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下父母對於兒女教育的焦灼,被這部電影拍絕了

天下父母對於兒女教育的焦灼,被這部電影拍絕了

在印度首都月光集市經營服裝品牌店的夫婦擁有童話一般的戀愛史:當叛逆的設計才女米塔為訂製服裝的露背尺寸犯愁時,服裝店主兒子拉吉是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支持她的人。「敢為天下之先,不計較世俗眼光」,這份默契的價值觀,成為他們愛情的定海神針。

而當夫婦二人遇到女兒皮雅應該入哪所好學校的問題時,拉吉一如既往站在妻子一邊,妻子說,要印度排名前五的學校,要為入學而搬家,要不惜代價讓孩子有最好的輔導,甚至父母也要接受訓練,以便面對學校針對家長的面試。

印度電影《起跑線》海報

所有一切,拉吉都依了妻子,他也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了真正的心魔塵網之中。

印度電影《起跑線》(又名《可憐天下父母心》)正是選取了橫亘在幾乎全世界家長面前的教育問題這個主題,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所不同的是,在印度,種姓制度仍然主導著萬千家庭的下一代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是印度電影從過去到現在一以貫之的主題。對這一母題的抒發並不因電影身處寶萊塢商業體制而有所削弱,遠在1950年代的《流浪者》,近則新世紀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無不是直抒胸臆之作。

為了讓皮雅獲得「貧困生」入學名額,準備搬到貧民區的一家人對外假裝稱去歐洲度假了。

但是,《起跑線》顯然並不准備沿著前輩的路子再說一遍,影片中一家人心心念念所要爭取的所謂更高的起點,是以英語而非印地語為首要語言的學校。對經濟富足,但文化階層相對較「低」的拉吉夫婦來說,顯然並未能夠躋身隨口「英語」的群體。儘管曾經有笑話說印度人將自己口音的英語視為英語中的名門正派,但以語言區隔教育等級的事實,正如影片中對白「在印度,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而是一種『階級』」一樣,決定了受教育者的未來,包括工作與階層變動的有機互動關係。

住在新德里Vasant vihar的小朋友們只說英語不說印地語。

影片中,拉吉和米塔夫婦不斷提點對方是否知道某些字眼的英文拼寫,一針見血點明兩人作為所謂「中產階層」卻處於教育競賽中的較低位置。對中國觀眾來說,夫婦對女兒皮雅的生活與未來無微不至的觀照,不啻是中國式「虎媽虎爸」的精準再現。

從編劇技巧上來說,《起跑線》花了太多篇幅表現為升學而不斷犧牲的緊迫感,卻並未注意到,父母與小孩的互動關係,其實最能夠為敘事累積情感。因此影片提出了問題,亦只能就事論事地線性走下去,拉吉夫婦最終落入升學的道德陷阱,也最終只能呈現於夫婦之間,而與可愛的皮雅沒有太多牽扯。對皮雅身上的性格特徵的塑造幾乎為零,著實有些遺憾。

一家人搬到貧民區後跟鄰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起跑線》對種姓制度批判的隱匿,導致電影后半段幾乎成為貧富差距的社會諷喻片,導演在電影中使用了比較直白甚至不經推敲的「遁入貧民窟裝窮求得入學名額」橋段來推進敘事。存在於虛構出來的「德里文法學院」的為低種姓家庭留設的「RTE」名額,在片中完全簡化成為低收入階層的權利。

貧民區的人際關係,被經濟實力操控得過於緊緻,以至於拉吉一家與鄰居的關係及互動,幾乎完全建立在對於「同是窮人」的身份認同之上,以至於當學校老師前來做調查時,鄰居主動為拉吉打圓場,甚至不惜製造車禍來湊出交給學校的「課外活動費」。這些場景頗帶些笑中有淚的筆觸,但都點到即止,如同最後拉吉身份被揭穿的戲碼一樣,充滿了多而無當的拼湊誤會,令人物關係始終停留在表層,無法深入進行。

拉吉在私立學校的舞台上講話,宣布女兒退學。

這就是《起跑線》最令人感到尷尬的地方,一方面,影片構建起一個迫不及待的抬升「起跑線」的預期情境,另一方面,又試圖通過裝窮的鬧劇來呈示片中人物的不良心態,以及學校或教育制度本身的黑幕及種種問題。前者開門見山、貫穿始末,後者則如同影片想要揭開的急躁心態一樣,大趕快上,脫離實際。

以比較夢幻的方式警喻社會,得到的效果,顯然也只能停留在傳奇中。如同今年令中國觀眾大開眼界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中女主人公最後的自首告白一樣,《起跑線》里拉吉在學校舞台上侃侃而談認錯兼揭批內幕的高潮戲,因為前情鋪墊的乏力而僅剩下感人的幾個瞬間,這場戲進行過程中的合理性與其心態轉變的自然度都值得檢討。成年拉吉在初出場時,是巧舌如簧的店主,這個特點亦未得到發揮,整體來看,拉吉與他的夫人由始至終都為升學的事情牽扯,在道德與前程的糾葛中,卻未能充分展示個性,遑論對女兒性格的塑造。

在私立學校上學的皮雅,後來退學去了父母資助的公立學校上學。

但《起跑線》依舊繼承了印度電影對社會議題的廣泛關注傳統,儘管手法稚嫩,卻透露出對階層固化的顯在隱憂。從語言與經濟入口來審視所涉及的議題,無疑是比較安全,亦比較直白的做法。關鍵的一點,在比較模糊的性格塑造背後,人物被時代與社會所構成的「宿命」所裹挾而不自知的悲哀,反倒得到深刻展現。

公立學校的學生們

曾經主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並參與多部美劇及好萊塢製作的伊爾凡·可汗飾演主角拉吉,作為深陷全球化影視文化語境的一分子,他在片中反而擔負比較保守的角色,這本身呈現的演員/角色身份割裂,也頗能令人思考。在影片中,正是這對父母自認為的「絕不低頭」引發危機,退一步海闊天空,他們並未能夠改變世界,但他們被世界改變,並非一件不幸的事情,這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被直接無視的時候,也許正是春風解凍來臨的先兆。

縱然這同樣可能是一種隔岸觀火的「以為」,但有一番浪漫的夢想,有時候不全是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先驅導報 的精彩文章:

論文造假還甩鍋給博士後,這個台灣學者震動了美國學術圈
塗脂抹粉是女性專利?NoNoNo,韓國軍人都有專用化妝品了

TAG:國際先驅導報 |