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數量躍升之後還有長路要走

數量躍升之後還有長路要走

數量躍升之後還有長路要走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近日公布消息稱,2017年,中國提交PCT國際專利(專利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遞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8882萬件,躍居全球第二。

「中國對國際專利體系的使用大幅增加,表明隨著中國經濟繼續迅速轉型,中國的創新者日益把目光投向外面,期待將自己的創意傳播到新市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評價稱。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二說明什麼?中國國際專利速度為何增長迅速?較高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對中國的產業和企業發展又意味著什麼?

創新實力增強的必然結果

據WIPO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PCT專利申請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從2012年的1.8萬多件到2017年的4.8萬多件,年均增速21.3%。2017年,中國PCT專利申請量較上年增長13.4%,超過了日本的48208件,位居世界第二。

報告分析稱,中國是唯一申請量年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國家,自2003年以來每年增長率都高於10%。報告預測,以目前發展趨勢,中國有望3年內趕超美國,成為國際專利申請的最大來源國。

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有關負責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之所以增長迅速,一方面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營造了良好的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普遍增強。

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貿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新形勢下,知識產權日益成為跨國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嚴峻的國際競爭形勢倒逼我國企業紛紛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維護其競爭優勢。

「這些數據表明中國正加快對國際專利體系的使用,正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專利的國際布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創新水平、技術競爭力的迅猛提高,知識產權整體實力的快速提升。」4月8日,專註知識產權業務的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曉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同時,也說明我國創新主體對國際競爭基本規則的深入理解,創新者越來越意識到專利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正越來越熟練地運用這些規則,加速專利在國際市場的布局,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

在高域智能研究院專利運營專家王琦琳看來,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前列是歷史必然,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的經濟體更有實力的直接體現。「專利是地域性的,隨著出口增多,技術輸出增加,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增加具有正面意義。」

高門檻攔住了渾水摸魚的申請者

在媒體大幅報道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大增時,也有網友表示:「數量上去了,質量呢?」

對此,王琦琳認為,申請PCT國際專利費用較高,相對而言,這個專利申請量水分較少,更能體現真實的技術實力。「從總量看,美國的申請量也是在幾萬這個量級,這也意味著,PCT國際專利的高門檻、高費用等因素,實際上攔住了大量渾水摸魚的申請者。」

張曉飛則分析,專利質量的提升,核心在於創新能力的提升,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必不可少。「專利制度在中國的歷史僅有短短几十年,且處於不斷變化中,對其理解和掌握需要過程,因此,專利數量的積累是專利質量提升的基礎。」他說。

張曉飛認為,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的快速增長,為專利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礎,但同時,由於專利申請不是一步到位,申請存在各個階段、多個層次。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僅是專利申請的第一步;PCT申請提交後需要進入國家階段(向其他國家申請),而進入國家階段/地區的專利申請量以及每項專利申請進入的國家/地區的數量多少,才真正表明PCT專利申請的國際參與度。後續更應該關注的是上述兩項數據情況。

國際競爭中要用好專利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的背後,是中國一批企業憑藉自主創新在國際市場脫穎而出。WIPO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公司與中興通訊分別以4024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和296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佔據了PCT國際專利申請人前兩名的位置。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PCT專利申請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國內PCT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五的企業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3850件、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477件、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709件、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1226件、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848件。其中,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增長迅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42.3%和46.9%。

張曉飛的事務所處理大量國際專利業務。他分析,國際專利是創新主體進行國際市場博弈、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武器。利用專利進行積極合理的國際布局,並逐步提高專利運用水平,有助於我國創新主體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甚至掌握話語權,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正因此,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企業高度重視國際專利申請及知識產權保護。以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共申請國內外專利4000餘件,其中國外專利佔比超過50%,共有500餘項技術進入40餘個國家,專利布局的技術內容覆蓋公司所有核心產品及新興產品,包括輻射成像、毫米波成像、太赫茲成像、離子遷移、激光拉曼、智能審圖等。

「我們高度重視國外專利申請工作,每年進行多批國外專利決策(即考慮在哪些國家申請專利,怎麼申請)和PCT進入哪些國家的決策,根據國外專利布局決策召開專題專利評審決策會,對國外專利布局進行全面評審,發布並實施《國外專利布局指南》,為專利決策科學布局提供參考。」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對於國內企業如何更好地申請及運用國際專利,張曉飛認為,從申請角度看,企業仍面臨申請和維持費用高、企業如何在所進入的國家/地區進行決策、國外法律難以掌握等難題,而尋求高質量的專利代理服務,既能促進技術方案的拓展和提升,又能幫助創新者獲得與其技術貢獻相適應的專利權保護範圍。「2016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台的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的『四大重點工程』之一,即為專利代理質量提升工程。」張曉飛說。

「利用國際專利則涉及專利的合理布局和積極運用。」張曉飛認為,從創新主體角度,結合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資源,可以考慮在優勢技術領域,重點國家和地區進行專利布局,例如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專利申請力度,提前謀篇布局,促進技術交流和轉移。

也有專家建議,要以法律的手段來保護中國的合法知識產權在全球的使用。同時,中國的國際法和知識產權法也需要在制度設定、法律制定和執行力度方面予以加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QS首次公布三大商科碩士排名
「錢包聯網」是財務透明最關鍵一步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