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榻上對,比隆中對最早提出「曹操不可卒除」,為何卻名不見經不傳?

榻上對,比隆中對最早提出「曹操不可卒除」,為何卻名不見經不傳?

諸葛亮和魯肅都有各自的隆中對和榻上對,榻上對比隆中對還早幾年,隆中對是一個完整的戰略策劃,榻上對討論重點是政治路線。

魯肅同孫權合榻對飲的時間是建安二年,當時北方官渡之戰還未打響,局勢尚不明朗,劉備還在給曹操當馬仔,而魯肅就已經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觀點,不可謂不是深謀遠慮。相比之下,十幾年後諸葛亮還在跟劉皇叔提興復漢室呢,兩個相差了十幾年對天下局勢的分析。

首先看穿了孫權的小九九,並不是真心要復興漢朝;其次講明尊王的政治口號不適用於孫權,這條路走不通;最後直接提出割據稱帝的路線,並立足現實,先當個三成天下的天子。上帝視角看,這些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孫權勢力不過幾個並不穩固的郡,名號區區雜號將軍會稽太守,魯肅上來就談「建號帝王」還是很大膽的,也說到了孫權的心裡。

不過榻上策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行起來實在是很難看。建安五年魯肅提出榻上策,其中第一個目標,剿除黃祖一直拖到了建安十三年春才成功,北方多務的時機一點沒用上,因為同年曹操已經南下。進伐劉表,竟長江之所極更是無從談起。一個計劃拖了八年才開了個頭,卻發現時移勢易,難道不難看嗎?

隆中對則不然,建安十二年左右,劉備於困窘中求教諸葛亮,諸葛亮給的方案是抗曹,聯孫,收荊,入蜀,然後待天時一決高下。劉備當時未必全信了,但撥雲見日的感覺肯定有了。然後呢?建安十三年就驗證了聯吳抗曹的正確性,建安十四年就拿到了大半個荊州。建安十九年,劉備獲得益州,前後七年,隆中對所計劃的中期大目標跨有荊益已經完成。至於之後的失敗,本就是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

隆中對的目標雖然遠大,但是諸葛亮卻是一個謹慎的人,對計劃的實施,他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榻上對的戰略雖然謹慎,但是魯肅並沒有因為當初沒有詳述如何對付曹操而忘記他是一個要輔佐孫權成就高帝之業的人。曹操大舉南下之時是他一排眾議竭力勸說孫權抵擋曹操。到他主持大局的時候對關羽一直比較克制,並不是因為他軟弱,而是因為他的眼光放在了更遠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伐幾乎不可能成功,那是什麼支撐著諸葛亮和姜維一次次的北伐?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如果放到現在應該是什麼地位?

TAG:小橙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