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泰山封禪是怎麼回事?歷史上只有這六位皇帝真正實現過!

泰山封禪是怎麼回事?歷史上只有這六位皇帝真正實現過!

原標題:泰山封禪是怎麼回事?歷史上只有這六位皇帝真正實現過!


封禪,是中國古代極其重要也極為古老的一種最高祭祀儀式。封禪包括「封」和「禪」兩種祭祀儀式。所謂「封」,指在大山山頭之上堆土為壇祭天;「禪」則是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拔草除地,建祭場祭地。有專家考證,漢字中的「報」,在甲骨文中就像是一個大的石台,其本意就是在石台上祭祀祖先,後來由對祖先的祭祀引申出對他人和組織的「回報」之義。


漢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就說過自古受命帝王,何嘗不封禪?可見封禪之禮,是中國上古君王的重要祭祀禮。在上古傳說中,有七十二位帝王封禪泰山。而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明確列出的有十二位上古帝王: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

早有專家指出,七十二隻是一個吉祥數,並非信史。所謂的七十二是上古陰陽五行學說中一個常用的數字,是把一年三百六十天按照金木水火土各分為七十二天,在古代史籍中極為常見。而司馬遷所謂的十二位帝王,是其整理的帝系系統中的帝王,是古代傳說,有其歷史內涵,但並非信史。



秦始皇帝像


自商朝以來,可以明確考證,真正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中國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趙政、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趙恆。

大體而言,封禪祭祀制度在中國歷史可以分為兩個大階段,其中,新莽政權是分水嶺。此前大體實行的可以稱為是大郊祀,新莽以後是小郊祀,其中的差別就在於祭祀的位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兼并天下,建立了一統的大秦帝國。在陸續施行於帝國各地的一統中,宗教祭祀的一統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秦始皇帝整合了齊國和秦國兩國的祭祀儀式,陸續立過兩百多個壇廟,稱為「祠畤」。秦始皇帝於公元前219年有一次極大規模的巡狩,從關中出發,周遊今山東地區,登泰山,禪梁父,然後巡海南下,自荊州走南邊的武關回關中。


漢武帝的封禪與之類似,也是傾全國之力的大祭祀,但是也嚴重消耗民力。此後便有了罷廟廢祠的主張,到了新莽政權,在儒生皇帝王莽手裡正式廢除了大規模的封禪祭祀禮,而是在首都立壇,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



漢武帝像

此後雖然有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唐高宗、唐玄宗也因為好大喜功行國封禪大禮,但是制度化的封禪禮已經不存在了。而到了宋真宗之時,其因為封禪嚴重耗費民力,也遭到了當世和後人的批評。



王莽像

此外,武周政權則天皇帝(後)武瞾在河南嵩山也舉行過封禪大典。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舉行封禮,並以「登封」作為自己的年號,不過由於其身份特殊,政權也屬曇花一現,而且並未在泰山而是在嵩山舉行封禪禮,這次封禪在後世史書上並不很受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史海 的精彩文章:

蘇聯解體時,中亞這五國為何堅決反對解體?其實原因很簡單!
這個國家,10年間喪失三分之二出海口,現在國家四分五裂!

TAG:縱橫史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