漢以實際行動留下百萬大學生,實行大學生落戶與就業創業政策全脫鉤,大學生落戶零門檻; 提供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建設「長江青年城」,打造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的典範樣本。

  一年間,30.1萬名大學生留漢創業,新增落戶大學生14.2萬人。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雲鋒基金聯合創始人馬雲等企業家來漢,與武漢長江新城管委會簽訂合作意向協議,雙方合力打造「中國新民營經濟創新區」,搶抓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促進最前沿科技的產業化,投資新型民營經濟實體,培育未來世界級企業。

  去年武漢綜合施策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被列為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發現的地方典型經驗做法。

  當年底,國家發改委評價:武漢市推出「創業主體新、產業領域新、發展動力新、融資方式新、集聚格局新、商業模式新、市場需求新、治理結構新」為內涵的新民營經濟發展理念和「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等戰略舉措創新性強、成效明顯,具有典型推廣意義。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表示:「城市化的推進,促進了資源的集約和高效利用,促進了創新,帶動了經濟的繁榮,為人們提供改變命運際遇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機遇之城」是由為這座城市辛勞付出的人們所建造,他們也必將享有機遇帶來的紅利。

  從教育之都到設計之都

  產業動能轉換孕育城市「智造」機遇

  近年, 武漢多個世界級產業集群陸續萌發、一批高新技術就地轉化、數十萬人才匯聚武漢……武漢經濟發展由快變強,產業新舊動能持續轉換,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為武漢孕育著巨大的「智造」機遇。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擁有地理優勢的武漢,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距今3500年歷史的盤龍城遺址和距今2000多年歷史、有 「孕育元、明、清三朝鄂東文人的搖籃」之稱的問津書院均坐落於此。清末洋務運動,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經濟發展,使武漢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這座曾經以重工業引領的中部城市,在成為GDP萬億俱樂部成員之後,正進行著一場更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

  在武鋼與寶鋼完成重組近一年,武漢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新武漢造」強勢崛起。

  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武漢的「智造」機遇越來越明朗——

  歷經近30年科技與產業浪潮洗禮,以「中國光谷」聞名的東湖高新區成為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繼「教育之城」「樞紐之城」等之後,武漢又不斷戴上更多靚麗的桂冠:「中國車都」「建橋之都」「中部醫都」「設計之都」……

  美國著名雜誌《外交政策》預評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城市,武漢名列全球第11位,與第十位東京、第十二位洛杉磯齊名。

  《國家治理周刊》發布對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創新能力評估報告,武漢綜合創新能力排在北京、深圳、上海之後,位居第四;《中國新聞周刊》發布2017年度「影響中國」人物或機構團隊,武漢是「年度創新城市」唯一入選者。

  武漢,正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堅持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的發展動能。

  主動承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產業化項目,加快建設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國家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和國內重要的生命健康、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未來,武漢也將圍繞這三大重點領域,構建 「現有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有機更新的迭代產業體系。

武漢在26座城市中變數排位

  分析排行上升較快的有:

  ·「宜商環境」則從2017年的第11名躍至2018年第6名,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變數是「創業便利性」,上升了17位。

  ·中等職業規模升四位,位列第一。

  ·軌道交通覆蓋上升三位,升列第三。

(長江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日報 的精彩文章:

耐克三季度虧損9.21億美元 大中華區營收增長24%
新麗傳媒放棄IPO

TAG: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