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裸退兩大上市公司,閃辭後首次現身公共場合,究竟在「忙什麼」?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裸退兩大上市公司,閃辭後首次現身公共場合,究竟在「忙什麼」?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昨天晚上突然宣布辭去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芯的董事長,引發兩岸半導體產業一片嘩然,許多業界人士都在問:"到底是出什麼事了?"

圖丨趙偉國

雖然紫光出面澄清趙偉國仍是集團董事長,但趙偉國從兩家重要上市公司全面裸退,似乎暗示他可能會從檯面上逐漸淡出,而趙偉國是這一波中國大陸半導體興起浪潮中的代表人物,也幾乎是檯面上鋒頭最健的意見領袖,但突然其來的辭職消息,在這個時間點上,瀰漫著一股極度不尋常的氣氛。

趙偉國的辭職原因是「太忙」,他今日出席深圳的第六屆電子信息博覽會 CITE 2018 的主論壇「數字經濟前沿論壇」一開場也自嘲說,他創造的一個新的辭職理由:因為太忙。

圖丨趙偉國在第六屆電子信息博覽會 CITE 2018上演講

然而,作為這一波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興起下,鋒芒最露、也是檯面上唯一代表人物,卻突然宣布從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兩家上市公司裸退,理由只是太忙?業界有 95% 的人,對於這樣說法是存有高度疑慮的。

紫光強調,趙偉國仍是紫光集團董事長、大家長,因此,昨天傳出他辭去旗下子公司的董事長、董事等職務時,外界一度以為這個議題只是小題大作,但事實並不然。

紫光股份撐起雲產業、紫光國芯手握存儲技術,趙偉國為何說放就放?

紫光集團在中國有四家公司,分屬於芯產業和雲產業,其中,芯產業有上市公司紫光國芯、未上市公司展銳 (展訊和銳迪科 RDA)、武漢長江存儲;而雲產業則是先前收購新華三的紫光股份,而這次趙偉國辭去的是紫光股份和紫光國芯兩家公司的董事長職務,甚至連董事席位都沒有保留,等於是從紫光集團中的兩大主軸公司完全退下。

我們先來看看紫光股份基於整個集團的重要性,該公司成立於 1999 年,最重要的是,紫光股份在 2015 年以 25 億美元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多數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華三」包括了惠普的全資子公司「華三通」與惠普中國的伺服器等業務,而「華三通」由華為和 3 Com 於 2003 年在杭州成立,2006 年 3 Com 收購華為所持華三通信的全部股份,2010 年惠普再收購 3 Com。

紫光股份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多數股權,這對於中國大陸 IT 產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開啟本土公司和國際公司合作的新局,也是趙偉國一直強調的,成功企業一定要結合本土雄心和國際化,而紫光的聚焦即是這兩項的綜合體;另外,紫光股份更是紫光集團「從芯到雲」戰略中,雲產業的基本主軸。

再者,我們來看看另一家趙偉國退出的紫光國芯重要性。紫光國芯前身是成立於 2001 年的晶源電子,是一家壓晶體管元器件領域的企業,在 2015 年,基於清華控股的統一部署下,紫光集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更是整個集團旗下「從芯到雲」戰略的重要平台,自此改名為「紫光國芯」。

紫光國芯旗下的業務都非常核心,包括智能卡晶元、FPGA、存儲器晶元等。如業界熟知,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專註於研發 3D NAND 技術,當初雖然也想和美國半導體大廠美光 (Micron) 談 DRAM 技術授權,但未能成功。紫光國芯其實也開發自己的 DRAM 技術晶元,正在進行「高性能第四代 DRAM 存儲器晶元產品」的研發,有機會在今年進入市場。

當全球 DRAM 技術掌握在極度少數的國家和企業如三星、SK 海力士、美光時,為什麼紫光國芯會有 DRAM 技術的根基呢?這要從 2009 年倒閉的最後一家歐洲 DRAM 公司奇夢達 (Qimonda) 說起。

奇夢達的前身英飛凌,於 2003 年在西安成立存儲事業部,2006 年英飛凌的存儲部門獨立成為 DRAM 公司奇夢達,而 2009 年奇夢達不敵 DRAM 產業供過於求倒閉後,一小部分奇夢達的存儲資產輾轉賣給了紫光國芯,這個技術成為現在中國大陸研發 DRAM 晶元的小小火苗。

對於紫光集團而言,這麼多年來都買不到國際大廠的 DRAM 技術和專利,紫光國芯的僅存的 DRAM 技術火苗,將成為未來發展兩大存儲器除了 3D NAND 之外的極重要根基。

所以,紫光股份、紫光國芯在整個集團佔有這麼大的重要性,而趙偉國居然突然宣布在這兩家上市公司裸退,極度不尋常,並不是「太忙」二字可以說服熟知門道的業界人士。

台灣半導體產業「聞趙色變」,紫光巨浪仍讓多數企業心有餘悸

趙偉國這三年來是幾乎翻騰了兩岸的半導體產業,因為這個產業的人多數是工程師背景,個性低調嚴謹,更不甚於自我營銷包裝,但趙偉國的作風完全相反,他擅長的是財務操作,且非常懂得營銷紫光集團,讓這一波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企業和紫光、趙偉國畫上等號,以營銷角度而言,趙偉國是成功的,把整個目光焦點都吸過來,並為自己貼上國家隊標籤。

在台灣,趙偉國給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掀起了巨浪,一下子要買台灣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一下子要入股封測廠硅品、南茂,台灣半導體產業是「聞趙色變」。

因此,這次趙偉國的辭職事件,部份人士解讀,紫光披上中國大陸半導體「國家隊」外衣,但屢屢海外併購都失利,包括併購美光、SK 海力士、聯發科等重要型企業都併購不成,因此,有些需要負責的意味。

事實上,趙偉國一直強調,紫光是研發和併購並行,這一年來,也屢屢出現紫光不把重心放在海外併購的聲浪。

關鍵是,自己研發技術是非常正確的決定,但對於國家而言,投入大筆資金需要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績,偏偏半導體是很磨時間的,要能快速有些成績,用買的絕對是最快的,也是保障不侵權專利的最好途徑,然無奈現在中美關係緊張,歐日等國又懼怕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會威脅到國家安全,竭盡所能阻止大陸併購核心技術。

這一點,其實是紫光、趙偉國的非戰之罪,但又不得不吞下的事實。

趙偉國辭去兩家重要上市公司董事長,目前保留紫光展銳、長江存儲的董事長,也仍是集團董事長。但業界人士認為,展銳的營運要好轉仍無時間表,而長江存儲雖然做的是 3D NAND 轟轟烈烈國家級大計劃,但這事實上,這十年大計是要長期抗戰,是否能成功仍是未知數,有點是零和遊戲,趙偉國居然願意退居來專心經營為這兩家未上市,放掉兩家重要上市公司,實在是有滿天疑問。

趙偉國出席深圳的第六屆電子信息博覽會 CITE 2018 的主論壇「數字經濟前沿論壇」時開玩笑表示,感謝工信部給他一個機會證明沒有失聯,朋友也說:你創造一個辭職理由,因為太忙。

紫光五年備妥3,700億元,晶元業要有「板凳坐十年冷」的決心

趙偉國指出,紫光要在十年要籌資 1,000 億美元,現在武漢的長江存儲基地所需的 800 億人民幣已經到位,武漢的 12 寸晶圓廠 4 月 11 日已經開始基本安裝,今年小規模量產,明年會進入 128Gb 技術研發,涵蓋研發、設備等投資超過 800 億人民幣。

圖丨2018年3月30日,紫光集團發布「紫光雲戰略」

紫光在芯產業布局的另外兩大基地成都、南京等,各自會再投入 500 億元,日前紫光也正和重慶市政府、大基金等成立註冊資本 1,000 億元的公司,希望通過 1,000 億元籌資 1,900 億元,目標是五年備妥 3,700 億元的彈藥。

他強調,做晶元要有「板凳坐十年冷」的決心,看看台積電、三星每年投資 10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就知道要上牌桌打牌,沒有個一年百億美元是不能上檯面的。

很多人也問,紫光在武漢的基地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去南京圈地蓋廠?又要去成都蓋廠?趙偉國指出,十年存儲大計畫光是一個地方政府是無法支持這樣的建設,要多個政府一同來支持,所以同時找了武漢、南京、成都。

很多人好奇紫光怎麼在這 5~6 年來突然冒出來?大家只看到水面上結果,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大陸以前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不起來,歸結有三個原因,過去的 909 項目、908 項目能投入多少錢?是少的可憐!

所以,答案出來了,第一個原因是資本不足,第二個原因是缺人才,過去 30 年來的鎖國,很多人根本沒見過集成電路產業,在改革開放後,一些人出國留學,也回來了一些人,而本土也成長了一些人,這些變化都是以前沒有的,是中國大陸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根基。

第三個原因則是機制。以前發展產業單純是國企帶頭前進,但這和集成電路的特點不太一樣,集成電路產業需要市場化,競爭性的機制,在中國要把集成電路產業做好,確實需要國家推動,但更要企業運作,我們看到龐大的資本縱身、人才縱身,更重要要有企業家推動成長,中國發展的好的行業,都是有成功企業在推行,背後都是企業家。

趙偉國笑稱感謝美國301條款納入徵稅企業,幫紫光做足宣傳

他笑指,謝謝美國政府幫紫光做了很多宣傳,紫光被列為美國 301 條款的徵稅企業之一,裡面沒有說紫光不好的話,只是陳述很多我們說過的話、講過的話,所以是美國幫紫光做了一個大宣傳。

圖丨特朗普簽署文件通過對華301條款

趙偉國分析,很多國家戰略不是紫光能做的,但商業和技術是可以結合的,科技產業必須要和商業現實做結合,只有技術型的企業是絕對走不下去的,因為只有科技理想,卻沒有商業考量,所以,成功企業一定要結合本土雄心和國際化,紫光就是聚焦在此綜合體。

很多人提到技術型企業,都說是高科技,但其實很多只是「微科技」、「輕科技」,簡單來說就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但「重科技」是什麼,「重科技」有五個特點,分別是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全球化、國家競爭,不可替代。

舉例來說,博通併購高通雖然政府不同意,但博通、高通、英特爾、三星這類的企業,如果這樣的公司沒了,國家根本無法再創造出同樣的公司,意思是,這些公司對國家而言,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中國有很多央企,但中國要成為強國、大國,「重科技」絕對是必須的。

他也解釋為什麼要通過併購?他分析,中美貿易戰,商場如戰場,先發者可以贏,後發者完全從研發開始,在後面就是吃土,就像是渡河到一半對手把你推下去,通過併購可以有完整的團隊,有產權、銷售、利潤、打造產業生態。

趙偉國表示,很多人都疑惑大學為什麼要辦企業,清華大學為什麼要辦紫光,其實任何組織都是有使命的,紫光的使命就是要發展高科技,成為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趙偉國強調,他很熟悉 IT 產業,從芯到雲,同步執行自主創業與國際合作,在國際合作基礎上加速創新,內涵本質有研發合作、技術合作,這是綜合性的。

圖丨清華大學

再者,紫光堅持和企業戰略、國家戰略做結合,過去大家會說,世界是平的、貿易是平的、商業也是平的,但現在發現,這三個都不是平的。

從營收來看,網路、計算、存儲系統,雲服務等,在集團營收超過三分之二,他認為,未來一定要爭奪雲市場,以後設備廠會不見,伺服器品牌會消失的,因此我們要做雲服務,不然會像富士康,利潤很低,中國有雲服務市場、有雲體系,也有雲技術方面,要致力發展。

他強調,中國做企業要學先進、走正道,很多企業會出事就是因為沒有走正道,再者,必須和巨人同行,沒有企業可對抗商業、技術趨勢,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還有國家政策,你和這些敵對,證明你沒有和趨勢站在一起,這樣或許會失去短期的機會,但可以確保長期的安全。

用他的話問他自己,趙偉國看到了山後的那頭牛了嗎?經得起政策考驗嗎?至於換領導,這考驗不只是給半導體行業的人,對趙偉國, 對紫光,這也是一個他無法迴避的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自衛教練的11條建議
尼安德特人:富有同情心,無私照料同伴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