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聰明人遇到困難,會試著「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解決」

聰明人遇到困難,會試著「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解決」

編者按:遇到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該怎麼辦?是選擇懸樑刺股還是怒喝咖啡,隨後奮戰到天明呢?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告訴你:「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解決吧。」本文編譯自Medium上原題為《Why 『Sleep on It』 is the Most Useful Advice for Learning?—?and Also the Most Neglected》的文章。

說到提升學習成果的方法,睡覺必須榜上有名。然而,你會發現在論述教育的文章中,睡眠鮮少會被提及。人們一直對於課程及評價、教學法和行為管理方面爭論不斷,但鮮少有人會去注意「睡眠」對於學習的影響。可實際上,這個問題卻滲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里。

當你讀完Matthew Walker《我們為什麼要睡覺》那本書,你也許會心生好奇:我們為什麼不睡覺呢?似乎睡眠對於我們的心理以及身體健康都非常重要。Walker的專業是在神經科學領域。在經過大量的研究之後,他揭穿了一個謬論——那就是犧牲睡眠並不能幫助我們思考。這裡所說的犧牲睡眠,不僅僅是減少睡眠時間,還包括破壞睡眠模式的穩定性。我甚至開始相信自己長期睡眠不足,但Walker的這本書讓我反思了自己每天早晨喝咖啡還有偶爾打盹的習慣。可以這麼說,他的這本書相當於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睡眠對於解決問題也至關重要。當學生因為數學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能提供的唯一一條經驗就是「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解決吧」。這些年來,這條諺語一直讓我受益匪淺。也多虧了Walker的研究,如今這句話有了強大的神經學理論作支撐。Walker將問題解決能力與睡眠階段中的快速眼球運動(REM階段)聯繫在了一起,證明了一點——正是處於無意識階段,我們掌握的知識才會碰擦出與眾不同的火花。在快速眼動睡眠過程中,我們的想法才會成形,之後重新組合成具有創造力的新想法。兩者之間的聯繫非常普遍,以至於「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解決吧」這句諺語在多種語言中都有類似的表達。

Walker僅僅只是證實了一件早就被問題解決者們獲悉的事情。

聞名於世的Thomas Edison將高效短眠變成了一項技能,這通常指的是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狀態中尋找到「甜蜜點」,即最佳平衡點。愛迪生認為自己的深層次見解都來源於此。他的方法是這樣的:手持好幾個滾珠軸承,當他陷入沉睡時這些滾珠就會咔噠一聲掉落在地板上,在恰當的時間把他叫醒。

法國博學家Henri Poincare曾這樣描述過發明創造的本質:「在我看來,無意識在數學發明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之後,數學家Jacques Hadamard也站出來為他的同胞打call,他講述了自己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是如何在有意識和無意識思考的狀態下進行轉換的。

和Hadamard觀點相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曾提到過一個叫做「組合遊戲」的概念,這是高效思考的本質特徵。他表示:「在我看來,所謂的全意識狀態是一種極限情況,這是永遠不可能完全實現的狀態。」也無外乎George Poly會在他的經典著作《如何解決它》(How to Solve It)中建議學數學的學生在遇到難題時,選擇與「枕頭共同磋商」。

英國數論學家Andrew Wiles如今又開始討論起這個問題。他將自己「3B」準則中的其中一個「B」留給了Bed(床),以此來頌揚暫停解決問題進而獲得創造性思路的重要性。另外兩個「B」分別指的是「Bus」(公共汽車)以及「Bath」(洗澡)。

圖為睡著的Thomas Edison。

「把事情留到第二天解決」常被人當作是民間智慧,不過它其實是從近代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家們那裡傳開的。如今,神經科學又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刻意培養的睡眠模式與數學思維的核心信條(比如說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造力)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繫。

那麼為什麼教育界還沒有將睡眠納入課程設計的關鍵部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考慮以下這些可能會產生的後果:

教育系統將不得不去適應學生們各式各樣的睡眠模式。我從Matthew Walker書中了解到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晝夜節律——生物鐘。我們的身體會在不同的時間適應起床和睡眠,這取決於我們的生物發育狀態。舉個例子,相比兒童和年輕人,成年人每天早晨就很難自然醒。這並非是因為成年人更懶惰。他們之所以會傾向於在上午入睡,那是因為他們的自然睡眠常規被打破了。教育系統若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它就要去適應學生的時間表——比如說高中生上課要開始得遲,結束得遲等等。這種適應學生節奏的課程表必然不能符合一個標準化的模型,即學校無法按照固定時間表運作。

睡眠並不適用於現今教育體系里的測量範式。教育已經深陷經驗主義者的信條中,一心想要測量出所有東西,之後只將那些已經測量到的內容當作是重要事情去處理。顯然,相比生硬的筆頭評估工具,深深紮根於無意識思維中的解決問題能力要更加全面一些。但根據神經科學領域的發現,任何試圖在固定的時間裡了解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計時測試(比如說PISA國際學生能力測試),其存在本身就是矛盾的。認可睡眠的重要性意味著你不再試圖去衡量學生思維方式之間的細微差別,事實上這種做法也是無用的。不過公平一點來說,如果教育系統能真正做到基於事實說話,那麼它不可避免得就需要考慮神經科學領域提供的新見解。

至今為止,睡眠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喙的——教育政策、措施以及研究都有責任學會去適應。如果你仍然懷疑無意識的力量,那我只能為你提供一條建議——把問題留到第二天解決吧。希望在你醒來的時候,你能夠恍然大悟。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q-e-d/why-sleep-on-it-is-the-most-useful-advice-for-learning-and-also-the-most-neglected-86b20249f06d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為葯企數字化營銷提供SaaS雲服務,醫百獲1500萬元A輪融資
Open Platform,全球首個為應用程序服務的區塊鏈基礎支付平台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