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孫海麟:南懷瑾老師支持我辦教育

孫海麟:南懷瑾老師支持我辦教育

2018年是德高望重的南懷瑾老師誕辰100周年,這值得海內外學人懷念。

我直接認識南懷瑾老師比較晚,但寥寥數次僅有的交往,卻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2004年9月25日,我和兩個朋友到上海南老師的寓所去看望,南老師一面客氣地寒暄著,一面直率地說出自己的見識。他說,一個人一生可以有多種選擇,可以從政,可以經商,也可以做學問;但若要聽我的建議,年青人第一位的選擇是從事教育,是辦教育。跟我同去的朋友,有的有很深的背景和家世,他仍然規勸他們辦教育。南懷瑾老師重視教育,勸導朋友、身邊人熱愛教育,希望他們終身從事教育。這次見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南懷瑾老師學貫中西,通古博今。他教導人向學,勸人多讀書,多思考。我每次拜訪南老師,南老師都送一兩本書給我。書的扉頁上還工工整整地簽下自己的名字。記得送我的第一本書是《論語別裁》。我讀過孔老夫子的《論語》,但常常只記得字句和結論,印象死板而冷麵。讀過南老師的《論語別裁》才知道,孔老夫子也是一個感情非常豐富的人,是一個生動的人。這使我對《論語》、對儒學有了深入淺出、出神入化的認識。

另一次我去看望南老師,他剛剛收到台灣某出版社印製的《莊子諵譁》。南老師看後愛不釋手,順便就簽給我一套書。南老師說,這是我多年前講述過的書,他們幫我整理印刷了。南老師在世時,我曾八次拜訪,他前後送給我有10冊書之多,彌足珍貴。

2010年2月,那天是正月初二,我是下午去拜訪南老師的,那是在太湖邊上的廟港。南老師指著身邊的椅子說:「請坐。」我說,向南老師報告,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了。南老師用詫異著眼神問我:「到點了嗎?」我說,完全依照任職年齡退下來了。南老師沉吟了一會說:「我看一時還閑不下來吧。」我試探著問:「能有個方向嗎?」南老師說:「教育、教育。」說得很肯定。

我那時還擔任全國人大代表。3月5日,我們去聆聽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不久,消息傳來了,讓我回天津南開中學母校,擔任理事會理事長。一當就是近八年,在南開中學,我下班級聽老師講課;給學校老師講黨課;創設南開公能講壇,聘請名師大家來南開講學;設計製作「南開中學校史館」;創設「周恩來中學時代紀念館」。1986年5月4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南開中學請傅天仇大師設計製作周恩來總理銅像。而此次,我們請天津美術學院爾寶瑞教授設計製作南開學校創始人嚴修張伯苓銅像。我們還編輯出版了《南開中學志》、《南開中學史》、《以周恩來為人生楷模》、《周恩來南開中學歲月》等書籍。

待過了一段時間,我再次去拜訪南懷瑾老師。我說,南老師我回母校南開中學教書了。南老師說:「知道了,知道了。好啊、好啊!辦教育一貫是我支持的事情,這是百年大事啊!你退下來幹什麼我都支持,但干教育我最支持,這最有意義。」「你去聽課嗎?講課嗎?」「太好了,你幹了件我最支持的事情。」我拿出準備好的本子,請南老師給南開中學題詞。南老師拿出筆欣然題寫道:「南開中學: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南懷瑾」在場的學子,皆舉手鼓掌。南老師的題詞淺顯易懂而又展現了人生的宏大格局。

不久,我邀請南老師的第四個兒子南國熙先生、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副會長古國治先生到南開中學給學生講課,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南國熙先生說,南懷瑾老師每天打坐,常常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古國治先生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儒家之外,還有道家和佛家。從唐代開始,儒釋道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這都離不開兩個字:「心性」。

2012年9月29日,一代宗師南懷瑾老師走完了極不平凡的人生,仙逝了。9月30日,我和多年的好友袁學平先生前去弔唁南懷瑾老師,行了禮,鞠了躬,表達了無盡的哀思和敬仰。這是我第九次拜望南老師。

南懷瑾老師誕辰百年,雖仙人已逝,但南老師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培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希望更多的人終身辦教育的宏願是應該牢牢記住的。

註:孫海麟(作者),男,天津市南開中學理事會理事長。1946年8月生,天津市人。1961年—1967年就讀於天津市南開中學。中共十五大代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在任期間主持的區縣經濟、水利建設、信訪工作卓有成效。打造的天津女排精神成為城市名片。主持完成電視專題片《情系南開》、大型電視紀錄片《百年南開》、《南開與中國》、圖書《感念南開》、《楊志行傳》、《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津門教育家楊堅白》等作品。近年來,主持編寫《南開中學志》、《南開中學史》、周恩來南開中學系列叢書,2017年初主持完成力作《周恩來南開中學歲月》。

本文轉自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南懷瑾文教基金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陝西潼關楊震:「四知」拒金 清白傳家
妙趣橫生答眾問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