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都說「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為什麼都說「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原標題:為什麼都說「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我們都知道一句歇後語叫做「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這句話我們用來暗指文字或語言冗雜繁長,讓人無法忍受。那麼,為什麼裹腳布是又臭又長的呢?難道古代女人都不洗腳的嗎?


裹腳布,是古代人們由於審美的需求,要求女子的腳以小為美,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所使用的裹腳工具。按照封建禮教,女子七八歲的時候就要開始纏足,用白布將腳纏緊,即便是睡覺也不會松布,成年以後就形成畸形的小腳,裹腳的布也因此而得名。


裹腳興起於五代十國中的南唐李煜時期,他的嬪妃用布把腳纏成新月形,並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步步生蓮花,李煜看後十分喜歡,後逐漸從後宮傳到民間。到了宋朝就廣為流傳了,並把婦女裹腳當成美德。



裹腳布

民間女子從四五歲就開始纏小腳,先用長八到十尺以上的裹布把腳包裹起來,裹好以後用針線縫合固定,然後每天要把裹腳布收緊兩次,直到一兩年以後,小腳才會定型。最後到成年才能將裹布解開,也有一直纏一生的。到成年時若腳長不超過三寸,即成為三寸金蓮。女子腳的大小成了當時的審美標準,被認為是「女性美」的重要表現。即使長相、身材再好,如果腳纏得不夠小,就會遭人恥笑,也很難嫁出去。



裹腳的這段時間裡,有的一般還備了一雙睡鞋,主要是防止裹布散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古裝電視劇里為什麼別人不脫鞋就上床睡覺的原因了。在裹腳一段時間後,也是需要洗腳的,只是每次洗腳都非常麻煩,通常洗一次需要一兩個小時,相當耗時間,有的女人要懶一些,就不怎麼洗腳,時間長了就像你從來不換襪子一樣,就成了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3萬對23萬,打破胡宗南「三天拿下延安」美夢的開國將軍是誰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