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滅亡時僅剩漢地十三省,為何還有人說它不割地不賠款

明朝滅亡時僅剩漢地十三省,為何還有人說它不割地不賠款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一個底線,那就是不和親不割地。但是有些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明朝在鼎盛時期的疆土多達1000多平方公里,為什麼在明朝滅亡的時候就只有漢地十三省了呢?難道這不是割地嘛?

這裡就有兩個問題要拿出來說一下了,首先就是明朝的疆域其實是分為兩個部分的,一個是本部,另一個就是羈縻。本部我們都能夠理解,那麼羈縻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就要從戶籍這個方面來看了。

本部自然不必多說,所有的人口都是上了戶籍了,但是羈縻就不是這樣了,分為了兩種,一種是上了戶籍的,這些地區一般都算進了明朝的版圖之內,另一種就是沒上戶籍,或者只有部分人口上了戶籍的,而這種就沒有算進明朝的版圖。

但是其實這兩種雖說都會不定期的給明朝納貢,但其實嚴格來說並不能說就是明朝的疆域。而是其內部自行管理,明朝也不會對其提供金錢裝備上的援助,就只有在發生戰亂的時候可能會出兵相助。所以這些地方嚴格來說就只能算是明朝的藩屬國,而不是其疆域。

再有就是什麼才叫割地,所謂割地其實就是通過各種條約主動放棄的領土,但是明朝時期確實是沒有過這種行為,但依舊還會有許多領土因為自立或者被敵攻佔而失去,所以明朝雖說沒有割地,但是其實並不代表著他的領土不會變少。

其實明朝相比唐宋時期已經向西南方向擴大了很大一部分了,但是因當時的人口原因所以對許多領土的控制力並不是特別的強,這也是為什麼朱棣當年自願放棄遼東地區的駐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軍隊不夠用了。

所以明朝真正有著堅固統治的地區就只有漢地十三省,其他地區雖說有些地方上了戶籍,但是其實明朝對其的管轄能力並不高。所以其實明朝直至滅亡都沒有使其有著牢固統治的地區經歷太多的戰火,這也是為何有那麼多人反清復明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文化歷史 的精彩文章:

纏足不是強制要求,清朝順治、康熙都曾下令禁止,為何屢禁不止
諸葛亮只有三分天下之才,無一統天下之能,隆中對註定了蜀國必敗

TAG:野文化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