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新片被指懷春,顧長衛也沒治好國產青春片的病

新片被指懷春,顧長衛也沒治好國產青春片的病

一度讓觀眾備受期待的《遇見你真好》,還是沒能為國產青春片正名。

此片雖然由顧長衛參與編劇,並親自坐鎮執導,但上映13天,累計票房只有4834萬,豆瓣評分也不及5分。有人言稱,《遇見你真好》在追憶青春的路上再次敗北,老導演致敬青春又遇新尷尬。

曾幾何時,被認為永遠不會過時的青春片,也一度是資本角逐的香餑餑。但是近年來,國產青春片在逐漸滑向「叫春片」的同時,「逢拍必賺」也已成為了一個傳說。由此我們不禁要問:國產青春片這些年到底是怎麼了?

《遇見你真好》口碑票房雙輸

《遇見你真好》改編自孔龍的同名原創小說,影片背景大概設定在2009年左右的一所復讀學校里,故事聚焦於3對男女的感情糾葛。

但是看過影片你會發現,劇情的發展幾乎和復讀沒有任何關係,幾個主角被認為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談戀愛」。

由此,影片也被認為是「早已不再青春的准油膩中年憑弔『應然』校園生活的想像之作」;有網友甚至評論說:「多數老導演拍的青春片都是懷春,根本無法融入當下的青春語境。」

此外,影片中飾演十八九歲少年少女的演員中,除了飾演「校花」凌彩彩的王玉雯是1997年生的之外,其他人現實生活中的年齡基本上都已近三十歲。

除了年齡,觀眾還不斷「找茬」:白客被認為不適合和藍盈瑩演對手戲,兩人情緒上無法對接;從《今夜百樂門》出身的張海宇和蔣易,一個被認為太老成穿校服演高中生有違和感,另一個則被認為面部表情太豐富架不住電影鏡頭的放大……

當然,這些和劇情崩塌比起來,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劇情的崩塌,最受詬病的便是編劇——一部99分鐘的片子,竟然動用了8個編劇(顧長衛也是該片八大編劇之一),結果寫出來的三個短故事,關聯度接近於無。有網友形容,這是「用段子湊短片,用短片湊長片……幾段故事強行串聯,最終一盤散沙。」

豆瓣上,約6千人給《遇見你真好》評分,其中54.3%的人打出了兩星以下。

關於此片,也並非沒有好評,比如攝影和美術。畢竟,顧長衛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科班出身,更是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首位華人攝影師,攝影受到好評倒也不令人意外。

顧長衛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身份,顧長衛似乎更擅長捕捉人物的情緒,而不是講述故事。該片雖然擺脫了國產青春片「墮胎、出國、死人」的情節標配,但依然被認為和「狗血」青春片沒什麼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遇見你真好》原本定在大年初一上映,但在上映前又臨時宣布改檔至3月29日。儘管官方表示屬於「正常情況」,但有人分析,或為躲避激烈競爭,以爭取更大的排片空間。

春暖花開,雖然應景,但就目前來說,該片無論從口碑還是票房上來看,都不得不說是有些慘淡。

國產青春片存在的三大問題

《遇見你真好》在所遇到的「青春期」問題,其實是大多國產青春片的通病。

如果從2013年趙薇執導的《致青春》算起,國產青春片從爆髮式增長到泛濫成災再到人人喊打,僅僅不過3年時間而已。

2017年被宣發玩壞的《閃光少女》,豆瓣評分一度高達7.4,92.4%的人給出了三星以上的評分,但最終票房僅有6486.2萬。如果不把《乘風破浪》《傲嬌與偏見》《喜歡你》列入青春片行列的話,當年上映的國產青春片更是沒有一部票房破億。

不難看出,觀眾越來越不肯為國產青春片買賬了。那麼,國產青春片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首先,國產青春片被吐槽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劇情套路化,內容嚴重同質化。

這個問題已經被詬病多時了,2014年《匆匆那年》上映之後,觀眾在網上的討論就已經炸開了鍋:怎麼又是「渣男」?怎麼又是「墮胎」?

類似的情節套路,《致青春》在2013年用過,《同桌的你》在2014年也用過。

「微影數據研究院」在一篇研究文章中曾總結,為了拋出矛盾,國產青春片常用套路牌有「三失」:失戀、失身、失業;而為了製造高潮,則有「三毒」:死人(車禍、絕症)、墮胎、出國。

其次,是利益驅逐下的低品質化,大部分國產青春片成為了資本運營的一種手段。

據「微影研究院」研究調查,多數青春片製作成本少(各影片的製作費用均在6000 萬元以內)、技術門檻低、拍攝周期短(約2個月)、執行程度高,受到了投資人的青睞,但品質卻難有保障。

《重返20歲》導演陳正道就曾感嘆說:「那時候我們拍青春片,都覺得賺不了什麼錢,現在青春片能掙大錢,大家反而沒那麼純粹。」

第三,利用「小鮮肉」效應圈錢,致使電影淪為了資本和明星的遊戲。

「由粉絲經濟帶動的電影市場,是一個畸形的泡沫市場,這無疑會加重電影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北京電影學院導師唐玲玲在其所編著的《電影經濟學》一書中這樣表示。

青春片自然也是深受其害。不過隨著2016年一批批「粉絲電影」在口碑票房上的紛紛沒落之後,投資人也開始學乖了。

大地影院集團總經理于欣就曾坦言,「粉絲電影」已經撐不住了,拉個小鮮肉和網紅攢個電影這種投資模式已然難以為繼,「未來主要還是靠製作。」

青春片如何實現雙豐收

事實上,在國產青春片票房慘淡的2017年,卻有一部泰國青春片——《天才槍手》——在國內獲得了一致好評,豆瓣上超31萬人參與評分,98.6%的人給出了三星以上好評,分數高達8.2,最終票房也收穫近2.7億。

影評人蘇七七在分析此片的成功之處時指出,該片從大家熟悉的「抄襲」視角切入,而後引發對公正的探討,再進一步指向階層分化,使片子「有現實落腳點」,能激起觀眾的思考和共鳴。

除了要貼近現實生活,尋求更多元化的內容,也被認為是青春片的一個發展出路。

「漂亮的衣服、小情小愛、小資情調……這些在城市美學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會構成一種新鮮性,但這個會迅速被年輕人拋棄。」但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看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青春片,仍只死揪著「愛情」這個元素不放。

而放眼海外,青春片的內容則要顯得更加多元:

《天才槍手》從一場作弊出發聚焦階級差異;《墊底辣妹》批判了日本教育不善於因材施教的弊端;《摔跤吧,爸爸》描繪了印度女性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社會地位;《心靈捕手》《死亡詩社》等影片,圍繞青少年「成長」主題對社會與人性的各個層面進行審視……

《死亡詩社》劇照

在中青報2017年的一份調查中,對於「青春劇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63.9%的受訪者認為是題材,青春劇不僅要有愛情,還要有夢想和成長;51.7%的受訪者認為是劇本,故事情節需引人入勝;49.5%的受訪者認為是導向,應該積極陽光健康,不渲染墮胎、幼稚和義氣等。

此外還有:選角,找到合適的演員(38.7%);導演和製片人,有誠意、負責任(28.0%);演技,沒演技會看不下去(18.6%)等。

對於國產青春片而言,未來的路,依然很長,如果自我設限,勢必走不遠。

至於如何拍得好,無非8個字:少點套路,多些真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鹿晗解約升級當老闆,考驗「鹿飯」的時刻到了
豆瓣8.7,一部動畫片竟然看得我老淚縱橫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