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熬粥熬不對,養胃變傷胃

熬粥熬不對,養胃變傷胃

今天是國際養胃日,胃部健康也關係到我們全身的營養供應,就讓我們來看看到底該如何養胃吧!

說到養胃,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喝粥。沒錯,用五穀雜糧熬粥喝,確實我國傳統養生方法之一。熬煮方法正確,材料使用得當的話,喝粥的確能減輕腸胃負擔,又能兼顧營養。

★ 胃脹氣,少用豆子

有些豆子不易消化,且容易產氣,如果身體虛弱、消化不良,有胃堵、脹氣等情況,粥里要少放或不放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芸豆、紅小豆、鷹嘴豆放入比例也別超過三分之一。

煮粥前,最好泡水 8 小時以上,這樣煮制之後,會更沙軟可口。

腸敏感,加點雜糧

腸道敏感常常會出現吃點冷的食物就會拉肚子的情況,那麼熬粥時可以加一些糯米、大黃米、粘高粱、山藥、蓮子等。

它們煮後粘稠溫糯,對腸胃刺激就會小很多。

★ 難消化,食材打成糊

牙口不好,胃動力也不足,有時大便中甚至能看到沒嚼碎的整個穀粒?

那就乾脆把食材直接打成糊糊,可以是煮粥之後用打漿機來打碎,也可以直接使用豆漿機來打糊。 需要記得的是,雜糧糊一定要足夠濃,否則營養成分太稀薄,而營養不良就會消化更差。

而豆漿機只適合做比較稀的雜糧糊,太濃太粘容易糊底。所以,豆漿機打出的糊糊可以當早餐,但不建議替代正餐。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並不適合這種煮粥、打糊的方法,因為越容易消化的主食吃法,餐後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

而且容易反酸、燒心的朋友,也不建議吃過多流質食物,因為喝粥反而會加重胃食管反流的情況。

巧搭配,營養又美味

待消化能力提高,不容易腹瀉、脹氣之後,就可以再嘗試著一種一種地引入新的食材,比如生燕麥片、黑米、百合、芡實、枸杞、葡萄乾、棗肉,以及南瓜丁、甘薯塊之類。

一些比較難消化的大麥粒、燕麥粒和小麥粒,如果吃了感覺不適,下次就記得先別放這種食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康健管 的精彩文章: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說給孤獨症患兒的家長
我的理想是:吃遍全球!

TAG:言康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