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此事不除,風濕別想治好!很多人都栽了

此事不除,風濕別想治好!很多人都栽了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金匱要略》、國醫名家李興培先生用藥心法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為您說上一病,乃是中醫語境下的痹症,亦即現代醫學所說的風濕、類風濕。

其實,關於這痹症,本訂閱號之前沒少和列位看官詳細聊過。所述之方藥理法,也不止一則兩則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偏偏有那麼一類患者,即便有再好的葯,也不敢吃,只能眼睜睜看著機體被病魔一點一點蠶食。

是不是危言聳聽呢?當然不是。而且,這類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佔的比例,還真就不小。

這部分人,就是因為胃病,而不能服藥、不敢服藥的人。

其實,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看官須知,有一些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物,對胃是有一定刺激作用的。為了避免廣告之嫌,我們不便細說。這類葯如果用久了,就容易形成胃病。之前你患有胃病的,則對此類藥物不可耐受。同時,胃病一旦形成,則影響水谷精微的運化和吸收,使得氣血生化乏源,加重身體正氣虧虛的局面。如此一來,則風寒濕邪則進一步留連於筋肉,使得病勢更難扭轉。

總而言之,胃不好,不敢吃藥,沒法治療——這是很多患者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這個時候怎麼辦?

對此,本訂閱號今日就給您說上一張方法。它出自當代名家之手,對於解決此類問題有一定幫助。組方如下——

黃芪、威靈仙、尋骨風各30克,桂枝3到9克,白芍、防己、山藥各15克,延胡索20克,伸筋草12克,細辛6到9克,大棗7枚,生薑、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臨證常有加減。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臨床家李興培先生。李師1939年生人,四川人,歷任新疆醫學院中醫教研室主任、新疆中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新疆分會常務理事等職務,為北國杏林之名宿。

看官如果仔細觀察上方,會發現一些治療痹症的常用藥。包括威靈仙、尋骨風、防己、延胡索、伸筋草、細辛。其中,威靈仙性味辛、咸,溫,歸膀胱經,功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尋骨風,性味辛、苦,平,歸肝經,可以祛風通絡而止痛。防己,性味苦,寒,入歸膀胱、肺經,善於利水消腫,祛風止痛。還有那伸筋草,性味微苦、辛,溫,歸肝、脾、腎經,可以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細辛,可以溫經散寒而止痛。至於延胡索,則是止痛行氣的良藥。這些藥物來治療痹症,是非常合乎規範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理解其他幾味葯,這就是黃芪、桂枝、白芍、山藥、大棗、生薑和甘草。

實際上,這幾味葯,如果把山藥換做飴糖,就成了千古名方——黃芪建中湯。

看官須知,這黃芪建中湯,乃是中醫方劑世界裡非常著名的補益劑。它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乃是地地道道的經方。它能幹什麼呢?能溫中補氣,和里緩急。結合現代醫學來看,它對於胃病的治療十分有幫助。接下來,我們花些筆墨,與看官說說其中的道理。

首先,黃芪可以健脾益氣。原方裡面有健脾緩急的飴糖。這裡用的是山藥。山藥健脾益氣,同樣可堪大用。這兩味葯配合,培補中焦之意十分明顯。

接下來,看桂枝和芍藥。其中,桂枝能溫經、通陽、行氣。芍藥能養血,斂陰、緩急止痛。兩者對於虛寒疼痛的胃病患者來說,自是及時。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可以調和陰陽,有助於氣血之化生。

再看生薑和大棗。生薑,溫中散寒,大棗,健脾養血,兩者也是養護脾胃的。同時,它們可以通過調中州而和營衛,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最後,再用炙甘草健脾益氣,調和諸葯。甘草配桂枝,則辛甘化陽。甘草配芍藥,則酸甘化陰,如此陰陽同補,妥帖周正。

所以說,上方所適合的患者,就十分清楚了——中焦虛寒而有痹症。主要表現,就是素來有胃病,喜溫喜按,經常疼痛不適,食欲不振,脈象沉而細緩,舌苔薄白,大便溏,同時患有風濕、類風濕。最重要的是,因為有胃病,所以不敢服藥治療痹症。為了您看著方便,再把好方贅述一下:黃芪、威靈仙、尋骨風各30克,桂枝3到9克,白芍、防己、山藥各15克,延胡索20克,伸筋草12克,細辛6到9克,大棗7枚,生薑、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臨證常有加減。

最後,我們要申明一下——本訂閱號向看官介紹方劑,目的是將當代大家的臨床經驗與網友分享,絕非在不見其人的狀態下,胡亂給讀者開方子。列位看官如果要借鑒應用,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這些理法方葯,雖然不能萬能的,但是很有代表性,因此值得與病家和醫家分享。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最容易成癮的5個習慣,50歲以上的大多都中槍!
科學運動才能有助「減負」!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