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我喝過的好茶-武夷名樅(二)

我喝過的好茶-武夷名樅(二)

我喝過的好茶--武夷名樅(二)

編者按:又到武夷制茶季,好期待這樣的神遊;從採茶到復焙退火出成品還有漫長的幾個月,何以消磨?唯有喚醒味蕾記憶,沉澱岩韻無相。

非常欣賞明海法師在《茶之六度》中對茶與禪的見解: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茶實現了人與草木間最原始的交流,茶能滌性;禪則實現了人與外界最和諧的交融,禪能洗心。

在四大名樅中,白雞冠的誕生早於大紅袍,由於種植面積少,而且栽培、製作都比較困難,所以產量很低,因此能喝到白雞冠茶也顯得更加珍貴。與水仙、肉桂、大紅袍的厚重、霸道相比,白雞冠顯得柔美、輕盈。

這款來自天心永樂禪寺的白雞冠「一唱雄雞」,出生於正岩核心區山場,條索外形緊結,色澤在米黃中呈現出乳白色;泡出來的茶湯清澈橙黃,還沒到嘴邊就清香撲鼻。入口就有一種甜滋滋、涼沁沁的味道,感覺有鮮美的口感與香氣,而且香氣透入茶湯底,細且幽長,回韻與回甘非常豐富;六道水後觀葉底黃亮,紅點泛現,適合觀賞。品過後感覺白雞冠雖然不如其他岩茶陽剛、霸道,相反卻性情溫和、內斂,就像水一樣的女子,看似平淡而有內在的底蘊,令人陶醉,是款很有女人味的茶。

武夷岩茶正岩核心區的八百多種岩茶,大部分是以花的香型命名,如素心蘭、醉貴妃、金柳條、金邊蘭、白瑞香等等。而名樅石乳卻與花香無緣,她既是武夷山內山岩茶單體韻味的特性,也是對內山岩茶整體韻味的涵括,應是武夷岩韻的形象說法,體現出的岩韻是「喉韻、嘴底、杯底香」等細緻精微感受。

這款來自武夷岩茶正岩核心區的狀元石乳,條索緊結勻凈,色澤烏褐,干茶帶特殊的乳香。舉杯輕呷第一口時,湯黃如金的茶汁滋溜入喉,感覺如同用舌頭舔地下溶洞的天然鐘乳石一般,一股純正而又濃郁霸道的牛奶香氣從舌苔、齒頰和深喉處直衝腦門,並在喉間竄來竄去。茶湯色澤橙紅艷亮,帶著幽幽的蘭花香,滋味濃厚,強烈持久,特別是四、五兩道水,顯出強烈的收斂性。

一好友剛接觸岩茶不久,以為是股澀味,但又感覺迅速化開轉為甘甜,這其實就是山場硬的茶湯表現出來的骨感--骨梗般的感覺。隨著泡飲次數的增加,茶湯逐漸轉換為橙黃、金黃色,9泡以後香仍明顯,茶湯滋味仍保持甜醇甘爽,真是妙不可言。

劉國英老師的私房茶--稀有品種白瑞香。

白瑞香是武夷岩茶的十大名樅之一,已有上百年的栽培歷史了。白瑞香,看名字就是種好茶。以香命名,那香氣自然是有特色的,以香取勝,以香聞名。溫杯醒茶後我迫不及待地深嗅,一股久違的清幽花香沁入鼻孔,沒有返青!干茶條索緊細,色澤青褐,干香比較濃郁。開泡後湯色橙黃清亮如琥珀,品種香明顯,水中帶有粽葉的香味,又略帶果酸,柔滑輕甜,

按慣例第二道沖泡八秒出水,湯色橙黃,類似於梔子花香混著淡淡粽葉的香氣撲鼻而來,幽長釅釅。

第三道茶湯,入口感覺有玉蘭花的香,滋味醇厚,回甘快入口後感覺好像不用咽就會滑進嗓子。

第四道水後,桂花香、果香、蜜香等逐次展現,在舌底更留有類似粽葉的清新之香。葉底肥嫩,綠葉紅邊。

從第五道水開始,感覺有股奶香味的石乳香氣和幽幽蘭花香逐漸顯現。這是頭一次品賞到的品種,評價百瑞香,就是一款聚集多種香的茶,香高味雅,非常美妙。

岩茶佛手---茶中覓得雪梨香

它是武夷岩茶引進品種,因葉大長得像仙人的手掌,故稱為「佛手」,武夷山茶人也稱之為雪梨,以其獨有的雪梨香和韻味在岩茶品種裡面獨樹一幟。這款來自正岩坑澗山場的佛手,干茶緊結粗大,帶著幽幽的雪梨香和正岩茶的山場氣息以及獨特的韻味。茶湯亮黃,入口柔而順滑,淡淡甘而微微甜,香氣始終是很香甜的雪梨香,幽幽的很是怡人。而且她的香彰顯在茶湯中上,清新淡雅,又那麼的小家碧玉,特別是六道水後茶湯中轉換成的梔子花香,稍不細心品鑒,就悄悄的從鼻尖溜走了。因此佛手是必須要平心靜氣才能感受到其中滋味。

佛手的雪梨香,清清淡淡,她不如肉桂張揚,不如奇蘭馥郁,不如水仙清雅,但是她自有自己的風格,令你喝過難忘。

剛開始接觸武夷岩茶,一般從中輕火、中火功的茶入門,覺得喝茶舒服,有花果香和甘甜感;達到一定層面後,就會感受香、醇、韻、滑等等,看出品種、山場、工藝等;後來,從茶湯中感悟人生;最終,茶湯,還是茶湯。

岩茶的真正魅力還在於她品種的多樣性、生長環境的特殊性、製作技藝的獨特性、文化底蘊的豐厚性,感受著她的岩骨花香,就像品味耐人尋味而又複雜的人生,一旦被真正感悟之後,便會產生強烈的偏愛及無限的忠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全武夷山最具代表性的山場類型,」馬頭岩「幾乎都囊括了!
武夷岩茶是該」重香「還是」重水「呢?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