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讀經典30句,品人生,將受益終身!

讀經典30句,品人生,將受益終身!

1【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

釋文:喜怒等情緒不加以節制會傷害內臟,五臟屬陰,所以內傷五臟而導致的疾病起於陰。

2【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主苦,治之以膽募俞。】

釋文:人的肝臟好比是將軍,主管出謀劃策;膽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斷。肝膽的經脈都經過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膽的信使。患膽癉的病人,常常是多慮而少決斷,造成膽的功能失常,膽汁上溢而出現口苦。治療時應針刺膽經的募穴、俞穴。

3【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釋文:從高處墜落跌傷,就會使瘀血留滯於內。若此時又有大怒的情緒刺激,就會導致氣上逆而不下,血亦隨之上行,鬱結於胸脅之下,而使肝臟受傷。

4【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釋文:膽脹病,脅下脹滿疼痛,口苦,常作深呼吸而嘆氣。

5【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

釋文:木氣過分抑制土,土氣被郁已極而復氣發作起來,會導致山石雷變,天昏地暗。這樣的氣候條件,人就容易患心腹脹滿、腸鳴等疾病。

6【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文: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7【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

釋文:肝臟是耐受疲勞的根本,它能貯藏血液,並且可以根據人體活動的需要而調節血量,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勞,由於「魂」必須藏在血液中,因此,也可以說肝臟是藏魂的地方。

8【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釋文:按一般生理過程來講,女子以七年為一個發育階段。女子到了七歲左右,腎臟的精氣開始旺盛,表現為牙齒更換,毛髮漸盛;到了十四歲左右,對生殖功能有促進作用的物質——「天癸」,成熟並發揮作用,使任脈通暢,沖脈氣血旺盛,表現為月經按時來潮,開始有了生育能力。

9【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釋文:過度恐懼會損傷腎臟,腎臟所貯藏的精氣也會被損傷。腎的功能受損傷則人體上部閉塞不通,下部的氣無法上行,停留於下,使人體下部脹滿,所以氣無法運行。

10【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釋文:腎主水,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精氣除來源於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外,還需其他臟腑「後天之精」的充養,所以五髒的精氣充盛,腎臟的精氣才能盈滿溢瀉。

11【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

腎氣通耳竅,腎的功能正常,雙耳才能聽見各種聲音。

12【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釋文:腎臟是密封和潛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蟲子一樣,它藏蓄著人體的真陰和真陽,同時,它也是藏貯人體生殖之精的地方,頭髮靠血的滋養,而*可以化生為血液,腎能藏精,所以說腎臟的精華反映在頭髮上,腎的功能是充實和滋養骨骼,腎氣充足的時候,頭髮就有光澤,骨骼也堅韌,由於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屬於陰,又有閉藏的功能特點,所以稱它為「陰中之少陰」,與四時中陰氣最盛而陽氣閉藏的冬季相通應。

13【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釋文:脾臟就像諫議之官,輔助君主,一切周密的計劃,都是從此產生出來的。

14【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釋文:人如果思慮太多,精神過度集中於某一事物,就會使體內的正氣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運行,所以說思則氣結。

15【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釋文:山谷之氣,能藏蓄和生長植物,具有土的性質,因而與脾臟相通;雨氣有水的性質,因而與腎臟相通。人體中的三陰、三陽六經經脈運行氣血,猶如地上的河流;腸胃能盛貯飲食水谷,猶如大海,善於容納百川之水;耳、目、口、鼻和前陰、後陰上下九竅,猶如水氣流通的道路。若以天地陰陽來類比人體,則人身陽氣所化之汗,猶如天之降雨;人體中的陽氣,好像天地間的疾風,流動不止。人怒氣暴發,如同天之雷霆;人身中的陽氣容易上沖,如同自然界中的陽氣向上蒸騰。因此,調養身體,如果不仿效天地間的規律,不懂得天有八節不同的節氣,地有五域不同的地理,那麼,疾病就要發生了。

16【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釋文:正常情況下,飲食入胃,經過初步消化,再由脾輸布到全身。如果脾臟有熱,失去正常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會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癥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這種病的人,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日久化為消渴。

17【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釋文:陰陽兩精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生命活力,就叫做神;伴隨著神氣往來存在的精神活動,叫做魂;依傍著精氣的出入流動而產生的神氣功能,叫做魄。所以能夠使人主動地去認識客觀事物的主觀意識,叫做心;心裡有所記憶並進一步形成慾念的過程,叫做意;意念已經存留並決心貫徹的過程,叫做志;為了實現志向而反覆考慮應該做些什麼的過程,叫做思;因思考而預見後果的過程,叫做慮;因深謀遠慮而有所抉擇以巧妙地處理事務的過程,叫做智。

18【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

釋文:人的生命以飲食水谷為根本,所以當斷絕飲食水谷時,人就要死亡。水谷精微,是由脾胃產生而布散到全身的,並且可以從脈象上反映出來。所以,如果脈象中沒有和緩的胃氣,人也要死亡。

19【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釋文: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病因。

20【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釋文:水谷進入人體,經過脾胃運化,產生水谷精微傳注於肺,經過肺的宣發作用,把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從而使五臟六腑皆得到營養。

1【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

釋文:喜怒等情緒不加以節制會傷害內臟,五臟屬陰,所以內傷五臟而導致的疾病起於陰。

2【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主苦,治之以膽募俞。】

釋文:人的肝臟好比是將軍,主管出謀劃策;膽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斷。肝膽的經脈都經過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膽的信使。患膽癉的病人,常常是多慮而少決斷,造成膽的功能失常,膽汁上溢而出現口苦。治療時應針刺膽經的募穴、俞穴。

3【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釋文:從高處墜落跌傷,就會使瘀血留滯於內。若此時又有大怒的情緒刺激,就會導致氣上逆而不下,血亦隨之上行,鬱結於胸脅之下,而使肝臟受傷。

4【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釋文:膽脹病,脅下脹滿疼痛,口苦,常作深呼吸而嘆氣。

5【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

釋文:木氣過分抑制土,土氣被郁已極而復氣發作起來,會導致山石雷變,天昏地暗。這樣的氣候條件,人就容易患心腹脹滿、腸鳴等疾病。

6【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文: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7【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

釋文:肝臟是耐受疲勞的根本,它能貯藏血液,並且可以根據人體活動的需要而調節血量,肝血充足,人就不容易疲勞,由於「魂」必須藏在血液中,因此,也可以說肝臟是藏魂的地方。

8【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釋文:按一般生理過程來講,女子以七年為一個發育階段。女子到了七歲左右,腎臟的精氣開始旺盛,表現為牙齒更換,毛髮漸盛;到了十四歲左右,對生殖功能有促進作用的物質——「天癸」,成熟並發揮作用,使任脈通暢,沖脈氣血旺盛,表現為月經按時來潮,開始有了生育能力。

9【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釋文:過度恐懼會損傷腎臟,腎臟所貯藏的精氣也會被損傷。腎的功能受損傷則人體上部閉塞不通,下部的氣無法上行,停留於下,使人體下部脹滿,所以氣無法運行。

10【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釋文:腎主水,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精氣除來源於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外,還需其他臟腑「後天之精」的充養,所以五髒的精氣充盛,腎臟的精氣才能盈滿溢瀉。

11【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

腎氣通耳竅,腎的功能正常,雙耳才能聽見各種聲音。

12【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釋文:腎臟是密封和潛藏的根本,就好像冬眠的蟲子一樣,它藏蓄著人體的真陰和真陽,同時,它也是藏貯人體生殖之精的地方,頭髮靠血的滋養,而*可以化生為血液,腎能藏精,所以說腎臟的精華反映在頭髮上,腎的功能是充實和滋養骨骼,腎氣充足的時候,頭髮就有光澤,骨骼也堅韌,由於它的部位在膈肌以下的腹腔,屬於陰,又有閉藏的功能特點,所以稱它為「陰中之少陰」,與四時中陰氣最盛而陽氣閉藏的冬季相通應。

13【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

釋文:脾臟就像諫議之官,輔助君主,一切周密的計劃,都是從此產生出來的。

14【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釋文:人如果思慮太多,精神過度集中於某一事物,就會使體內的正氣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運行,所以說思則氣結。

15【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釋文:山谷之氣,能藏蓄和生長植物,具有土的性質,因而與脾臟相通;雨氣有水的性質,因而與腎臟相通。人體中的三陰、三陽六經經脈運行氣血,猶如地上的河流;腸胃能盛貯飲食水谷,猶如大海,善於容納百川之水;耳、目、口、鼻和前陰、後陰上下九竅,猶如水氣流通的道路。若以天地陰陽來類比人體,則人身陽氣所化之汗,猶如天之降雨;人體中的陽氣,好像天地間的疾風,流動不止。人怒氣暴發,如同天之雷霆;人身中的陽氣容易上沖,如同自然界中的陽氣向上蒸騰。因此,調養身體,如果不仿效天地間的規律,不懂得天有八節不同的節氣,地有五域不同的地理,那麼,疾病就要發生了。

16【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釋文:正常情況下,飲食入胃,經過初步消化,再由脾輸布到全身。如果脾臟有熱,失去正常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會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癥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這種病的人,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日久化為消渴。

17【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釋文:陰陽兩精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生命活力,就叫做神;伴隨著神氣往來存在的精神活動,叫做魂;依傍著精氣的出入流動而產生的神氣功能,叫做魄。所以能夠使人主動地去認識客觀事物的主觀意識,叫做心;心裡有所記憶並進一步形成慾念的過程,叫做意;意念已經存留並決心貫徹的過程,叫做志;為了實現志向而反覆考慮應該做些什麼的過程,叫做思;因思考而預見後果的過程,叫做慮;因深謀遠慮而有所抉擇以巧妙地處理事務的過程,叫做智。

18【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

釋文:人的生命以飲食水谷為根本,所以當斷絕飲食水谷時,人就要死亡。水谷精微,是由脾胃產生而布散到全身的,並且可以從脈象上反映出來。所以,如果脈象中沒有和緩的胃氣,人也要死亡。

19【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釋文: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病因。

20【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釋文:水谷進入人體,經過脾胃運化,產生水谷精微傳注於肺,經過肺的宣發作用,把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從而使五臟六腑皆得到營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堅果也不能瞎吃10大堅果食用禁忌
淺說道教的「炁」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