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可·為》:如何在人生路上巧遇貴人?

《可·為》:如何在人生路上巧遇貴人?

試其數,纖悉皆驗。

余遂起讀書之念,

謀之表兄沈稱,

言:郁海谷先生,

在沈友夫家開館,

我送汝寄學甚便。

余遂禮郁為師。

因為不知道孔老先生是否真正精通數術,袁了凡居土就想請孔老先生為他推算命數,試試看是否算得準確。結果,連過去遭遇的很小的事情都算準了。由此可知,孔老先生是真正精通數術。

因為孔老先生推算得非常精準,袁了凡居土就對孔老先生生起了巨大的信心,非常相信恭敬孔老先生,於是就有了讀書的想法。

袁了凡居士就和他的表兄沈稱先生商量,沈稱表兄就建議說:「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開設私塾授學,我送你去讀書吧!借住讀書都非常方便,你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表兄來操持。」

於是,袁了凡居士就拜郁海谷先生為師,重新開始了求學生涯,隨郁海谷先生努力地學習。

袁了凡居士在慈雲寺遇到孔老先生時年僅十五,表面看似乎是偶然和巧合,其實都有其必然性。袁了凡居士人品高尚,對母親非常孝順,這是做人的基礎,對孔老先生的恭敬更體現了他謙虛的美德。他能對陌生人禮敬有加,說明他謙遜知禮,誠心待人,具有很好的根器和氣稟。

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會遇到一些令人生發生轉折和改變的貴人。正是因為袁了凡居士有這些德行,才使他在慈雲寺碰見了這樣一位老先生。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和法師們常有交往,詩歌唱和、書畫過從。慈雲寺隱喻著佛教的慈悲,《大智度論》卷二七稱:「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給予歡樂叫「慈」;憐憫眾生,拔除苦難叫「悲」。這是菩薩行的重要特徵之一。

孔老先生長得相貌魁偉,仙風道骨,更有一捧長長的鬍鬚。大凡異人必有異相,《史記》上說,孔夫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其相貌也很奇特,「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所謂的圩頂,據《索引》的解釋,就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孔夫子的頭頂是中間低而四邊高,不可謂不奇。古人還以長髯為美,鬍鬚可以說是男子儀錶不俗的象徵。《三國志》也說關羽「美須髯」,諸葛亮曾直接以「髯」代稱之。袁了凡居士見到孔老先生超凡脫俗的相貌,不敢怠慢,連忙行禮以示恭敬。

雖然袁了凡居士對命理之學並沒有專門的研究,但他並沒有因先入之見而排斥未知的事物,相反,卻非常恭敬地請教孔老先生。這正體現了「謙受益」的道理。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入。正如老子所講的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真正有道德的人,聽到了做人的道理後會努力去踐行,而無知者聽到了聞所未聞的道理時,則會表現為不屑一顧,甚至會覺得不嘲笑不足以顯示自己的高明。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購書地址

社科文獻出版社:

http://www.ssap.com.cn/c/2018-03-12/1066592.s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法華經》中最精彩的七個比喻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