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優柔寡斷的張士誠沒帝王面孔

優柔寡斷的張士誠沒帝王面孔

原標題:優柔寡斷的張士誠沒帝王面孔


昨天說完朱元璋第一死對頭陳友諒,怎麼能少了另外一個對手張士誠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張士誠。


元末鹽梟張士誠為什麼失敗了?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張士誠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雙方打來打去,誰也不能打敗誰。


直到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一舉消滅了陳友諒,同時又擊潰了張士誠的軍隊,最終朱元璋舉得了勝利。優柔寡斷、斤斤計較的性格是張士誠為什麼失敗的主要原因。


張士誠跟元朝的關係疏近疏遠,時而叛變了,時而又投降了,這跟他的出身和經歷有關。歷史學家評價他「沒有主見,生性遲鈍,比較怕事。江湖兄弟做錯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責,賞罰不分。」


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後,跟君臣討論經驗,對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性格都進行了剖析,他們認為張士誠顧慮多,遇事總是斤斤計較,而陳友諒則野心慾望極大。


所以,朱元璋斷定先攻打陳友諒,張士誠會選擇袖手旁觀,如果是先打張士誠,那陳友諒肯定會出動夾擊。


後來事實證明朱元璋的判斷是正確的,朱元璋對張士誠性格的判斷十分準確。張士誠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後的幾年裡,他打著官方的招牌,不斷進行侵略,擁地達到二千多里。


1363年,朱元璋擊潰了陳友諒,再順勢劍指江浙,張士誠也只能選擇自保。1367年,朱元璋大軍包圍平江城,張士誠拒絕投降。


經過十個月的奮戰,朱元璋大軍攻破平江城,張士誠成了俘虜,被押往應天府。之後,因為張士誠拒絕問話以及不進飲食,朱元璋一怒之後下令將他打死。


張士誠的手下主要將領


張士誠的手下有很多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其中包括呂珍、張士德、張士信、潘元明等等,這些都是為張士誠效力的重要功臣。


其中,張士誠最為得力的將領是呂珍和張士德。張士誠的手下居多,但是這兩個是張士誠十分信任又非常重視的愛將。


呂珍,安豐人,元末起義軍將領,是張士誠手下的重要將領。呂珍跟隨張士誠在泰州起義,他勇於戰鬥,屢建戰功。呂珍鎮守江蘇等多個地方,並且對當時的民生、城防等進行了改善。呂珍多次跟朱元璋的軍隊進行作戰,參與過常州之戰、宜興之戰等戰役。

呂珍身為吳國的將領,自跟隨張士誠以來,多次幫助張士誠割據地盤。在與朱元璋的作戰中,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仍然堅決抗戰。在宜興之戰中,呂珍虜獲了朱元璋的大將廖永安,打擊了朱軍的實力,為張士誠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張士德是張士誠的胞弟,他從小就跟著張士誠,兩人都是以運鹽為生,因為經常受到大戶人家以及官員的欺壓,於是兩兄弟便決定舉兵造反。


張士德是張士誠這麼多兄弟中最強悍、最有智慧的人,功勞也是最大的。等到張士誠在淮東站穩後,又讓弟弟率領軍隊開闢了江東的地盤。


等到朱元璋攻下張士誠所在的常州後,張士德率領軍隊前去增援,不料中了朱元璋的埋伏,被朱元璋的部下所擒獲。張士德的死對張士誠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張士誠像是失去了左右手,同時也惡化了朱元璋和張士誠的關係。


張士誠與張谷英的關係


張士誠與張谷英有什麼聯繫?張谷英這個人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但是在許多小說中卻有好多關於他的傳說:有人說張谷英是風水先生;有人說他是明朝的指揮史,曾經參加過鄱陽湖大戰,後來退出廟堂,隱形改名;還有人說是張士誠流落民間的兒子;甚至有人說張谷英就是張士誠本人。


張谷英是張士誠隱居以後的稱呼,這個說法是近年來許多學者和民間人士相互探討的熱門話題,他們認為張士誠就是張谷英


關於張谷英的身世可以從後人在乾隆時期所修訂的張氏族譜中來進行了解,在族譜中有寫到張谷英有經歷過抄家和遷徙,並且通過族譜,能夠了解到張谷英是「由吳入楚」的隱逸者。


在史料中記載說當初朱元璋為了實現統一,先與張士誠簽訂了盟約,等到朱元璋征討陳友諒成功之後,朱元璋開始攻打張士誠,後來張士誠被俘,絕食而亡,他的妻子和家人也選擇自焚。


但是觀察《續白話資治通鑒》一書中有人發現,張士誠在被破城之後,曾經率領兵隊與明軍進行交戰,後來不敵敗走,因為自殺未遂被俘。


影視截圖


從這些字裡行間中透露著一些信息,張士誠是完全有時間化妝逃跑的,他為何要坐在自己的官府中坐以待斃呢?


查閱《溫張族譜》時,可以發現雖然在史書上記載張士誠只活了四十五年,但是在家譜上卻有記載說他活了六十八年。


張士誠簡介有哪些


張士誠是推翻元朝腐敗統治的重要領袖之一,他是滅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張士誠最終卻並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在推翻元朝之後,張士誠敗給了朱元璋,最後是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那麼張士誠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為什麼又會失敗呢?以下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個貧苦的家庭中,從小他就和他的弟弟為了養家糊口而在鹽場工作。而他為人慷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總是幫助他人,因此在當地的人民中有很大的威望。


後來由於給官府運鹽經常受到苛刻,因此他和幾個同伴一起販賣私鹽。但是由於沒有背景,販賣私鹽是違法行為,張士誠等人一直受到官府的鎮壓和打罵。


最後由於受不了壓迫,張士誠等人決定起義,起義後,將富貴人家的錢財和糧食都分給了貧窮的老百姓,並自稱為王,建立了大周政權,這是反抗元朝統治時的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建立政權後,佔據了江南一帶的富庶地區,而這片地區長時間不受戰爭的困擾,因此張士誠也變得驕奢起來,後期,朱元璋同張士誠戰爭期間,張士誠弟弟領兵敗於朱元璋,而杭州的守兵也投降於朱元璋,因此張士誠很快就被朱元璋打敗,被朱元璋囚禁。

後來由於張士誠認為朱元璋獲得勝利只是因為上天庇佑而已,這惹怒了朱元璋,最終被朱元璋所殺,以上就是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有兒子嗎


張士誠是元末時期江浙一帶的起義軍的領袖,同時也是滅元的最大功臣。張士誠與朱元璋進行過無數次的戰爭,兩人難分勝負。最後,張士誠還是敗給了朱元璋,亡於朱元璋的政權。那麼,張士誠有兒子嗎?他是否還有子孫後代留在這個世上呢?


在很多小說或者電視劇中,裡面會有提到張士誠的兒子,說他有兩個兒子藏匿在民間。但是,對於小說還是電視劇,這些都是虛構的東西,如果想要知道張士誠是否真的有兒子,那就要從實地考察中去發現,在現在泰州的一個城北村就有個驚人的秘密。


在泰州城北村有一個龐大的吳氏家族,幾年之前,他們就作出一個計劃,要將吳氏家族幾百號人的姓氏全部改成張氏。這個匪夷所思的想法的原因是出自一塊先人的牌位,牌位中隱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吳氏家族可能就是當年吳王張士誠的後代。


村中的吳元大無意間看到木主上刻著張廣文的名字,祖父告訴他這個是他們的祖先,而且村中的吳氏家族的人在死後都要改姓張。原來在木主夾層上有一段關於九世孫的說法,這個就是指張士誠的九世孫,這段文字,從康熙年間一直流傳了下來。


研究學者認真分析了吳氏家族的家譜以及祖宗牌位後,認為可能是張士誠讓他的堂兄帶著他的兒子和弟弟逃到了興化一帶,後來又遷移到了城北村,也有可能是張士誠的兒子流落到了民間,張士誠的後裔可能就是吳氏家族的祖先。



沈萬三與張士誠什麼關係


沈萬三與張士誠是一個時期的人物,他們生活的時期都是從元末過渡到明朝的階段,但是不同的是沈萬三成為了明朝時期的富商,擁有著富可敵國、取之不盡的財富。

而張士誠卻因為惹怒了朱元璋而被殺死,沒有活到明朝的鼎盛時期。其實沈萬三與張士誠之間還有著一定的關係,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沈萬三與張士誠之間的關係還要從元末開始說起,張士誠本來是起義軍的首領,他們活躍在江浙一代,據說在元末時期,張士誠是所有起義首領中最為富有的人,他的身上也具有很強的能力,所以在十八條扁擔起義之後,就成立了自己的政權,並且聲稱自己是誠王。


而那個時候沈萬三也在蘇浙地區經營著生意,他的生意重心就設在蘇州地區,張士誠起義的時候,他曾經用金錢的方式支持過他,在成功之後張士誠還為他設立了石碑編寫了傳記。


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在張士誠建立政權之後也開始支持沈萬三的生意。然而在朱元璋得取了權力之後,張士誠的政權也就立即瓦解了。


在民間傳說中沈萬三和張士誠的結局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他們都是因為得罪了朱元璋,之後張士誠被人直接殺死,而沈萬三落得個流放的下場,最終也因此而離開人世,所以說他們的人生還是比較相似的,儘管有人認為沈萬三的故事只是傳說而已,但是民間還是有許多人相信這種說法。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論語


薦語:《論語》集百家之說,近一家之言,關注論語,一起品讀儒家經典智慧。


古文觀止


薦語: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古今佳作,開卷有益!


史記


薦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太史公卻以命運為籌碼,秉筆直書,為千古史官做了榜樣。

言論關實務,篇章見國風。挑選好書,請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史上唯一沒有誅殺功臣的皇帝,子女命運卻極為凄慘!
大明王朝最讓人佩服的七大勝仗,幾百年後依舊熱血沸騰!

TAG: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