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廣藿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廣藿香

醫承有道

每個中醫人都值得關注

廣藿香Guanghuoxiang

POGOSTEMONIS HERBA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乾燥地上部分。

產地:

主產於廣東石牌及海南省。台灣、廣西、雲南等地亦有栽培。

性狀鑒別:

本品莖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條稍曲折,長30~60cm,直徑0.2~0.7cm;表面被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髄;老莖類圓柱形,直徑1~1.2cm,被灰褐色栓皮。葉對生,皺縮成團,展平後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4~9cm,寬3~7cm;兩面均被灰白色絨毛;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具大小不規則的鈍齒;葉柄細,長2~5cm,被柔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飲片

呈不規則的段。莖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黃色或帶紅棕色,被柔毛。切面有白色髓。葉破碎或皺縮成團,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形或橢圓形,兩面均被灰白色絨毛;基部模形或鈍圓,邊緣具大小不規則的鈍齒;葉柄細,被柔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性能特點:

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溫化濕而不燥熱,入脾、胃、肺經。內化中焦濕濁而醒脾、止嘔,外散肌表風寒而發表解暑。善治濕阻中焦及陰寒閉暑,最宜寒濕中阻之嘔吐或兼表者

功效:

化濕,止嘔,發表解暑。

主治病證:

(1)濕阻中焦證。

(2)陰寒閉暑,暑濕證,濕溫初起。

(3)嘔吐,尤宜濕濁中阻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 鮮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或泡茶飲。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溫散,有傷陰助火之虞,故陰虛火旺者忌服。

藥理

本品有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抗菌、抗螺旋體及抗病毒作用。

附註

唇形科藿香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同廣藿香。

廣藿香的故事

很久以前,深山裡住著一戶人家,哥哥與妹妹霍香相依為命。後來,哥哥娶親後就從軍在外,家裡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體貼,每天一起下地,一塊兒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濕,嫂子因勞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見她發熱惡寒、頭痛噁心、倦怠乏力,十分難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說:「您恐怕是中了暑,治這種病不難,咱家的後山上就有能治這種病的香味藥草。讓我趕快上山去把它采來,早日治癒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輕,出門不便,勸她別去。霍香卻全然不顧,執意進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時才跌跌撞撞回到家裡。只見她手裡提著一小筐藥草,兩眼發直,精神萎靡,一進門便撲倒在地,癱軟一團。嫂子連忙下床將她扶坐床上,詢問緣由,才知她在採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右腳,中了蛇毒。嫂子聽後頓時神情緊張,趕緊脫下霍香右腳的鞋襪。只見在霍香的腳面上有兩排蛇咬的牙印,右腳又紅又腫,連小腿也腫脹變粗了。嫂子一面驚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腳,準備用嘴從傷口處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鄉親們聽見嫂子的呼救將郎中找來,卻為時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來的藥草治好了病,並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埋葬了霍香。為牢記小姑之情,嫂子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並讓大家把它種植在房前屋後、地邊路旁,以便隨時採用。從此「霍香」草的名聲越傳越廣,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久之,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傷寒名家劉渡舟:醫術是醫德的一部分
膽囊炎醫案523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