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最佳搭檔,如能組合,清朝末日來臨

太平天國最佳搭檔,如能組合,清朝末日來臨

1864年7月,曾國荃吉字營、彭玉麟水師、鮑超霆軍攻破天京,李秀成被俘虜,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往湖州,天國就此終結。天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是翻盤的機會也不少。如果可以假設,任選五人組成太平天國的領導核心,要想取得勝利的話,需要那五人呢?

天王,精神領袖——洪秀全。稍微對天國歷史有點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洪秀全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也沒有直屬部隊,他只是作為精神領袖而存在。金田起義時,洪秀全沒有親自到現場,而是楊秀清和蕭朝貴在指揮;定都天京後,洪秀全更是深居宮中,絲毫不過問軍國大事,而是事事委於楊秀清。雖然洪秀全不管事,但他卻是拜上帝教的名義創始人,上帝耶和華在人間的二兒子,且在傳教時都是打著他的名號。所以,即使洪秀全不管事,但他卻是天國的旗幟和精神領袖,不可或缺。若是沒有洪秀全做天王,無論是誰都不足以擔任,天國也會就此滅亡!

東王,總覽全局——楊秀清。1847年,馮雲山因帶領會眾去桂平縣搗毀當地寺廟而受到逮捕,洪秀全逃回廣東花縣,拜上帝教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此時,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穩定會眾情緒;後來,他支開洪秀全和馮雲山,帶領會眾搞金田起義,取得天國事實上的領導權。楊秀清雖然私心重,但卻是搞政治的一把好手,綜合能力相當強悍。戰略上,永安突圍後,他力排眾議,反對竄回廣西,主張進攻金陵,奪取東南財賦之地,而後與清軍決戰,這著實是妙招。軍事上,楊秀清奉行精兵政策,對軍隊調動自如,天國前期的軍事勝利幾乎都是在他的指揮與調度下取得的。所以,楊秀清應該掌全局,統籌策劃,調動各方力量一起為天國效力。

南王,組織策劃——馮雲山。作為拜上帝教早期的創始人之一,馮雲山絕對是核心骨幹,其重要性遠超洪秀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馮雲山的謀劃和奔波就沒有拜上帝教的建立,更談不上後來的金田起義,定都天京了。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到:「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馮雲山最擅長的領域就是搞組織和宣傳,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胡以晃、曾天養等天國前期的主要領導人都是由他發展進拜上帝教的;天國的曆法、朝綱、公文、檄文等無不是南王制定。有馮雲山在,楊秀清必定不敢過於囂張,天京事變也不會爆發。再者,有南王搞宣傳,破壞傳統文化等過激的現象也很少會出現 ,知識分子很可能會投向天國陣營。

翼王,民政外交——石達開。實踐證明,石達開在獨自領兵作戰時確實不行,而且是屢戰屢敗,連地主武裝和土匪都打不贏。但是,翼王石達開卻非常擅長搞民政和外交,是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以及把之前的「聖庫制度」推行到地方,這嚴重脫離了實際,人民反對聲音很大。石達開到達安徽後,直接搞個「安慶易制」,讓農民「照舊納糧」,剩餘產品自己分配,同時又鼓勵發展工商業,人民贊之。後來,石達開的這些政策被推行到全國,深受群眾歡迎。在外交上,石達開主張與西方平等往來,自由通商,但堅決捍衛主權。如此一來,既可以取得人民的支持,又不會過度激怒列強,這對初建不久的天國而言,著實有利。

英王,統帥大軍——陳玉成。在太平天國陣營中,論到作戰勇猛程度,估計沒人能比得上英王陳玉成。湘軍名帥胡林翼說他是最兇狠和狡猾的敵人;《清史稿》評價他:「成兇狠亞楊秀清,而戰略尤過之」;陳玉成自評:「哪裡有危險,哪裡敵人最多,我就到哪裡去」。「五百壯士克武漢」,「孤舟闖鎮江」,「兩破江南江北大營」,「三河全殲湘軍精銳」等輝煌戰果均足以說明陳玉成確實具有名將的風範,可惜他與李秀成等將領的關係不是特別好,導致救援安慶失利,被迫退守廬州,最後被苗沛霖陷害。但若是楊秀清統全局,陳玉成的這些缺點可以忽略不計,而憑藉他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太平軍頑強敢戰(楊秀清時代)之精神,湘軍很可有能會被徹底擊敗!

總而言之,洪秀全作為精神領袖安定人心,東王楊秀清統籌大局和指揮調度,南王馮雲山搞組織和宣傳,翼王石達開治理地方搞民政和外交,陳玉成統帥天國大軍,這是太平天國最佳的搭檔,也是戰勝清軍,最終奪取政權的希望所在。各位說說,是不是這個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清軍若想入關,努爾哈赤和多爾袞辦不到,此人可以
奇怪現象:張飛與劉備雖為結義兄弟,可官職為何是不如馬超?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