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

歷史故事——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

原標題:歷史故事——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


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屬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前344年稱王、至前225年為秦國所滅,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1年(一說:公元前339年)魏惠王從安邑(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亦稱梁國。


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的後代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為封國在畢地而得姓。畢國在西周末期亡於西戎,其後裔淪為平民。畢萬正是畢公高的後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陞為大夫。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並把魏地封給畢萬。據《史記·魏世家》記載:晉大夫畢萬以軍功受封於魏,卜偃為其占卜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意思就是說:畢萬封有魏地是大吉之兆。「萬」是盈足之數,「魏」同「巍」,有高大雄偉之意,得此封賞,符合天意。天子擁有兆民,諸侯管轄萬民。以畢萬之福大命大,必定會越來越興旺發達。魏氏正是由此而得姓。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誌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作為一代明君肯定會有大量的舍人,這些人可以在魏文侯需要的時候為魏文侯出謀劃策甚至是可以為其犧牲性命,一個人要讓自己的舍人能夠對自己忠心耿耿是需要有點本事的,最起碼是需要有籠絡人心的本事的。魏文侯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拴住舍人的心的人,只要是心在魏文侯這裡,走到哪裡都是魏文侯的人。


史書《說苑》記載,魏文侯讓舍人毋(wú)擇去送一隻天鵝給齊侯,但是中途卻弄丟了天鵝,但是毋擇還是去了齊侯那裡,將裝天鵝的籠子送給了齊侯,並且說自己寧願被殺也一定要完成任務,天鵝飛走了也一定要將魏文侯的好意帶到,將籠子獻給齊侯,齊侯覺得這個人實在是一個人才,於是想要留下毋擇,說願意將自己都城外的百里沃土送給毋擇,讓毋擇不要回魏文侯那裡了,但是毋擇卻沒有絲毫的留戀,表明自己不願意留下的心跡後堅決的返回了魏文侯處。



這則小故事一方面說明了毋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也表明了毋擇對魏文侯的信任與忠誠,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會想到回去不知道會受到何等的懲罰,不如留在齊侯處享受那百里沃土,毋擇選擇即使是受到懲罰也要回去說明了毋擇相信魏文侯會對自己犯的錯誤有一個公正的評判,即使是接受懲罰也不背叛魏文侯,可見魏文侯是一個多麼讓人信賴的人,一個多麼能籠絡人心的人,其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君主,是帶領魏國從一個孱弱的內憂外患並存的國家成為戰國第一個稱霸的國家的人,俗話說「要做事先做人」,看到魏文侯做的事情就可以知道魏文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史書上記載了很多魏文侯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大都反映出魏文侯是一個非常具有魅力的人,是一個高品質的人。



魏文侯對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不會因為對方的身份低下就不去尊重他,即使是與一個低等級的小官員的約會,即使是當時已經下雨也一定要赴約。這就是魏文侯,對任何人都言而有信,都尊重在先。正是這樣的品質使得魏文侯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尊重、敬仰,身邊自然就會聚集越來越多的人,這些人尊重魏文侯,信賴魏文侯,這樣一個善於積聚人氣的人,獲得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魏文侯還是一個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即使是這些意見忤逆了自己的意思,即使是這些言論讓自己不悅。魏文侯也能夠放低姿態,知錯就改,絲毫不會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出現不快和惱怒,善於納諫可以說是魏文侯作為君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

魏文侯還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從魏文侯拜子夏為師就可以看出魏文侯是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魏文侯可以獲得人才的擁躉,所以魏國才會成為戰國初期各國的文化中心,從這一點上可以見到魏文侯也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有著長遠的戰略眼光。



魏文侯為了讓魏國變得強大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經濟、法制、軍事等各個方面,這些改革使得魏國變得強大,魏國變得強大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了文化建設,魏文侯甚至以國君之尊拜一些思想家為師,誠心誠意的接受這些人的教誨,這對於一個封建時代的國君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戰國策——魏策》就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作樂,魏文侯說鐘聲不協調了,好像是左邊的高一些。田子方笑了,魏文侯趕緊問為什麼笑,田子方說,國君應該擅長治官之道,而不需要精通音律,國君對音律辨別的這麼清楚,可能在治官方面就有些聾了。聽到這樣的指責,魏文侯不但不生氣,反而誠心誠意的說:「善,敬聞命。」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到魏文侯的胸懷是多麼博大,一個地位這麼高的人能夠做到誠心誠意的拜師學習已經屬於不易,態度如此的謙卑更是讓人不禁動容,可見魏文侯的成功是必然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695年4月8日,北京故宮太和殿重新建成。
歷史故事——魏文侯之用人不疑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