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瓷明珠話建窯(一)

古瓷明珠話建窯(一)

建盞是建窯的驕傲,建窯是我國的驕傲。建窯窯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後井、池中村旁;北距水吉鎮約5千米,西距建陽市約33千米。前史上水吉曾屬建甌轄地。建甌,宋從前稱「建安」、「建州」,為州郡地址;南宋時期設「建寧府」;治所均在今建甌。民國時期,水吉一度作為特別區,1940年設縣,1956年撤縣併入建陽。前史上窯因處建州、建寧府轄地而得名,後因行政隸屬聯絡的改動,又有「水吉窯」、「甌寧窯」等稱謂。又因為建窯以出產黑釉瓷器見長,故又有「烏泥窯」等稱謂。以往有作者因為對這些前史變遷不甚了解,所以稠濁了建窯的地理位置,1989年2月日本出版的某陶瓷書中仍把建窯地址地的行政區誤劃為水吉縣。

建窯窯址散布在蘆花坪、牛皮侖 包括庵尾山 、大道後門和營長乾 又叫社長埂,包括源頭坑 等處 圖1 ,窯址總面積約12.6萬平方米。建窯創燒於唐代,興盛於兩宋,宋末元初趨於式微致使停燒。前史上建窯以燒造風格一同的黑釉碗著稱,俗稱「建盞」。建盞釉色品類豐厚,尤以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貴重瓷品飲譽海表裡,成為建窯系黑釉瓷器的命名窯場。2001年6月,經國務院贊同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考古材料標明,早在唐代中晚期,建窯已開端燒造瓷器。在庵尾山已開掘的三座龍窯基址中,有兩座晚唐至五代時期的窯址燒造青瓷。此外,在蘆花坪也發現了不少青瓷器。此類青瓷器型以碗、碟、盞為主;此外,尚有執壺、盤口壺、罐、盆、盞托等。青瓷釉色多為青中泛黃或青中泛灰;器外壁施釉不及底且釉層較薄,呈細小開片,胎釉結合欠佳,有剝釉現象。

建窯黑釉瓷始燒於五代末至北宋初,其產品胎、釉層皆較薄,胎色灰黑,釉呈黑褐色或醬黑色,光素無紋。兩宋時期尤其是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建窯的鼎盛時期,其傑出成就表現在變化無常、絢麗多彩的釉色方面,黑釉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代表性的釉色有烏金釉 紺黑釉 、兔毫釉、油滴釉及鷓鴣斑、曜變等,此外,尚有雜色釉 如柿紅釉、醬釉、鐵鏽斑紋等 ;器型以碗 盞 為主,兼有少量燈盞、缽、高足杯、罐、瓶等。造型古拙,胎體厚重、鞏固,胎色灰黑;釉汁肥厚,胎釉結合細密。此外,宋末元初建窯還出產青白瓷,器型以碗、盤、洗、三足爐等為主;胎白釉潤;器表裡裝飾纏枝花卉、四季花卉、蓮瓣、梅花、乳釘和嬰戲等紋飾;技規矩常用模印。

兩宋時期,上自宮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對建盞都有一種特別的偏疼。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五顏六色也。」 高阿申先生在《收藏快報》撰文認為:「此番以王者身份對兔毫盞作質量貴賤的結論,屬我國陶瓷史上絕無僅有」 。清代朱琰《陶說》也說:「宋時茶尚撇碗,以建窯兔毫盞為上品」。建盞還飄洋過海,撒播日本、韓國、東南亞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寫下了光芒的一頁。

1935年6月,美國學者詹姆斯·馬歇爾·普拉瑪教授到建窯進行查詢。這是西方人第一次比較全面地對建窯進行查詢。建國後,來自國內及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紐西蘭、新加坡、韓國、比利時、西班牙和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德國、南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先後對建窯遺址進行了科學查詢。1960年10月和1977年5 7月,廈門大學前史系考古專業、福建省博物館和建陽縣文化館聯合對蘆花坪窯址進行了二次科學開掘。1989年12月至1992年7月,我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討所、福建省博物館和建陽市博物館聯合對大道後門、營長乾和庵尾山窯址進行了大規模科學開掘,由李德金和曾凡兩位研討員掌管。開掘作業取得了重大成果,根柢摸清了建窯打開的前史條理。考古隊清理了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龍窯基址十座,其間90SJY3長達135.6米,為國內已知最長的古代龍窯,亦可謂世界之最。1999年,建窯遺址考古開掘 1989 1992年度 被評為建國五十年來福建省十大考古發現。現將首要窯址簡介如下:

一 蘆花坪窯址 :

蘆花坪窯址是建窯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處窯址,也是較早進行查詢研討的窯址 圖2 ;1935年,普拉瑪教授就已對它進行查詢;1960年和1977年兩度進行開掘。窯址處在後井村西部、池中村東部,是一座東西走向的矮小山丘。遺物散布面積約5萬平方米。蘆花坪窯址以燒造黑釉瓷器為主,兼燒青釉、青黃釉瓷器。窯具已發現匣缽、匣缽蓋、照子 火牌、火眼 、托座 支座 、墊餅等類。該窯址黑釉器以碗為主,還有少量高足杯、缽、燈盞等。部分碗底陰刻「供御」或模印「進盞」字樣,這類器物應是專為宮廷燒制的御用瓷品。據無錫市博物館原館長顧文璧先生考證,建窯燒制「供御」、「進盞」的鼎盛期,「首要是北宋政和二年 公元1112年 到南宋乾道六年 公元1170年 。」

蘆花坪窯址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初期產品為青黃釉瓷器。入宋往後許多出產黑釉瓷器。不論從造型、品類,或是釉色、胎質等方面看,蘆花坪窯址出產的黑釉碗在建窯各窯中都是較老到的產品。該窯出產的油滴釉盞及帶「供御」、「進盞」字樣的產品都是貴重的瓷品,為世所珍。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時期是蘆花坪窯址的興盛時期,之後逐步式微致使停燒。(待續)文章來源:https://www.newpaimai.com/h-nd-79-112_405.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圈 的精彩文章:

哥窯為何在市場 輸在價格戰上
定窯白瓷 玉兔般的一塵不染

TAG:古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