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海南種植成功,億畝能多養活8000萬人

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海南種植成功,億畝能多養活8000萬人

「海水也可以種糧食!」

還記得2017年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親自挂帥的「海水稻」項目嗎?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挑選出176份優良「海水稻」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

袁隆平稱:海水稻如果擴大到一億畝,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今年首次大範圍試種海水稻: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海水稻,是中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鹼性水稻。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範圍試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表示:「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鹼地進行重點的、深入的(做)一些測試,爭取今年能夠拿出不低於一個可以在全國大範圍推廣,經過國家審定的一個品種。」

張國棟表示,中國有約15億畝鹽鹼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氣候帶、光照條件都不盡相同。今年將首次在全國五個主要類型的鹽鹼地上同時進行千畝片的試驗示範,就是為了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檢驗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終產量和品質。

張國棟稱:「經過前期調研,全國15億畝鹽鹼地當中,大概有2到3億畝有改良成農田的潛力,這2、3億畝土地大約分布在五大類型鹽鹼地,其中包括新疆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也包括東北的蘇打凍土鹽鹼地,也包括黃河三角洲地區。」

除了今年試種的176種海水稻材料,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工作人員也在不斷嘗試通過雜交的方式,將優良基因進行重新組合,來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為今後提供更多的試驗品種。

鹽鹼地鹽分高,怎麼能種水稻?

1970年以來,國際水稻研究所從 9000份水稻品種和家系中,鑒定出10份耐鹽品種,為水稻耐鹽性品種選育提供了技術儲備,並在1979年提出了水稻耐鹽鑒定標準和方法。巴基斯坦、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也相繼展開了水稻的耐鹽性研究。

被稱為中國「海水稻之父」的科學家陳日勝,1986年在廣東省湛江市的海邊蘆葦叢里發現了一株野生海水稻,此後通過30多年潛心研究,陳日勝培育出一個耐鹽鹼水稻的品種「海稻86」。

2014年,袁隆平團隊參與改良「海稻86」,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裡進行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試驗種植畝產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測產最高畝產達到621公斤。目前中國「海水稻」品種還處在研發培育階段,在正式推廣應用前仍需科研與觀察。

袁隆平稱:「海水稻如果擴大到一億畝,按最低產量(畝產300公斤),每年增產300億公斤,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湖南省的年糧食總產量。我們原來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主要是第一個劃紅線,18億畝不能突破,再一個是提高單產,我們耐鹽鹼水稻可以增加面積,不光是提高單產。」

海水稻的誕生,要感謝兩個人:陳日勝、袁隆平

1986年,中國「海水稻之父」陳日勝最先發現了一種可以抵抗海水鹽鹼性的野生水稻,並從此開始了近30年的海水稻培育工作。

然而,這項工作並不輕鬆,甚至可以說十分困難。因為經過如此長時間的努力,陳日勝一直在培育的「海稻86」品種,也僅僅從畝產100斤提升到了畝產300斤。而雖然海水稻有著天然抗蟲、不需化肥等優勢,卻也面臨著比如收割困難,不抗倒伏等問題。

這也是為何,雖然陳日勝先生苦苦研究了28年海水稻,卻仍然未能進入商業化種植的原因。

但誰也不會否定的是,陳日勝的研究工作的潛力是巨大的。根據湛江日報2014年的報道,陳日勝的研究早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了許多西方農業生物公司的關注,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與他合作。但陳日勝很清楚如果與這些西方公司合作,那麼將來專利就可能會被他們所獲得。所以,他堅定地表示:

「去外國研究就變成外國的專利了,搞研究必須在中國,這是我們中國的東西,一定要留在中國。」

幸運的是,陳日勝的研究,引起了「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關注。根據湛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在2014年10月,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馬國輝等多位專家就受袁隆平先生委託,來到湛江考察了陳日勝的海水稻,並一致認為這是一種很特異的水稻種質資源,建議國家加強全面保護。

最終,陳日勝的海水稻項目獲得了農業部的關注,成為了國家級項目。

而陳日勝也非常欣喜於袁隆平對於他項目的關注和介入。在湛江日報的報道中,陳日勝甚至直接表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我影響最大!」

袁隆平在青島舉行的關於海水稻研發的發布會上,曾多次提到陳日勝先生。袁老先生還很坦率地表示,其實他來青島成立這個海水稻研發中心,正是為了把陳日勝這位海水稻的發現者以及國內其他一些同樣在研究海水稻的專家的智慧「整合」在一起,通過雜交水稻技術最終培養出不僅可以用海水灌溉,更可以用於商業推廣的高產水稻。

中國關於海水稻的研究成果

改變的不僅是中國的糧食問題

對於世界上很多島國

乃至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來說

這都將成為他們的福音!

袁隆平曾說——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裡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涼。」

而這個夢想

如今正在一步步兌現著!

向陳日勝、袁隆平

以及所有對海水稻

做出貢獻的科學家

深深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代號D30材料的前世今生:這個材料有點「倔」吃軟不吃硬
檳榔「一嚼就停不下來」?專家:小心患上口腔癌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