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貴妃究竟魂歸何處?

楊貴妃究竟魂歸何處?

號稱中國四大美人的楊貴妃,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她傳奇的一生觸發無數騷客文人的才情,為之吟詩作賦。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史書記載天寶十五年六月,洛陽淪陷,潼關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狽地與眾臣逃跑,其愛妻楊貴妃死於馬嵬坡。但是,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的卻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她究竟魂歸何處呢,至今還留下很多疑問。

第一種說法是楊貴妃自殺於馬嵬驛,此種說法是正史的記載。

如唐人李肇在其《國史補》中說:「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靿一隻,相傳過客每一借玩,必須百錢,前後獲利極多,媼因至富。」意思是楊貴妃死於馬嵬驛的一座佛堂梨樹下,在搬屍時,楊貴妃腳上的一隻鞋子失落,導致一位老太婆藉此大發其財。對於這一歷史事件,《舊唐書》、《新唐書》的記錄與李肇的記載大同小異。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所引楊貴妃被縊的史料更為詳細。當嘩變的軍隊的殺了楊國忠後,護駕的六軍將士仍不肯繼續前進,唐玄宗親自下令也無效。唐玄宗要高力士問軍中主帥陳玄禮是什麼緣故,陳玄禮回答說,楊國忠已經謀反,楊貴妃不應再繼續在位了,希望皇上能予以正法。唐玄宗聽後,最初不肯割愛,但不久之後,京兆司錄韋也進言勸唐玄宗速決。唐玄宗卻說貴妃常居在深宮,與楊國忠的謀反有什麼關係呢?但高力士的一番話最終使唐玄宗不得不揮淚割愛,高力士說就算楊貴妃沒有罪,但是將士們已經殺了楊國忠,怎麼能安心再讓楊貴妃侍奉陛下左右。陛下應該想一想,將士得以安定陛下才能安定。唐玄宗經不住高力士勸說,於是讓人帶楊貴妃去了佛堂,讓她自縊而死。這樣才使六軍將士整理隊伍前行。

不僅正史這樣記載,一些詩詞歌賦、稗官野史和戲劇傳奇也認可和採用這種說法。如白居易膾炙人口的《長恨歌》,白樸的《梧桐雨》,洪升的《長生殿》等。尤其是白樸的《梧桐雨》,詳盡描寫了玄宗和貴妃的愛情以及貴妃自縊的起因過程,平亂之後玄宗只能在夢中與貴妃相見,卻被梧桐雨驚醒。他追思往日與貴妃歡愛的情景,惆悵萬分。儘管在《長恨歌》和《長生殿》後面也描寫了唐玄宗與仙女的相遇,然而對貴妃之死的描寫則是一致的。

第二種看法是楊玉環流落於民間。

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後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嘩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迴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

第三種看法是楊玉環逃亡日本,馬嵬驛被縊死的,僅是一個侍女。

據說,當年在馬嵬坡死的是楊貴妃的一名侍女,而她本人則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到達日本山口縣久津,現在這個地方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的很多作品裡也有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的細節描述,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可以說無人知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
唐玄宗與楊玉環無比恩愛,但是為何楊玉環被兩次攆出宮門?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