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漫步201大院(三)

漫步201大院(三)

深深的河流

 小提琴協奏曲

薛偉 

00:00/02:40

閑暇的時候,喜歡翻一翻家裡父母親留下來的幾本老相冊,通過影像,以往的記憶也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而成為美好的回憶而深深的印刻在腦海之中。

一直在心靈深處對從前留下美好的記憶,那是小時候居住過的「宮殿」,而今這座「宮殿」轟然倒塌,讓我無所適從,驚慌失措,太多的回憶將隨著到塌的宮殿而定格,不願為這樣的記憶寫太多的東西,因為怕我蒼白匱乏的語言,無法表達出心靈對它美好的程度的描寫,索性只是簡單帶過,就把那些留在自己心裡的角落挖掘出來慢慢的回味。

我和我弟弟小牤子在大禮堂合影留念

60年代初期,我隨著父輩在部隊大院里生活成長,度過了最美好的金色年華。回憶起201大院到底有多大?讓年幼的我從西北平房搬往大院之後,豁然打開了視野,感覺大院好大好大!我在大院住了近十四年,那裡承載了我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看書識字,第一次背起書包,第一次養小動物,第一次騎自行車,第一次自己做飯。

雖然離開大院已經40多年了。我非常懷念大院的大禮堂、禮堂前的小廣場、服務社、大食堂、防空洞、滑冰場、和一排排家屬樓。我喜歡門口站崗軍人的威嚴,喜歡每天嘹亮的軍號,喜歡一到夏天就散發出陣陣的清香的紫丁香樹、喜歡大院的角角落落,喜歡四季分明的小城生活……所有的一切只能在記憶中尋找。

父輩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服從黨的安排,哪裡需要哪安家。我也隨著父母去過不少地方,我對自己的出生地和籍貫已經沒有任何記憶了,但大院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也就是我的故鄉。不管大院是現在還是將來存在與否,大院永遠都是我的精神家園。

我們大院是一個軍級單位,白辦201部隊有以下幾個行政部門:司令部、政治部、業務部和軍馬局等單位所組成。我父親任職于軍馬局生產處,主要負責軍馬場的生產管理工作,父親的具體工作性質在【張藝攝影307】公眾號「懷念父親-張篤信」有詳細描述。

201大院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進大院正門口,有二位全副武裝的士兵24小時站崗,走進大門迎面所見的是一座非常醒目的,目測有5米高的大型石碑,上面書寫著大紅色的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周圍有一米高的鐵欄杆欄圍住,夏天的晚上,經常有家屬帶著孩子在石碑下玩耍聊天。

再往前走,就是各行政部門的辦公區域:司令部、政治部、業務部和軍馬局,這四個單位都是二層至三層小紅磚砌成的樓房,除了辦公樓就是家屬樓了,有聯排的二層將軍樓,將軍樓前面是一片沙果園,後來加建了一棟四層樓,就把沙果園全毀了。

大禮堂是每個大院都有的建築。部隊大禮堂是大院最高大、最雄偉、最壯觀、最獨具風格的標誌性建築,說起大禮堂,我想起兒時很多趣事。大禮堂一到周末就有很多演出或放電影,發票時,家裡一般都是發一張票,基本上是不夠用。那時候有錢也買不到票,但沒票一定是進不去,那就看每個人的本事了,大院的孩子逃票方法各有奇招,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使用相同顏色的舊票;二是使用用過的半截票根;三是從側面廁所的窗戶翻過去,四是從下水道爬進去,五是進去的人再找裡面的人拿票出來,帶人進去,六是還有電影開演一段時間後,門就開放了,沒票的人都可以進去了,只是看不到電影頭了,還有的孩子甚至散場時躲在場內打游擊賴著不走,下場接著看;還有就是在電影開演後,工作人員走了,再悄悄溜進去蹭免費電影看。偶爾會當眾被抓住,被工作人員嚴厲訓斥,被揪著耳朵,扭著胳膊,清出場外,一個個灰頭土臉、鼻涕邋遢,非常丟人。那時候孩子們娛樂方式少,逃票的感覺像是貓捉老鼠的遊戲,而且逃票成功率極高,孩子們都樂此不疲。

全家人在軍馬局門前合影留念

大院還有服務社(小賣部),這是我小時候的購物天堂。裡面面積不是很大,商品也不是很多,生活上所用的東西在這裡基本上都能買到,比如臉盆、暖水瓶、毛巾,針線,鹽糖醬油都可以買到;小賣部門前經常會有這樣的好事兒通知:部隊大院一到節假日,基本上都會免費發放食物,例如建軍節 國慶節春節,這個時候就會在小賣部門外堆放很多物品,按每家每戶發放,有一筐筐的蘋果,一袋袋的大白菜土豆,大米,白面和豆油,還有從上海用車皮運來的一箱箱海魚,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像過節一樣,騎著自行車來搭運分給自己家的食物。

大院還有洗澡堂,洗澡堂一進門分男女兩界,男澡堂有一個大池子,可以泡澡,還有淋浴,女澡堂就只有一間大的淋浴間,我記得我小時候每星期都是和母親去洗澡,長大之後喜歡約小夥伴一起去洗澡了,記得在冬天洗完澡之後,頭髮都被凍的硬梆梆的。洗澡堂每星期只開放一次。

大院里還有一間幹部飯堂,大院里的好多家屬和孩子都喜歡上那裡吃飯或者打飯菜回家裡吃,有的孩子因為父母親出差,只能到食堂里吃飯,因為我父母親是南方人,不太習慣北方口味的飯菜,而且父親的飯菜做的非常好吃可口,所以我家比較少去食堂吃飯,畢竟大鍋飯沒有家裡的小炒好吃。

六十年代的樓房一般是二至三層紅磚樓房,大門和窗戶框子都是木頭製作的,而且窗戶是二層玻璃。每到冬天都要糊窗戶框紙,把報紙裁剪好一條條的,然後用漿糊來糊,這也是我最頭疼的家務活,一到春天又要開始把窗戶紙撕開,刮洗乾淨,年年周而復始做同一件事情。每戶房子的面積不大,兩~三間屋子,沒有客廳睡房之分,加上廚房廁所布局非常簡單,部隊等級分明,什麼級別就享受什麼待遇,住房按照職務分別建有軍職樓、師職樓、團職樓等等,大院里還有高幹住的獨棟小樓。由於我父親是副處長,(團級幹部)只能分到兩間房子這樣的待遇,由於我家人口少,兩間房也夠住了,我記得我家住在那棟樓是三個門洞的樓房,一開始是住在靠西邊的三樓,由於母親身體不好,搬到了中間門洞的一樓住,每一層樓有一條共同的走廊連著四戶人家,每家有兩間房,都是坐北朝南,分別是大屋(朝南,大概面積十六平方)還有一間小屋(朝北,面積十二平方),父母親住大屋,我和弟弟住小屋。兩戶人家共同使用一個廚房,一個廁所。

家屬樓前面都有自己家搭建的簡易倉房,一家家倉房都挨在一起,倉房都是用磚和木板搭建的,有一米八左右高度,夏天在倉房裡養雞,我父親養了很多隻雞,那個年代由於物質匱乏家家戶戶有倉房的都養雞,這樣可以經常有雞蛋吃,還可以殺只雞改善生活,養雞就變成了我們家業餘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記得我父親下班之後或者星期日都會和我弟弟給雞剁雞食,然後拿著剁好的雞食去餵雞,冬天可就麻煩了,我家後來分到了四間房間,把雞挪到了北屋,雖然經常打掃,可是臭雞屎味還是挺大的,想想那時候為了生活,也不講究。

冬天在倉房凍肉,凍餃子,那可真是天然的大冰箱,我家就經常在倉房存放一些豬肉 羊肉,如果有客人來了,去倉房割一斤肉,炒幾盤小菜就可以招待客人了,後來倉房還養兔子了,兔子繁殖快,還會打洞,下了好幾窩兔崽子。那時的生活,感覺每天過的平淡而有意思。

我們每家每戶除了擁有倉房之外,還挖了一間地窖,地窖就挖在離我們家屬樓房側面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地窖深度估計有二米,一米五寬,因為東北天氣寒冷,一到冬天,可以把大白菜和土豆 紅蘿蔔蘋果都儲存在地窖里,這樣可以吃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有了倉房和地窖,這小日子過的就甭提有多紅火了。

作者:張藝

【張藝攝影307】 懷念父親-張篤信

【張藝攝影341】漫步201大院(一)

【張藝攝影343】 漫步201大院(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長在竹子里的「冰酒」和春茶烹飪的菜肴讓人回味無窮
隱匿於竹海之間 棲息於茶山之中的虔心小鎮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