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可能真的給了蔣經國先生一些控制病情的法門

南懷瑾老師可能真的給了蔣經國先生一些控制病情的法門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朱文光去世已一年了,幾天後,陳世志又到了蘭溪行館。經過長途飛行,又加上時差之故,陳此志正睡得糊裡糊塗。忽然,父親把他喚醒,告訴他一個驚人的消息:蔣經國去世了。

蔣經國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後來,慢慢地,他的視力逐漸變差,兩腿也無法隨意行動了。有一段時間,蔣經國先生曾三番五次地派人來請父親與他見面,但是不知怎麼回事,父親始終不肯。蔣經國先生可能是向父親請教一些關於他病情的問題吧,父親應該已把控制病情的方法告訴了那些來請教他的人。因為一九八四年,有消息說蔣經國先生進了醫院,這似乎預示了有大事要發生,因為他平時都是請醫生到家中診病的。父親聽說這個消息後,自言自語道:「不可能啊!按照我教他的方法,至少還可以再活兩年啊!」

可見,父親可能真的給了蔣經國先生一些控制病情的法門。當然,那一年蔣經國先生的病只是有驚無險,他比父親預測的還多活了兩年。其實父親所教的方法並不是什麼神通法術,而是現在科學界所研討的生命科學。這門所謂生命科學的學問,並不是所謂的迷信,而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之處,這些早就存在於多種學說之中。無論是道家、佛家還是儒家,都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但是大多數人在研究古代經典的時候,往往忽視了這些學說的實踐性,而只偏重於思維意識,以致這些學術都僅僅成了哲學思想。

如果加以實證,這些學說就進入了生命科學的領域。

父親為什麼有這些方法呢?其實,中國古代的學說大多是重視實踐而略輕於總結的,這也是中國傳統思維與西方思維意識的不同之處。因此,父親只是在研究經典的時候,以自身做生命科學的實證,「格物致知」,將學問都運用到實處,並不像一般學者那樣,只研究思想觀念。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方法還要去實踐,否則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就成為口頭禪了。由此可見實踐的重要性。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體內龍吟虎嘯
南懷瑾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投資理念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