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東北養生,一曲充滿荷爾蒙的冰與火之歌

東北養生,一曲充滿荷爾蒙的冰與火之歌


中國的養生大省其實是東北!




小品《不差錢》劇照





養生,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說頂多是一種飲食習慣,對東北人來說卻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東北人在社交中養生,也在養生中社交。




全國最會養生的人,是哪裡人?

 


很多人可能會說是廣東人,但根據近日央視財經頻道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中國的養生大省其實是東北!


 


東北人的養生,看趙本山就知道了。據他的徒弟透露,趙本山過著一種像「張學良晚年」一樣的老幹部養生生活,

每天吃的是「自己種的小白菜」,還要「慢走兩小時」。


 


趙本山甚至連超市都不會去,他曾經很認真地問自己的徒弟:「現在的超市真的可以進去隨便拿東西嗎?」


 


這種「老幹部」式的養生生活,在東北,尤其是三四線城市裡,遍地開花。




但是,別看東北養生

表面上歲月靜好

的樣子,

內部其實是一曲充滿荷爾蒙的「冰與火之歌」。


 


拔火罐,東北少年的「成人禮」




趙本山的得意弟子劉小光曾經在遼寧電視台春晚小品《中獎了》中,模仿東北人泡熱水澡的情形。

 


這場惟妙惟肖的泡澡成為了整個小品的最大亮點,也讓這個小品在無數東北人心目中成為了經典。


 


「泡澡」是一種在南方人看來「有些恐怖」但在東北極為常見的養生與社交手段。


 

有一句笑話說:「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東北是洗浴中心。」


 


霧氣騰騰中,一屋子「大老爺們」脫得赤條條的,宛如香港電影中黑幫「大佬們」在談判。


 


這是一個經典的東北交流語境:

大家坦誠相對,彼此半斤八兩,

誰也別在那「裝犢子」。






電影《煎餅俠》劇照


 


泡澡之後,東北人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拔火罐」。


 


拔火罐在東北的流行,堪比北京人吃鹵煮的風靡。

大冬天裡去拔火罐,是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


 

無數少年從小就好奇地望著自己的父親趴著躺在澡堂專用的火罐床上,旁邊堆著一大桶的玻璃「火罐」,在一些簡陋的澡堂里,這種火罐甚至可以用玻璃罐頭瓶子代替。




緊接著,

一個如武林高手一般的搓澡師傅,帶著一臉高傲和不屑走過來

,揮掌打下,響聲「噼里啪啦」地響徹澡堂。


 


這是簡單的肌肉放鬆,拔火罐的第一步,往往這個步驟是草草進行的,因為對於東北大眾浴池而言,每個師傅一天可以接至少幾十單活,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浪費太多時間。


 


然後就到了少年們感覺最神奇的點火,一根長長的鐵條,末端裹著蘸有酒精的紗布,點燃後活像一支小小的火炬。


 


只見師傅左手拿起火罐,右手揮舞「火炬」在其中一燎,左手順勢快速扣下,火罐就「粘」在了後背上。


 


接著就是重複這個步驟,直至整個身上都「粘」滿了玻璃瓶。


 


整個過程師傅做得極為熟練,乾脆利落,如行雲流水。


 


等到15到20分鐘之後,被火罐覆蓋的皮膚開始凸起和變為青紫,就可以拔火罐了,拔火罐的時候會發出類似「buong」的聲音,清亮的聲音以一種固定的節奏回蕩在空曠的大堂,這就是

東北人童年的集體記憶中的「澡堂協奏曲」。


 


他們相信,拔了火罐,身體里的毒素也就這樣被「拔」出去了,每個人起身時都一臉輕鬆。


 








旁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種「只屬於成人的活動」曾令多少東北少年朝思暮想,可無奈總無一例外地因為父親一句

「你還小,不能拔火罐」

而恨恨作罷。



 


在被好奇心折磨到發瘋的少年看來,那一個個拔火罐深棕色的淤青像一個個勳章,讓兩個夏天在街邊相遇的東北人可以微笑著互相點頭致意。


 


我曾經的一個同為東北人的同學就對拔火罐有著執念,他在前幾天特地回老家拔了火罐,並興奮地發了朋友圈,完全無視很多人在評論區表達著驚嚇。


 


因為拔火罐,就是只屬於東北少年的「成人禮」。





電影《洗澡》劇照。




越是好勇鬥狠,越怕腎虛




這種看起來極為「生猛」的養生方式,對於其他地區的人來說可能比較難以接受。


 


不過從性彆氣質上來說,東北的確是一個具有男性氣質的地區。


 


這樣一個男性氣質爆棚的地區,「性」自然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們看東北人的養生補品中,最靠前的

人蔘、鹿茸、紅景天都和補腎有關。


 


在東北,如果一個人「膽敢」在大庭廣眾之下污衊另外一個男生是「腎虛」,那一場廝打恐怕是免不了的了。


 


好面子與好勇鬥狠,是東北人的特性之一。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她認為性彆氣質是可以區別於性別存在的,我們被社會後天「建構」成為了男人和女人。


 


東北男生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個爺們」

,在東北的三四線城市上學,只要任何人膽敢表現得稍微「娘」那麼一點,那麼他十有八九一定會被各種人欺負。


 


而這種因為你「娘」而受到的欺負是沒人給你主持公道的,我曾親眼見到我的「為人師表」的小學老師面對這樣的糾紛,不去懲戒打人者,反而對著被欺負了的大個子同學吼道:

「你這麼大個子,被他打了你丟不丟人?!」


 


越是好勇鬥狠,越怕腎虛。反映到養生和飲食上面,那就是講究大補特補。






東北酸菜火鍋。


 


東北人的養生,簡而言之就是依靠「補」。


 


比如說喝湯吧,東北人可不像廣東人一樣只喝湯,在東北喝一碗排骨湯,能有小半碗湯就很不錯了,剩下的都是滿滿的排骨。

既然要補,就一定要酣暢淋漓,用東北話說叫「到位」。


 


東北人對「補」崇尚到什麼程度呢?


 


在東北,

白蘿蔔有著一個外號就叫「小人蔘」。

人蔘不是人人能吃到,但是蘿蔔遍地都是,這個稱呼滿足了東北人對於大補人蔘的追捧。




就算蘿蔔不是人蔘,也要當成人蔘來吃,充分地體現了東北人的食療觀:

養生是一種方法論,一種世界觀,一種指導思想。






牛肉燉蘿蔔是東北養生聖品。東北人相信,「秋後蘿蔔賽人蔘」,「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自殺式養生,東北人是真朋克




熱衷於「補」的東北人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自然毋庸置疑,但東北的飲食習慣卻往往和這一理念背道而馳,

大油、重鹽、腌制食品等一系列「慢性自殺」的飲食特點也構成了東北飲食與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僅如此,豪爽的東北人有一句形容「吃飯」的話叫做

「可勁造」

,意思是盡情吃,吃爽了也不能停,

一定要吃撐了為止。


 


東北人似乎什麼都喜歡「大」,遍布全國的地方菜館裡,僅就菜量而言,東北菜毫無疑問可以拔得頭籌。其中最壯觀的當屬殺豬菜,一大鍋殺豬菜的分量,相當於南方家庭一個春節所有菜加起來的分量。






殺豬菜,「大」就一個字。


 


受氣候影響,東北的冬天最常見的蔬菜是禁得起長久存放的「大白菜」,每到秋末,東北家庭婦女成捆成捆買回堆積如山的白菜也儼然成為了奇觀一景。


 


沒人論「棵」買菜,最少一小麻袋。


 


買太多了吃不完?沒關係,東北腌酸菜就是為長期儲存量身定做的,在東北長大的朋友們從小養成的思維定式是:「腌酸菜就是要一缸一缸地腌的」。






東北人的吃喝,論「缸」算。


 


同樣地,

喝酒也是一缸一缸地喝。




會用蛇泡藥酒養生的是東北人,酒桌上往死里喝酒的還是東北人,往往喝到酩酊大醉,滿嘴胡話到勾肩搭背稱兄道弟,

最後一定會有一個或幾個人喝到吐,方才作罷。


 


中國酒桌文化的博大精深非鴻篇巨製不能道盡其精妙,對東北人來說這種文化則簡單許多,可以用一句「給面子」來概括,總結起來就是一句在東北每天都被無數次重複的話:「來來來滿上,不喝就是不給面子!」


 


酒桌,要麼是東北人之間的戰爭,要麼是東北人對外地人的戰爭。




對此,林志玲的感受可能比一般人更為深刻。


 



東北人那英曾逼林志玲喝酒。




每日頭條在2016年曾經發布過這樣一篇報道,在嫣然慈善晚宴上,從來沒有見過

傳說中的「大姐大」、東北歌手那英的林志玲

,為了表示友好,手持紅酒來到那英面前敬酒。


 


豪爽的那英自然一飲而盡,當她看到林志玲沒喝,當時就有些覺得掉了面子,質問林志玲「為什麼不喝」,林的經紀人見狀馬上過來解釋說林志玲酒精過敏,喝酒會全身發紅髮腫。


 


那英一句「你閉嘴」直接打斷了經紀人,並對林志玲說:

「你這是在北京,你知道不喝是什麼下場嗎?」


 


高情商如林志玲面對這樣的步步緊逼也無路可走,只得說一句「失禮了」,將手中的紅酒一飲而盡,然後帶著全身的紅腫與經紀人蹣跚著提前離場。


 


在冰天雪地的黑土地,

喝酒是一種社交方式

——當然其中也產生了種種令人厭惡的酒桌文化,

同時也是一種養生方式。




每天晚上睡覺前泡完腳,將人蔘、鹿茸和枸杞一起泡白酒,美美地喝上一小杯,是東北人的

禦寒法寶。


 


體質不能喝酒的,如何過冬?




沒關係,東北人還有一招

終極養生法

——去海南。




文作者:曹澤宇。

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新周刊

ID

new-weekly


值班編輯:韓忠強



 


推薦閱讀


我喜歡我們K歌的那個晚上沒有一個人提前離場


《暴裂無聲》導演忻鈺坤:縫合撕裂的現實


瀋陽獨家回應本刊:「根本沒有師德問題,只是行政警告處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開庭三次,一審八年,招供又翻供,紫藤巷殺人案十四年後走回原點
梁建章:我為什麼對中國和未來充滿信心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