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部剛上映的印度神片,扎了每個中國家庭一刀

這部剛上映的印度神片,扎了每個中國家庭一刀

InsDaily-每日lnstagram最新資訊

本文授權轉自開始吧旗下自媒體:有束光

ID:onelight01

「又一部印度電影拍出了中國家庭的痛」。

4月4日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再次讓中國人扎心了。片名源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條起跑線就是教育。

父母們為了替孩子追求「更好的教育」拼盡全力,市區戶口、學區房、興趣班、推薦信、學校門口深夜排隊、暗箱操作……偏偏把象徵公平的「起跑線」變成了一門生意,成了最最不公平的東西。

這樣的教育,真的是我們所有人都期待的嗎?

天還沒亮,拉吉就被妻子從家裡趕了出來。他打著呵欠,睡眼朦朧的從車裡鑽出來,看著眼前已然拐了幾個彎的百米長隊,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怎麼還有人帶著睡袋來排隊,用礦泉水瓶接尿呢……」他狠狠揉了一把自己亂糟糟的頭髮,小聲嘀咕著「這太瘋狂了」。

「一點也不瘋狂,這可是學校招生。」排在前面的男子突然回頭一臉嚴肅的回應了他。

當地的好學校招生,家長徹夜排隊,這樣的場景熟悉不?

在我們的新聞里,屢屢發生。若有已為父母的光友,可能也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而如此現實的一幕,又被印度人拍進了電影里——《起跑線》

繼《摔跤吧!爸爸》擊中我們「重男輕女」的痛點後,

這部新的印度片狠狠抨擊了

我們當下更焦慮的問題——教育

孩子只有接受了好的教育,

才能有好的未來,

這一點,印度和中國都認同。

電影簡介很簡單: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進名校,接受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

影片開場寥寥幾分鐘便交代了老爸拉吉的故事:裁縫店的窮小子努力奮鬥,不但娶了自己心儀的漂亮女神,還當上了大老闆,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生活自然是美滋滋了。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突然擺在了眼前:女兒要上學了

老爸不以為然,上就上唄。可妻子不行,只能在雜誌評選出的最好的五個學校里選擇一個。

為什麼?因為在精英學校全英文教學的環境下,孩子們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我們國家,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成為這個階級的一部分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好的學校讀書。

其實在中國,也是如此,不是嗎?

這並不是誇大其詞。

就連有錢人家的小孩子,

都以會不會說英語來決定交朋友。

可是,好的學校只收3公里範圍內的學生。

他們要買學區房了。

對有錢的老爸來說,換房不是問題。

難的是如何融入小區里上層人士聚集的圈子,

讓女兒交更多的朋友。

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出盡了洋相,

但總算混出個臉熟。

可這都只是準備工作。孩子入學真正的難,還在後頭呢。

報完名之後,緊跟著的就是面試。學校不僅要考核孩子,還要從家庭背景、經濟實力、談吐思維等多方面考核父母。

父母能力不過關,孩子再優秀,也不會收。

因此在朋友的介紹下,夫妻倆帶著女兒去了專門的培訓機構。

女兒要開始參加興趣班,每天五門,全方位查漏補缺,因為她已經落後同齡人太多了;

父母也要參與培訓,著裝上要像個「有品位的有錢人」那樣,懂得說「冠冕堂皇」的讚美之詞,還要參加一次又一次的模擬面試,學會各種套路……

為了給校長一個好印象,他們特意把能買到的名牌都穿在身上了。反而被培訓顧問嘲笑了。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落榜了。原因很簡單:學校不會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

其實夫妻倆並不是沒有受過教育,妻子米圖甚至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他們只是像大多數孩子那樣,在公立學校上學而已。

但現在,最好的教育資源都掌握在私立學校手中,公立學校已經變成了這樣:缺少桌椅,孩子們不得不坐在地上上課。

廁所簡陋,臭氣熏天

玩的樂器是孩子們

用掃帚、廢水桶自己做的

……

絕望之際,一道可以鑽的漏洞冒出來了。政府為了保證貧困學生的受教育權,規定私立學校必須有25%的名額留給貧困生。

而從貧困學生手裡搶一個名額,只需要讓自己「成為」窮人就行。

拉吉帶著妻兒決定暫時搬到貧民窟裝成窮人,只要騙過學校的上門檢查,立即搬回自己的私家別墅。

但就在這誰也瞧不上的貧民窟里,他們一家卻學到了好學校從來不會教給孩子的知識——善良和真誠,皮雅也交到了最知心的朋友。

明明是一貧如洗的鄰居,卻願意把家裡所剩不多的大米,辛苦掙來的工資分一半給老爸,讓他們能夠度日;

甚至為了替皮雅爭取機會,他可以冒著生命危險撞車碰瓷……

當老爸意識到,他要偷走的不只是一個名額,而是一個窮苦家庭的未來的時候,他的良心受到了拷問。

「一切為了孩子」,就這一句話,讓父母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而孩子未來也會變成被人討厭的樣子。

這就是這些父母所希望的嗎?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嗎?

拉吉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是什麼?我希望大家能去電影院了解)而電影之外的我們,又作何選擇呢?

2006年,一部名為《沒有起跑線》的真人秀在全網熱映。「贏在子宮裡」「贏在射精前」這樣的話雖然聽來可怕,但還是有不少家長高度贊同。

其背後的根源,是我們的父母希望「孩子能過得比他們好」。於是,家長們親手把孩子本應快樂的童年變成了競技場,啟蒙班、興趣班、奧數班,音樂班,還有各種體育競賽,「你有我也要有」「大家都有的,我要更精」。

《沒有起跑線》視頻截圖

現實往往比電影所展現的更為魔幻。

學校門口徹夜排隊的家長 圖片來自中原網

學校門口排隊等候的家長 圖片來自網路

圖片來自網路

2017年,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話刷爆朋友圈: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現在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像我這種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享受北京教育資源上得天獨厚的條件,對學習習慣和性格上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每一步基礎打的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所謂教育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它曾經被視為打破階級壁壘的主要通道,是無數人渴望改變貧富差距的唯一出路。

而如今,我們親手把它變成了通過教育也無法改變的絕望。

當貧困變得世代相傳,誰還會相信教育真的能改變未來呢?

受教育本是人人都該享有的基本權利,當它變成了多數人都享用不起的奢侈品的時候,教育又意味著什麼呢?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不拼,不能阻攔別人拼。但仔細想想,這種拼,實際上是放棄了道德和原則的「努力」,拋棄了這個社會本該有的公平和公正,遊走在規則之外的黑暗角落。如蝕堤白蟻一般,一點點讓教育變得腐朽、潰爛,直到某一天,轟然倒塌。

可悲的是,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從貧困階層爬上來的校長,竟也淪為了利益的代言人,教育分化的幫凶

在這個「寒門再難出貴子」,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里,《起跑線》這樣的電影無疑給了所有中國人一記暴擊。

什麼才是教育的本質?我們究竟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真的所有人都會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等候發令槍響嗎?

《開講啦》的撒貝南,曾經說過一個約翰·列儂的故事。這個後來成為披頭士主唱的人在小時候,和我們一樣被老師問過一個問題——

本文圖片來自豆瓣《起跑線》影頁,版權歸其所有

「你們長大了想當什麼樣的人?」

列儂回答:「我想當一個幸福的人。」

老師:「你沒聽懂我的問題。」

列儂:「不,老師,你沒聽懂我的答案。」

你在焦慮的流行病中,有沒想過另外一種可能——孩子心目中的起跑線——他們究竟想成為怎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tagram精選 的精彩文章:

這群健身的小姐姐用對比照告訴你,體重數據神馬的,真的都是浮雲啊……
以出產最美王妃聞名的摩納哥王室即將迎來新成員,這次是90後亞裔妹子

TAG:instagram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