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師必須明白的道理:能教出好學生才會桃李滿天下

老師必須明白的道理:能教出好學生才會桃李滿天下

原標題:老師必須明白的道理:能教出好學生才會桃李滿天下


教師必須明白的道理:自己能教出好學生才會有桃李


有一個成語叫做「桃李滿天下」,現在的人用來形容教師培養教育出來的學生多,天下到處都有。仔細查看一下這句成語的出處,會發現這樣理解稍稍有所欠缺。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教育出來的好學生多,或者培養推薦出來的有用的人才多,才可以稱之為「桃李滿天下」。


(桃花)


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經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隻身跑到北方,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了夏天可以在樹下乘涼,秋天可以吃到可口的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種下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他的葉子遮陰,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扎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要像種樹一樣,應該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簡子用植樹比喻培養人才,所以後人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的優秀人才叫做「桃李」。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也是說這個子質,因為得罪了魏文侯,逃到了北方一個朋友家裡。因為他很有學問,又不願白吃朋友家的閑飯,就開了一個學館教學生。學館裡有一棵桃樹、一棵李樹,子質要求,凡是來上學的學生必須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就對學生們說:你們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後來這些學生真的學業有成,成為國家棟樑。他們為了感念先生教誨,不約而同的都在自己的住處栽種桃李樹。後來子質到各國遊歷,見到學生們都栽種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可真是桃李滿天下」啊!

這個故事雖然和前一個不同,但其核心內容卻是一致的,那就是「桃李」都指的是好學生。相信子質是不會知道那些不成才的學生住在什麼地方,從而找到他家裡看看有沒有種桃李樹的!



(狄仁傑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到了唐代,這種指向也很明確,那就是舉薦的有才能的人才被稱之為「桃李」。


武則天當皇帝時,信任、重用狄仁傑,經常讓他推薦人。狄仁傑推薦的張柬之、姚崇等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名臣。因此有人對狄仁傑說: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您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

以上種種,人們都把好學生、人才當做是「桃李」。

在封建社會,人們除了把教自己學習的人作為老師(先生)、把教自己技藝的人稱為老師(師傅),還把舉薦、科考錄取自己的人都稱之為老師(恩師),對等的自己就是學生(徒弟、弟子)。現代社會,教育成為一項專門的事業,師生關係也由原來的多種形式變為單一的教與學的關係。隨之而來的,人們對於人才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只有當官才是有用的人才,只要是對社會有所貢獻和建樹都是有用的人,都是人才。從教育方面來說,不管這個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是好還是不太好,只要出了校門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就都應該稱之為「桃李」。這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其本質是人格平等,反過來也應該是教育的平等。作為教師,應該給每一個學生同等的關愛,看待每一個學生都是「桃李」,只有視每一個學生皆為可用之才,才可能「桃李滿天下」。但僅僅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樹人為「桃李」的思想意識,不能是「桃李」、「蒺藜」隨便種,收穫什麼算什麼!從這個意義上是不是可以說:只有在學識、修養方面都表現出應有的優秀,才有可能使自己桃李滿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空星照 的精彩文章:

漢文帝說要在整個宗族中選立太子他真會這樣做嗎
劉邦幾乎將異姓王全部剷除為什麼會保留此人

TAG:長空星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